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應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氣質特征、心理特點和用腦習慣。這不僅表現為人們是否具有某方麵的特點,而且也表現為同一特點的不同水平。

個人的差異是受遺傳、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並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個人的心理特點則和知識、技能、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相聯係。而知識、技能的差異對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往往決定他是否具有培養自己某種心理品質的意向和主動精神,而這種自我教育的要求又在心理的個別差異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孩子進行右腦型教育的具體方法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的,必須根據孩子的差異而進行。孩子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任何教育影響的效果都將以它落在什麽樣的"心理基礎上"為轉移的。隻有根據孩子心理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采取與之適合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據w·D·柯克(1966)報道,學齡前孩子的家長在聰明孩子的選擇上75%都選錯了,有68%的優秀孩子不能為家長所識別。學齡孩子也有50%的天才孩子不能被識別。然而,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希望能夠發現天才孩子。因此,開展右腦教育,注重能力和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為了使教育適應孩子中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常規教育環境應進行改進,在普通教育的基礎上要注重能力和點麵結合的教育方法。例如,以形象、聯想式的方法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和自學能力,使孩子做到既能掌握規定的知識又能擴展書本知識,並增加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並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可以按孩子的差異做到個體化,切忌刻板模式化的灌輸式教法,同時注意改變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