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覺思維

直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現象,它在人類的認識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據調查,33%的科學家認為自己經常有直覺。可見,直覺思維力的高低與人的才能的高低和對社會的貢獻大小息息相關。而直覺思維與右腦的功能密不可分。通過直覺思維來開發孩子的右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直覺思維是大腦的產物,是一種非邏輯性思維,是非功過思維水平達到超常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對現象的底蘊所提問題的解決方法,沒有經過嚴密推理和係統論證而作出的一種迅速而"徑直"猜度的認識活動。它是在知識經驗相當豐富、邏輯推理相當熟練後的一種"精神的感覺"現象。直覺思維在人的創造性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愛因斯坦非常重視直覺思維,他認為: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思維"。直覺思維的迅速"升華"便是"頓悟",瞬間的頓悟便是"靈感",即人們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技術等創造性活動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緒高漲而突然表現出來的創造能力。它能給人以全新的啟迪,如同閃電一樣,把正在思考的大幹世界照得清晰明白。如在某些,境或有關信息的觸發之下,科學家的奇思妙想,理論家的豁然通,政治家的大徹大悟,文學家的文思泉湧等。這種現象並神秘,它所產生的觀念雖然是新的,但不是"從天而降",它所借的基礎依然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依然是客觀事物在人頭中的反映。這種新觀念不過是頭腦中原有的暫時神經聯係重和組合構成新的聯係的結果。

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一次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前三名的決賽。當他指揮一支世界一流的樂隊演奏具有國際水平的樂章時,突然發現樂曲中有錯誤,而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卻不承認。他考慮片刻,堅信自己的直覺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喊聲剛一落地,評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冠。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試探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而權威人士又不承認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在小澤征爾之前的兩名指揮也覺察到樂譜有錯誤但不敢作出判斷,因而與金獎失之交臂。

這就是小澤征爾的強直覺思維取得的勝利。直覺思維無處不在。比如,有經驗的工人憑他的直覺,很快發現機器的故障,並予以排除;有經驗的醫生憑他的直覺,一下子識別病人所患的疾病;音樂家可以憑根據直覺,判斷某個年輕人很有音樂才能;品煙大師拿起煙就知道煙的品牌:老農抓起一把土。就知道該地種什麽莊稼好。

直覺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是指不依靠明確的分析活動。不按事先規定好的步驟前進,而是從整體出發,用猜想、跳躍、壓縮思維過程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做出判斷的思維。直覺思維的最大特點就是簡約性。它對思維對象從整體上考察,調動全部知識經驗,通過豐富的想像作出的敏銳而迅速的假設、猜想或判斷,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間環節,采取了"跳躍式"的形式。它雖然是一瞬問的思維火花,但卻是長期積累上的一種升華,思維過程高度簡化,但卻清晰地觸及到事物的“本質”。正因為它重視把握整體,不專意於細節推敲,而且思維無意識,所以它的想像是豐富的、發散的,使人的認知結構向外無限擴展,因而具有反常規律的獨創性。

愛因斯坦說:"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我們在創造發明等活動中可以憑直覺抓住思維的"閃光點",直接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如有一名學生在栽培辣椒苗時,他用細鐵絲捆住彎曲的辣椒莖杆,意外地發現這棵辣椒結果率高於未縛莖杆的辣椒植株。他憑直覺感到這一現象絕非偶然。他抓住這一直感,有意識地進行實驗。結果證實了直覺是正確的。原來,用細鐵絲縛住植株莖杆,可以有效地控製光合產物的向下運輸,使果實生長所需的營養得到進一步保證,從而提高產果率,增加產量。

直覺思維在創造發明過程中的作用可謂無與倫比。每個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確實能獲知一些創造發明的靈感,而這一靈感的獲取與直覺密切相關。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會不按常規思路突發奇想,從而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和結果,有時也會做出種種猜想和設想,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捷徑。

眾所周知的阿基米得定律就是憑直覺解決疑問的例證:

有一次,國王亥尼洛命金匠為他做一頂純金的王冠。王冠做成之後,樣式很美,其重量又恰巧等於國王所給金子的重量。

"怎麽這麽巧,一點金子也沒剩?"國王看著看著起了疑心,“金匠會不會把銀子做成芯子,外麵包了一層黃金來騙我呢?"

