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蕭衍對自己的同事嚷著這幾天心煩極了,說是在與兒子生氣。

原來,這幾天北京來了幾個頗有名望的國畫家,蕭衍費盡周折托關係想讓一直學國畫的兒子同國畫家見個麵,也好得到當麵指導。可是,兒子說啥也不買他的賬,竟然當著他的麵把自己過去的作品撕了個粉碎,還嚷著說爸爸耽誤了他的大好時光……

蕭衍說著說著,氣得嘴唇都哆嗦起來了。

待蕭衍平靜下來,同事問他:“為什麽你兒子會這樣做呢?我覺得不應該是單方麵的原因。”

蕭衍撓了撓頭,若有所思地說:“想想也不能全怨他,兒子小時候想學跆拳道,我沒同意。因為學跆拳道有什麽用呢?難道以後去打架?學畫畫怎麽說也是一門技能。可這孩子就是不懂事,學畫的時候老是跟我較勁兒。”

生活中,像蕭衍這樣的家長很多,他們總喜歡把孩子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攥在自己手裏,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其實,這是在害孩子。先不說孩子是否有自己所期望的“特長”,所需要的素質,就從不顧孩子的意願來安排他們未來這一點上說,對孩子就有失公平。如果家長從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總是命令孩子做家長自己認為有用、有意義的事情的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什麽事都和家長對著幹。即使孩子不會和家長對著於,也可能會養成唯唯諾諾的心理,遇事隻會依賴家長。這兩種情況都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他們自由選擇學習方向,勇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否則,非但不能為孩子創造健康的成長空間,反倒會讓孩子遭到親情的“摧殘”。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關鍵在於尊重孩子的選擇,及早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權衡能力,並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區。孩子隻有選擇自己的興趣,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區,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

而要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家長不妨參照以下幾個方麵。

1.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交接孩子的想法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商量、討論,看看孩子的興趣在哪裏?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十分了解孩子。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應該尊重孩子。

2.開發潛能,培養所長

每一個正常人都具備多種潛能,隻是發展的程度和組合的情況不相同,如果在早期能發現其潛能的長處與不足,並適度地發展或彌補其能力,就能幫助他發展個人潛能,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因而早期教育非常重要,開發潛能、培養興趣多是在幼兒時代。家長應注重引導,孩子是自己塑造自己的,要讓兒童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體現兒童的主體地位和家長的主導作用,側重培養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3.鼓勵孩子學習一樣新的技能

比如你的孩子特別擅長體育運動,那麽不妨勸他學學音樂或者繪畫。告訴孩子,一個人應該有多方麵的發展,不同領域會帶給你不同的知識和技能,應該盡量讓自己成為一個多麵手。

4.對於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認為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名成家,家長應該走出誤區,從培養孩子的底蘊出發去培養興趣,比如音樂應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操,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對兒童身心兩方麵發展的特殊功能,學美術及其他也是如此。

5.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

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麽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於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你隻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幹不了!”

此外,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斷。玩具放在什麽地方?遊戲角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麽?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決斷,但不要幹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當孩子麵臨一些難以選擇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應該自己拿主意!”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應該把選擇的權利盡量讓給孩子,在做出關於孩子的決定的時候,也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

在西方國家,學校的辦學宗旨並不是“應付考試”,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創精神。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上課的內容,學生完全憑自己的意願來學習。這也是學校尊重孩子的一種體現。盡管孩子年齡小,但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孩子的事情應該由自己決定,用這種方法教育、培養孩子是十分可取的。

作為家長,不應該對孩子事先作出假設或者限製,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家長能做的就是學會讓孩子自己作決定,這樣,孩子做事情才是發自內心的,而且在做事的過程中,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認識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