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墨西哥農業貿易自由化的經驗

墨西哥進行農業政策改革15年和執行NAFFA 10年之後,農業部門並未發生預期的根本轉變,主要進口農產品生產也沒有崩潰。同時,NAFFA實施10年以來,墨西哥的農業生產率沒有多大的改善與提高,農業生產結構也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就本書觀察到的情況而言,墨西哥農業在NAFFA期間的經曆,證明1987年世界發展報告所提出的“貿易自由化一定會帶來資源的大轉移”的觀點不適用於農業領域,而墨西哥的經驗則很好地說明了"貿易自由化的成效取決於國內經濟的配套改革"這一觀點。

墨西哥農業在NAFFA框架下的發展至少給出以下三條經驗。

在NAFA生效之前,經濟學家們紛紛預測,墨西哥的農業生產結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在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壓力下將會崩潰。但是,墨西哥的經驗表明,NAFFA對墨西哥農業所產生的實際衝擊並不如原來預料的那樣突出。從上一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主要進口農產品的產量和種植麵積並未因為進口農產品的衝擊而減少,玉米的情況更能說明這一點。

從中短期看,農產品貿易壁壘的削減或取消不會給農產品的國內供給結構帶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對貿易自由化對農業衝擊的分析通常是建立在當時農業政策之上的。這些分析往往沒有預計農業貿易自由化可能導致的政策變化,沒有認識到這些政策的變化是以往政策改革的延伸。墨西哥農業之所以在NAFFA生效後沒有發生結構性的重大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NAFFA的執行隻是其農業政策變革的一部分。

農業貿易自由化對農業生產者來說,既有贏家也有輸家任何的經濟改革和政策變化都會有利益獲得者和利益損失者。利益獲得和損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察:一是不同行業的生產者的利益有得有失;二是不同區域的生產者有輸有贏;三是不同類型的農戶的利益所得不同。這裏的利益損失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有的行業、生產者或地區受到貿易自由化的負麵影響,而遭受經濟損失;二是某些行業、生產者或者地區沒有獲得貿易自由化應該帶來的利益,這也是一種損失。就墨西哥參加北美自由貿易區而言,其農業生產者中既有贏家也有輸家。穀物類生產者受到了負麵的影響,水果和蔬菜生產者則是贏家;總體而言,靠近美國邊境的地區的農戶所獲得的利益要大於中部和南部地區的農戶;大農戶的利益所得要大於小農戶的利益所得。地處邊遠地區,與市場幾乎隔絕的、生產接近自給自足狀態的農業生產者沒有受到貿易自由化的衝擊,福利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自然也是貿易自由化的輸家。

經濟學家們在研究貿易自由化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時,常常熱衷於研究在一般均衡條件下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而忽視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農村的市場經濟欠發達,忽略了農戶半自給自足性,甚至是自給自足的預測模型往往會高估農民對價格的反應靈敏度。即使是在同一地區,生產同一種農作物,不同的生產者受到貿易自由化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墨西哥是這方麵的一個典型例子。加入了NAFFA的墨西哥,到2000年仍有將近90%生產玉米的農民依舊按照以前的方式和數量生產玉米,墨西哥的農民並沒有撂荒成為無地的遷移者,這與某些經濟學家的預言正好相反。

如上一章所述,墨西哥農業生產單位規模差異巨大,因此,農業政策的變化和農業貿易的開放對不同的農業生產群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大中型農業生產者受到的影響較大,而自主營生的農戶受到較少的影響。占農業生產者10%~15%的大型農業生產者,耕種著墨西哥50%的農用地。由於可以獲得技術和信貸、進入市場、耕地規模大、擁有成熟的營銷渠道等優勢,他們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化生產,或者轉向有利可圖的農作物的生產。他們是農業政策改革和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中型農業生產者占墨西哥農業生產者的45%,耕種20%的土地。他們的生產條件不如大型生產者,特別是獲得資金和技術的能力,他們主要是為本地或區域市場生產。農業信貸的萎縮和市場因素妨礙他們轉向出口農產品的生產。但是政府的政策主要是針對這一類生產者的,因而,他們可以獲得較大的利益。

占農業生產者35%、耕種不到10%土地的營生農戶的土地貧瘠、地塊小、缺乏灌溉設施,主要是自給自足的生產。他們幾乎不生產高價值的農產品。資金的缺乏、較高的交易成本使得他們與農產品市場隔絕。而許多政策卻恰恰繞過這些需要幫助的農業生產者。因各種原因,他們仍然繼續生產價格和盈利性下降的農產品,而他們原本應該獲得新政策的恩惠和貿易自由化的利益。

國家農業政策對貿易自由化效果的影響

經濟理論和貿易自由主義者對貿易自由化結果的預測不會全部都出現,因為他們往往忽略了國內政策變化的因素。事實上,國內政策的作用極大地決定了貿易自由化效果的實現。國內政策改革本身也是基於對預期影響的反應而做出的符合貿易自由化規則的政策變動。墨西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農業政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經濟理論所預測的NAFFA對墨西哥農業部門的影響。

國家農業政策對農業貿易自由化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國內政策能夠減少貿易自由化對農業生產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麵,國內政策可以放大貿易自由化對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前者表現在國家預計到貿易自由化對農業的負麵影響,從而采取符合貿易自由化規則的措施來支持農業發展,使最容易受到衝擊的農業部門和農業生產者的損失降到盡可能低。後者則表現為國家取消具有貿易扭曲效果的政策,減少政策對市場資源配置的限製,充分發揮市場的調控作用,使國內的農業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

但是,墨西哥農業的雙重性,即在墨西哥的農業生產部門同時存在商業種植戶和家庭種植戶,使得墨西哥的農業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農村住戶是家庭生產者,他們的市場交易成本高,因而與市場相對隔離。加上他們主要是為了消費而生產的,其生產不直接受到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其經濟活動主要是在農戶內部、在同村和鄰近的村莊間進行的。因而,受貿易自由化的影響較小。他們的市場(如果可以將他們的內部經濟活動稱為市場的話)與外麵的市場是相對隔絕的,買賣的價格都是由當地的市場供求決定的,不受其他地區市場的影響。

墨西哥的政策本來是要保護家庭生產者的,但是這些政策的受益者是必須在市場上有剩餘產品出售。他們因為沒能在外麵的市場上出售剩餘農產品,也就享受不了這些政策的恩惠。政府的政策沒有惠及這些最需要幫助的農戶,他們是農業貿易自由化及相關政策變革的損失者。

國內政策在貿易自由化中的作用還表現在,幫助相關部門的生產者適應貿易自由化,迎接貿易自由化的挑戰,抓住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機會。墨西哥實施農業貿易自由化的初衷是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業資源配置,但是墨西哥政府並未製定相應的政策幫助農民轉向具有比較優勢農作物的生產。信貸的缺乏是其中一個嚴重的問題。相關農業政策的缺位阻礙了貿易自由化理想效果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