把王冠掰開來看一看吧,亥尼洛又舍不得,這頂王冠實在是做得太精致了。於是,國王下令檢驗王冠。要驗證這一點,談何容易,特別是在檢驗時要做到對王冠不損壞,確實是個難題。

這難題的確難住了大臣們,他們一個個麵麵相覷,沒有人敢接受這一任務。最後,國王隻得把它交給宮廷科學大臣阿基米德。

麵對王冠,阿基米德也被難住了。為此,鬧得他晝思夜想,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著。能夠想到的方法都實驗過了。然而,都以失敗而告終。

限定的日期馬上就要到了,亥尼洛國王命阿基米德進宮匯報情況。由於他連日來不分黑白地苦思冥想。所以,連澡也沒顧得上洗。今天國王召見,無論如何也得先洗個澡再去,要是滿身齷齪不堪,豈不是對國王的輕蔑嗎?

浴缸裏盛滿了水,阿基米德脫掉衣服跨進浴缸,許多水從浴缸裏溢出來了,直到阿基米德全部沒入水中,水才停止外溢。這種現象,在平日他已習以為常,然而,在今天,一個思維的火花進發出來,他從這個極其平常的生活現象中,領悟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科學原理,同時,也使他找到了檢驗王冠的方法。於是,他驚喜若狂,馬上從浴缸裏跳出來,衣服也沒顧得上穿好,便衝出浴室,在大街上一麵跑一麵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那麽,阿基米德知道了什麽呢?原來,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定律:沉物體於**中,物體的體積,等於所排出**的體積。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跑進王宮,根據這一原理,當著亥尼洛國王的麵將金王冠和等同重的一塊金子、一塊銀子分別放在水中,結果是金塊排出的水量最少,銀塊排出的水量最多,而王冠排出的水量,既不同於金塊,也不同於銀塊,而是介於二者之間。據此得出一個結論——金王冠有假。麵對事實,金匠不得不承認金王冠有問題。

阿基米得在麵臨“結構複雜的金冠是否用同等重量的白銀摻假”問題時百思不得其解。他知道金與銀的比重不同,同重的金與銀體積也不同,要想知道金冠中是否含有同等重量的白銀時,阿基米得很清楚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測知金冠的體積。用怎樣的辦法才能測出結構複雜的金冠體積呢?當他帶著問題跨入浴缸時,看到浸入水中的身體與浴缸溢出的水就想到兩者體積相同,即刻得出了測量金冠體積的辦法:把金冠置入水中,被金冠排開的水的體積就是金冠的體積。阿基米得運用的是一種跳躍性的直覺思維,憑直覺使困擾他的疑問迎刃而解。

美國著名學者柯乃路在《麵對挑戰的抉擇》一書中講到"遵照你自己的直覺行事,比之於謹慎的推理,直覺可能更有效。”尤其是在一些時間緊迫的關鍵時刻,來不及或者不可能讓你慢慢思考、推理、分析、論證,就需要你做出決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優柔寡斷,拘泥於細致的謹慎的推理,就可能錯失良機。在戰場上,指揮員在敵我態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準確地捕捉"戰機";在商場上,企業經營者在變化莫測的商品經濟大潮中準確地捕捉"商機",往往都需要在一瞬問憑直覺做出判斷和決策。既使存學習中,也需要依靠直覺思維,促進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學習過程中,也是經常出現直覺思維現象的。如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突然"悟出"一個道理,有時表現為別出心裁的"應急性"回答,有時在腦海中出現一種新奇景象等。許多心理學家非常重視孩子的直覺思維品質,因為這對孩子掌握知識,發展創造能力,創造性的學習十分必要。固然,依靠直覺思維也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父母要善於將"直覺"的錯誤與"愚笨"的錯誤區別開來。否則,將會影響或壓抑孩子直覺思維的發展。那麽,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呢?

