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中國農業的特征

隨著中國過去30年來的改革,家庭成為農業生產微觀決策的基本單位。由於中國的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環境,中國農業部門呈現出以下特征。

中國農業的產業地位與作用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盡管用各種指標所衡量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在不斷下降。這種變化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1952年,中國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5%,到1978年下降到28.1%。這種變化,一方麵是農業本身的發展規律造成的;另一方麵是國家優先發展工業,特別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發展戰略導致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通過矯正產業結構扭曲得以推動。

由於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初期,農業比重有所回升。1982年,農業比重曾一度回升到33.9%。之後,這一比重呈下降趨勢,1995年中國的農業比重為20.5%,2000年中國的農業比重下降到16.4%,2005年為12.5%,2006年為11.8%。

1952年,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87.5%,這一比例在80年代以前一直停留保持在80%以上。80年代以後,農業人口比重穩步下降,但仍然在較高的水平,2003年這一比重仍然接近60%,為59.5%(《中國統計年鑒》各年數據)。從農業從業勞動力的比重看,中國農業勞動力在社會勞動力中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1952年農業部門從業人員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為83.5%這一比重在改革開放前一直保持在70%以上。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業從業人員比重逐步下降到50%以下,但是比重仍然很高,2000年至2002年均為50%,2005年為44.7%,2006年為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