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右腦記憶訓練

要記憶外部信息,必先接受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條,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啟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比隻用一種器官進行記憶活動的效果要強得多。

古書《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無當於五官,五官不尋不治。"意思是說,學習和記憶如果不能動員五官參加活動,就學不好,記不住。這說明遠在2000年前我國古代人就已經認識到讀書學習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口念、用手寫,用腦想,這樣才能增加記憶效果。

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乏、口豈不到乎。”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用三種方法讓三組被試者記憶十張畫:

第一組:隻告訴畫了些什麽。

第二組:給被試者看這十張畫。

第三組:給被試者看這十張畫的同時,告訴被試者畫中畫了些什麽。

經過一定時間後,檢測一下被試者的記憶結果,結果如下:第一組記住了60%,

第二組記住了70%,第三組則記住了86%。隻聽不看記得最少,隻看不聽的同學記得稍多一點,又聽又看的同學記得最多。這還僅僅是兩種感覺器官並用,記憶效果就比隻用其中一種好得多。如果把所有的感覺器官一齊調動起來,記憶效果就更好了。

另有一個家長要求孩子背誦一首七律詩,采用三種方式記憶,結果相差同樣很大:

第一種方式:家長把詩一句句念給孩子聽,孩子跟著念,結果用四十八分鍾能夠把詩背誦出來。

第二種方式:讓孩子一邊自己看詩一邊讀,結果用三十四分鍾孩子就可以背誦出來。

第三種方式:讓孩子一邊自己看詩,一邊讀,同時還可以用筆寫,結果不到二十分鍾孩子就記憶下來了。

以上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多感官同時協同合作,來接收和處理信息,不但能加深對材料的印象,有利於理解材料,更重要的是易於讓孩子集中精力。

這種方法在掌握各種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效果顯著。因為不論哪一種語言,學習的目的總是為了讀、寫、聽、說,這四種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四種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學習語文、外語等課程時,最好采用多種器官記憶法。

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動腦動手,聽、說、寫並用,采用多通道記憶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記住一段比較長的話語,最好是邊聽邊記,有人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其強調的就是"眼過幹遍,不如手寫一遍",旨在說明動筆對於記憶的重要。

因此,在掌握各種語言文字或是接收處理語言信息之時,應運用多通道記憶法,其正確的做法是,邊聽邊積極思維,以聽懂為第一,總結出所接收的語言信息的內容要點,並在其語言停頓的空隙,扼要地記上幾個字或幾句話。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啟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記憶,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給孩子安排一些有利於增強記憶的刺激,培養記憶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恐怕應該說,隻有豐富的童年生活及感覺經驗才是兒童早期記憶發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