1.幫助孩子抓住"靈感"

“靈感”是指對情況的一種頓悟和理解,通常是指某一工作已被暫時放棄思考,或當注意力轉向不相幹的事物時,突然腦際閃現出思想火花,從而茅塞頓開,長時間專心研究的問題瞬問解決。例如:魯班因為手被草劃破了,得到了啟發,發明了鋸;格爾塞在啤酒店喝啤酒時受氣泡溢出的啟發,發明了"液態氣泡塞"模型等。

靈感並不是什麽時候都會出現的,它往往產生於緊張之後的某一輕鬆階段。一般容易在休息時,睡覺前後,做夢當中,散步或行路之時,靜躺或養病之時,甚至在洗澡、娛樂中思想開小差……總而言之,靈感是在大腦暫時處於鬆弛狀態時出現。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休息時放些輕鬆的音樂,創造一種鬆弛的環境;可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裏帶著孩子漫步而行,或攀登樹林蔥蘢的小山。這樣,巧妙的設想往往會不費吹灰之力就意外地到來了。

靈感並不神秘,我們每個人都會出現這種突然冒出新想沒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看汽車大王福特是如何萌發了研製汽車的念頭的:12歲的福特一天在同父親乘馬車去城裏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鋼鐵怪物,馬受了驚,福特由車上跳下,忙上前詢問,得知這原來是台蒸汽機車。於是福特想,能不能甜出一種能夠在公路奔跑的自動車呢?這就是後來的汽車。靈感常常是突然“降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地產生一些奇怪的問題和念頭時,不要不加理睬,要幫助孩子弄清這些目的所需的,程,哪些可行,哪些尚需努力。靈感出現了,隻有迅速捕獲並。托緊抓住,才能真正開花結果。我們要學會抓住靈感,別讓它“曇花一現”。

2.允許孩子猜想

允許孩子猜想,並進行熱情的鼓勵和讚許,使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性、合理性和家長的期望所在,從而使孩子獲得滿意的情緒體驗和繼續進行猜想的積極心理傾向。當然,家長應有一定的指導,使孩子明白什麽值得猜想,什麽不值得猜想,該如何猜想,並培養孩子不怕譏笑,不怕出錯,勇於修正錯誤的精神。

3.勤於記錄,善於捕捉

直覺來去無蹤,因此必須及時地用筆記錄下來。人們經過長期的思索之後,新的假設、想法、形象可能會接踵而來,又迅速逝去。因此要留心注意不要放過每一個意

·62·

念,不管這些想法多麽可笑或微不足道。直覺總是出現在意識的邊緣而不是中心,因此要用力氣去捕捉,不要讓它一閃即逝。

4.與孩子共同討論

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這說明在創造力的開發上,集體交流是不容忽視的,家長應經常和你的孩子坐在一起。共同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讓大家在自由與輕鬆的氣氛中交換各種構想。

5.經常用啟發式教育孩子

經常用啟發式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形成直覺思維,家長可通過"打比方”、"舉例子"、"說笑話"的方式,使孩觸類旁通,茅塞頓開,增強直覺思維能力。

6.讓孩子動手試試

千萬別以為創造力是單單靠頭腦想出來的。要實現它還址要靠動手以至動腳,甚至要動員全身的力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動手。首先,手的動作可以刺激頭腦。經常動手的人,他的腦一定靈活。所以學前教育中十分重視雙手的早期訓練,拋鼓勵多參加小木工、手工勞作、彈琴、編織等手工活動。叫手的精細動作,使大腦有關的功能區由於手指的。激發。手的活動能夠促進大腦思維萌發創造意識,手與腦相互促進,協調配合,創造性便在其中了。

7.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直覺經常出現在不研究問題的時候。在長時間的緊張思維之後,丟開一切思維,轉入休息,漫步林蔭道或登高望遠,種花植草或球場觀賽。有人覺得在睡覺之前回憶一遍所探究的問題是大有裨益的。有人認為音樂能造成適合於直覺光臨的情緒。

