讓孩子養成樂觀的性格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是成功的一大要訣。樂觀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更有利的結果。而失敗者遇到挫折時,常常運用這種悲觀的方式解釋事物,無意識中就會喪失鬥誌、不思進取。

也許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現樂觀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兒童期是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家長應當重視孩子的樂觀主義教育,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麵地發展。

孩子的樂觀首先來自於家庭和諧、幸福的氣氛,來源於父母的樂觀、自信、幽默、豁達以及父母能夠切實地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並戰勝他們麵臨的困難,用自己的樂觀精神感染孩子。這樣,即使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碰到困難挫折,他也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因為父母已使他們相信在困難和挫折的後麵,還存在許多美好的東西。一個有著童年的幸福與溫馨回憶的人,胸中會永遠充溢著幸福。那麽如何培養孩子具有這種正麵的性格呢?

1.父母樂觀,孩子更容易變得性格開朗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家長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在麵對困境、挫折時保持自信、樂觀,奮發向上,孩子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在遇到困難時,樂觀地去麵對。

平時,父母應該多向孩子灌輸一些樂觀主義的認識,讓孩子明白,令人快樂的事情總是永久的、普遍的,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那也隻是暫時的,不具普遍性,隻要樂觀地對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以下是兩個媽媽不同的做法:

(1)明明的媽媽周末要去加班,於是,她非常不滿地對明明的爸爸說:“該死的,周末還要加班,這日子真沒意思!”孩子聽了,心裏也替媽媽憤憤不平。

(2)君君的媽媽周末也去加班,她把家裏的事情交代清楚以後,對君君說:“因為最近公司的事情多,媽媽要去公司加班,你在家裏要乖乖聽爸爸的話哦!”君君聽了,懂事地點點頭說:“媽媽放心吧,我會聽話的!”

比較以上兩位媽媽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出第二位媽媽的說話方式比較能讓孩子受到“樂觀”情緒的影響,他不會覺得媽媽不想去加班,但不得不去加班,而是因為公司忙,離不開媽媽,媽媽是很能幹的!這樣,孩子今後做一些可能不是很樂意做的事情時,便不會表現得非常不快樂!

2.父母要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天性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悶悶不樂,父母無論自己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堅強麵對,鼓勵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麵想,不要盡往消極的方麵想。

6歲的樂樂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樂樂回來時,就發現樂樂有點悶悶不樂。

媽媽問道:“樂樂,今天幼兒園有什麽高興的事呀?”

“今天一點都不好玩。”樂樂不高興地回答。

“為什麽呀?出了什麽事嗎?”媽媽問道。

“今天幼兒園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很會說話,老給同學講搞笑的事情,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原來,樂樂今天在幼兒園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嗎?以後,你每天都可以跟這樣一個會說笑話的小朋友玩了,你不高興嗎?”媽媽引導樂樂。

“可是,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呀!”樂樂有些著急了。

“隻要你和同學們一樣與那位新同學一起玩,你們不是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嗎?其他同學還是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媽媽問道。

“嗯,好像是。”顯然,樂樂同意了媽媽的看法。後來,樂樂又恢複了往常的快樂。

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隻要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這樣,煩惱很快就會消失,孩子也會恢複快樂。當然,父母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教給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來保持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是促使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好方法。

對於孩子樂觀精神的培養,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議。

1.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家庭

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咿呀學語之前,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情緒和氛圍,盡管當時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可以想象,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絕對不可能培養出樂觀的孩子的。

平時就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是美好的。

2.不要對孩子控製過嚴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相反,“控製”過嚴卻又會壓製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副作用。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例如,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自己選擇早餐吃什麽,什麽時候喝牛奶,今天穿什麽衣服;對於四五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家長許可的範圍內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選擇周末去哪裏玩;對於六七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一定的時間內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什麽時候學習等;對於上小學的孩子,應該允許他結交朋友,帶朋友來家玩等。

3.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

與他人融洽相處有助於培養快樂的性格,因為與他人融洽相處者,心中的世界較為光明、較為美好。但要與他人融洽相處也並不容易。家長可以帶領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社會地位的人,讓他們學會與不同的人融洽相處。當然,首先要學會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然後再學會跟親戚朋友融洽相處。當然,家長自己要與他人相處融洽,做到熱情待客,真誠待人,不勢利,不卑下,不在背後議論他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4.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為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例如,帶孩子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其他孩子到家裏來玩,讓孩子多到同學家去玩等。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動(如帶孩子外出遊玩),也可讓孩子做一些創造性的活動(如利用廢物製作小作品),通過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讓孩子在各種活動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特別是同齡朋友。本身就性格內向、抑鬱的孩子更應多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同齡朋友。

5.讓孩子愛好廣泛

開朗樂觀的孩子心中的快樂源自多個方麵。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隻愛看電視的孩子如果當晚沒有合適的電視節目看,他就會鬱鬱寡歡。相反,如果孩子愛好廣泛,當孩子不能看電視時,卻能讀書、看報或做遊戲,同樣可以樂在其中。對隻有一種擅長的孩子來說,鼓勵孩子愛好廣泛更為必要,以免他們對某項愛好過分關注,而對其他活動興趣索然。父母要鼓勵孩子廣泛地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增加知識、升華思想,可以選擇閱讀偉人的故事、童話、小說等文學作品。

6.生活不宜過分優裕

千萬別以為源源不斷地為孩子提供高檔玩具、美味食品和名牌時裝就會給他們帶來幸福。而實際上,物質生活的奢華反而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這就是為何貪婪者大多並不快樂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過著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隻要得到一件玩具,就會玩得十分快活。

7.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人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因而再樂觀的人也不可能“永遠快樂”。但樂觀者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能很快從失意中重新振奮起來,並把沮喪丟在腦後。當父母的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