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種自覺的能動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控製主體自身的一種特殊的能動性。自控能力不能理解為消極的自我約束,它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控,積極地支配自身,排除幹擾,使主觀恰當地協調於客觀,並采取合理的行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為效果。

孩子因為年紀小,自控能力差,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可以說,自控能力差是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明今年上初中一年級,最近也不知怎的,上課總是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樣,學習成績也下降了不少。從劉明的媽媽那裏,老師了解到,原來劉明最近迷上了網絡遊戲,回到家裏,他作業不做,書也不看,連晚飯都不吃就開始昏天暗地地打遊戲。有幾次,劉明的媽媽一大早就發現劉明呆在電腦前玩遊戲,還差點因為打遊戲上學遲到。為此,劉明的媽媽沒少責備他。但劉明表麵上答應媽媽不再玩遊戲了,可一轉身就把對媽媽的承諾忘得一幹二淨。最近劉明的媽媽工作比較忙,也沒有時間管劉明,所以,這種情況越發嚴重。

為此,老師找來劉明談話,劉明也向老師承認自己迷上打網絡遊戲不好,但總無法控製自己。

孩子能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我控製能力,就會盲目從事,很難幹好與自己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事情。比如,北大的一名大二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北大以後,開始迷上了網絡遊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整天耽誤功課,學習成績也是每況愈下,最後各門功課都不及格,導致被學校開除。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孩子因為不能自我控製做出傻事的也不在少數。而因為缺乏自控能力導致注意力分散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一般來說,孩子因為自控能力差導致注意力分散具體表現為:思想不集中;做事虎頭蛇尾,不能始終如一;想到了,但做不到;“隻有五分鍾熱度”,凡此等等,嚴重地影響到孩子的做事效率和學習成績。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應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眾所周知,人的情感、欲望和興趣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為動機和毅力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又帶有自發性。情感如不經過自控機製的加工處理,任性而動,任情而為,就會出現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必將偏離正確的軌道,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這說明自控能力具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它能調動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積極方麵,消解它們的消極方麵,使一個人按著理性的要求去行動,從而克服各種放任、散漫、無恒心、無決心的情況。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自控能力在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係統中,起著一種樞紐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它是這個動力係統的調節器和保險閥。自控能力,能夠保證人的活動經常處於良性運行的軌道上,從而可以積極、持久、穩定、有序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

對此,每位家長都要有足夠的認識,但是也不必為此過分著急。隻要從實際出發,不放過每一個時機,嚴加訓練,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強起來。例如早起、鍛煉、按時做作業、有節製地花錢等,都要明之以理,使孩子們能立下誌願,加強自控,注意訓練,養成習慣,從而在習慣中形成優良的品質。具體地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

1.家長要當一個活生生的自控榜樣

有個心理學實驗,給幼兒看有關“自控力”的錄像,比如等媽媽來了再吃餅幹、公共場所不亂跑、參觀畫展時不**等,結果這部分幼兒比沒看錄像的幼兒自控力強。可見,自控需要榜樣。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現會影響孩子自控力的發展。比如有位媽媽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電視機旁做作業;周末你沒按時起床,孩子也趁機躺在**看小說,放棄英語早讀;父母忙起來顧不上整理房間,孩子書桌上講義、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亂……所以,一個衝動的、情緒不穩定的、行動缺少自製的父母,必須先教育自己增強自製力,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製力。

2.明確孩子在電視、音樂、電影和電子遊戲的時間

要注意電視、音樂、電影和電子遊戲上暴力的等級,然後明確無誤地給孩子定下要求,而且以後要堅持實踐這些要求。

許多孩子知道迷戀遊戲不好,但屢戒屢犯。有的女孩子一度癡迷言情小說,不僅成績下坡,還精神不振。但有的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說不看就不看,克製力非常強。孩子強大的自製力量並非天生,而是得益於我們從小對他們進行的意誌力培養。一般來說,家長會在孩子成功之後給予讚美和鼓勵,對孩子活動過程中的自製和努力也不會視而不見。

有位父親是這樣對孩子的:

孩子自製力很差,做事丟三落四,學習用品亂扔亂放,看電視沒完沒了,作業馬馬虎虎,弄得學習和生活都一團糟。父親決定通過規則和紀律,來幫助兒子擁有自製力。他先找兒子談心:“有人作息沒規律,損害身體,進而影響學習,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見,不按時睡覺、起床的小毛病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孩子說:“我也想改正缺點,可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父親說:“那就讓規則來幫助你。”

通過討論,父親和孩子簽下暑期規則:每天隻吃一次冷飲;每天看半小時動畫片;做完一門功課,收拾好課本再做另一門功課;晚上9點30分上床,背兩個單詞後熄燈;平時打籃球1小時,自己洗運動服。

規則不多,隻有5條,但訂了就堅決執行,不馬虎不遷就,更不允許任性驕橫,為所欲為。兩個月時間,孩子進步神速。

因此,給孩子訂立規則,要求他持之以恒地執行規則,對於自控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3.通過專門訓練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某項專門訓練,如通過練琴、書法、繪畫等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訓練時,最好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因為這樣可以形成心理活動定向,即每當孩子在習慣了的時間和地點坐下時,精神便條件反射地集中起來。

4.通過獎勵的辦法鼓勵孩子提高自製力

例如,一個平時寫字總拖拖拉拉、漫不經心的孩子,如果你許諾他認真寫字,按時完成任務之後,會給他一些他喜歡的禮物,他一定會安下心來,集中注意力認真地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盡量不要對孩子的努力給予可觀的報酬。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內在的獎勵製度,這樣他就能對自己做好的工作感到滿意。比如,帶孩子去商店以前,要估計到孩子要求買玩具而哭鬧,父母事先要和孩子講好條件,隻許看,不許買,不聽話就不去。如果孩子表現好,答應他回家後給予糖果以示獎勵。

5.通過遊戲或者活動強化孩子的自製力

家裏是孩子通過不斷摸索學會控製衝動和應付壓抑情況最好的場所。在遊戲或活動中,不斷強化孩子自我控製的能力。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剛上學的孩子,還不適應小學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難以控製自己。有的時候她上課插嘴、坐不住,甚至搶同桌的文具。對7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說教很難起作用。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在遊戲或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效果極佳。比如讓她當“老師”,她就很有耐心和禮貌。學校組織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當“交通警”,她競能站15分鍾“指揮交通”而不亂動;和同伴玩過家家,女兒當“媽媽”,她立刻變得柔聲細語起來。活動和遊戲能讓孩子的自製行為日益積累,內化成為習慣。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活動和遊戲,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動的條件下發展自製力。

6.通過道德操練增強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

孩子們需要操練做出道德上的決定,因此要幫助孩子思考可能產生的結果,然後引導他去做出安全正確的決定;這樣,他最終將學會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正確行事。

家長也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讓孩子逐漸形成評價自己行為和情緒的能力,掌握相應的規則。有的家長總覺得和孩子講道理是白費力氣,不如直接命令,其實真正的自控恰恰來自於孩子的理解。家長既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又不能放棄耐心說服的權力。

當孩子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煩惱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產生積極的思維: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自己的需要過一會兒也會獲得滿足。例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在放棄時,你可以教他這樣安慰自己:“現在讓給他玩,過會兒就可以輪到自己了。”

總之,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要注重把對孩子外在的約束力轉化為他們內心的自我控製的能力。這樣,孩子才能逐漸提高自我的控製能力,使注意力變得集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