訓練觀察能力促進孩子的創新能力

觀察力是孩子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能力。通過觀察,孩子可以獲得周圍世界的知識。同時,通過觀察,孩子還可以對周圍的世界進行重組與創新。可以說,觀察是孩子聰明與創造的眼睛。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汁劃、有步驟的知覺。它是通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嚐、觸摸等去有目的地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再觀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認真觀察的重要性。不管是誰,沒有觀察,便不可能有發現,更不可能有創新。曆史上許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觀察力而著稱於世。

英國生理學家埃德加·艾德裏安小時候非常喜歡解剖小動物,他經常抓一些小動物進行解剖,不僅細心觀察,而且把觀察結果描成圖畫。

有一次,他正在河邊解剖一條死狗,恰好被母親看到了。由於埃想。加·艾德裏安的父親是王室的法律顧問,曾榮獲第三級巴斯勳章,作為貴婦人的母親覺得兒子的行為不體麵,於是便埋怨起艾德裏安來。

艾德裏安說:"媽媽,沒什麽,我解剖的是一隻死狗。我正在觀察狗的肚子裏都裝著些什麽。老師告訴我們,觀察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

1908年,艾德裏安獲得科學獎學金,進入劍橋特裏尼蒂學院學習生理學。1932年,艾德裏安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觀察是創造的基礎,具備觀察能力對一個人的創造能力發展至關重要。

1975年出生的任寰,7歲寫詩,9歲發表作品,10歲出版第一本詩集,12歲加入河北省作家協會,18歲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至今已出版詩、文集7部,發表各類文章近500篇,多次獲國際、國內文學獎。

任寰小時候不愛說話,這與地從小患過敏性哮喘有關。每次住院、打吊針、輸氧,她也不多話。這種生活使她自然形成了善於用眼睛觀察的習慣。

任寰上小學二年級時,父親有意識地培養她觀察、描寫大自然。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又教她注意觀察人物,觀察人的心理,進而觀察思考社會和人生。《10歲女孩任寰詩文選》就是她觀察、思考生活的結晶。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稱她的詩具有思辨性。任寰的父母在平時也注意指導觀察,開闊孩子的眼界,充實孩子的生活。比如,讓任寰觀察家裏養的花草、小魚,晚上帶任寰觀察星空,講講簡單的星係。白天觀雲,看到雲的流動,講一講"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披蓑衣"等諺語的簡單道理。

任寰的父母經常引導她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接觸生活,觀察世界,擴大眼界,鼓勵她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麽,啟發孩子思考問題。這為任寰後來的成功有極大作用。

巴甫洛夫說:"在你研究、實驗、觀察的時候,不要做一個事實的保管人。你應當力圖深入事物根源的奧秘,應當百折不撓地探求支配事實的規律。”這就是說,巴甫洛夫主張觀察不但要準確,而且還應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

牛頓從小就是這麽一個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觀察的人——

牛頓的孩子時代,對各種事物都喜歡仔細的觀察,而且都力圖透過現象看本質,把不懂的地方徹底弄明白,夜晚,牛頓仰望天空神往那眨著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裏想,這星星月亮為什麽能掛在天空上呢?刻卜勒說,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轉動著,那它們為什麽不相撞呢?刮大風了,狂風旋卷著沙石,人們都躲進了屋子裏。牛頓卻衝出屋子,獨自在街上行走。一會兒,隨風前進;一會兒,逆風行走。他要實地觀察順風與逆風的速度差,到底有著何種本質的差別。

像牛頓那樣,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觀察問題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有的孩子寫作文"我的媽媽",他不僅注意到了媽媽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這些現象,還能通過這些現象,發掘出媽媽的內心世界來。有的孩子觀察大自然的景色,不僅注意到花草樹木、氣溫雲彩以及鳥類的活動、土壤的變化,還能從這些變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來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來臨的預兆……

孩子的觀察能力,影響著孩子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程度。隻有觀察能力較強的人,才會善於捕捉瞬息萬變的事物,才能夠發現那些看上去細微卻十分重要的細節。換句話說,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礎,更是孩子日後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家長應從小注重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

那麽,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呢?我們的建議是:

1、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

觀察力就是指一個人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思維在觀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將觀察稱為"思維著的知覺"。

觀察興趣必須在觀察的實踐中培養。家長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引導孩子去觀察他所熟悉、所喜愛的事物,如經常帶領孩子觀察大自然,參加旅行、參觀等實踐活動,不斷豐寓孩子的觀察內容。在孩子進行觀察時,要圍繞所觀察的事物或現象,講一些有關方麵的科學道理或傳說故事,以激發他的興趣。例如,孩子發現樹葉有稠密的一麵,也有稀疏的一麵,原因在哪兒呢?家長可引導孩子進行有關的思維活動。在引導孩子觀察時,還要注意啟發孩子對觀察到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麽",這就使孩子養成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觀察習慣。

2、明確觀察目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擬訂觀察計劃,讓孩子明確觀察的對象、任務、步驟和方法,有計劃、有係統地進行觀察。觀察目的越明確,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深入,觀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觀察中,有無明確的觀察目的,得到的觀察結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帶孩子去公園,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轉半天,回到家裏,也說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觀察公園裏的小鳥,那麽孩子一定會仔細地說出小鳥的形狀,羽毛的顏色,眼睛的大小,聲音的高低等。這樣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觀察,從中獲得更多的觀察收獲。

3、拓寬孩子的視野,讓孩子見多識廣

觀察力的高低與孩子視野是否開闊有關。孤陋寡聞的孩子缺少實踐的機會,觀察力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從孩子幼小時候起,家長就應該盡可能地多讓他感知客觀事物,並引導他全麵、仔細而且深刻地觀察,以便孩子頭腦中積累大量的真實事物形象。

公園、遊樂場、鄉間田園等地方都是擴大孩子觀察範圍的地方,父母要多擴展孩子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遊戲、玩耍,帶他們走訪名山大川,看看長河落日、秀山麗水的自然風景,領他們到名勝古跡、主題公園中參觀、訪問、遊戲等,讓美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啟動孩子靜態的想象思維。

4、讓孩子利用多種器官進行觀察

在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中,家長最好讓孩子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參加活動,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等,親自進行實際操作,以增強觀察效果。比如聽一聽水流聲和鳥叫聲有什麽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麵有什麽不同?闖一聞水和酒的味道有什麽不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種些花草樹木,養些小動物,指導他們對此留心觀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出來?花謝後會出現什麽結果?蟲兒是怎樣吃食物的?鳥兒是怎樣飛的?……

5、教育孩子觀察與思考相結合

在培養孩子觀察的同時,還應引導孩子在觀察中積極思考,把觀察過程和思考結合起來。科學家看到某種奇特現象,也是要經過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獲的。接收信息而不處理信息就沒有創造。父母應該教育孩子養成觀察與思考的習慣,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觀察能力一天天敏銳起來。

6、教給孩子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是取得觀察效果的必要條件,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少,思維具體化,自己不善於觀察,所以需要家長教給他必要的觀察方法,才能提高觀察力。

(1)製定觀察的任務和計劃。每次觀察活動,定好明確的目的和指向,預先規定好觀察任務,以保證觀察的全麵、細致、清晰、深刻。

(2)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隻從一個角度、方麵去看事物,無異於盲人摸象。應多啟發、鼓勵孩子嚐試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觀念去看同一問題,改變了定勢的思維,使孩子能發現更多的問題,也就產生了更強的觀察興趣和能力。

(3)注意細節。讓孩子注意細節,觀察到別人沒發現的問題,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觀察、認真觀察、會觀察的良好習慣。

(4)養成寫觀察記錄的習慣。讓孩子多動筆頭,隨時記錄觀察情況,有利於整理和保存觀察結果,以便利用。

(5)多開動腦筋思考。在觀察時,要邊看邊想,學會分清主次,本質與現象,觀察力也就從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