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有一個《猴子掰包穀》的寓言,說的是:

有一隻猴子在地裏掰包穀,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麵的更好,就扔下手裏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的,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個“更好的”。不知不覺走到了地的盡頭,這時候,天色已晚,這隻猴子隻得慌慌張張隨便掰了一個回去。回家一看,發現自己摘到的竟是一個爛苞穀,可是,後悔又有什麽用呢?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也許會笑那個猴子太傻。其實,猴子犯傻,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做事的態度問題,是它做事態度太浮躁。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就像這猴子一樣,做什麽事情都毛毛躁躁,根本無法專心做一件事情。比如,做作業時,他們會一會兒做做數學,一會兒做做語文,一會兒又看看課外書,因為老是邊做邊玩,或者做著這件事情又想著那件事情,以至於他們做作業的效率低,本來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往往要拖到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

那麽,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其實,要改變這種狀況並不難,家長隻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做事態度即可。一般來說,要想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好,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次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當這一目標完成以後,再做另一件事情,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總是做著這個,想著那個,其效果自然不佳。當孩子認識到這一道理,並將之付諸行動中,自然就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取得優秀的成績。

要想孩子改變浮躁的做事態度,一次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家長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給孩子安排作業順序

研究表明,孩子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鍾,一般效率都較低,隨後上升,15分鍾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家長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做較複雜的作業。如此一來,孩子的注意力也就跟了上去,學習的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2.培養孩子的耐心

要想讓孩子一次隻做一件事情,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耐心。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自覺性和堅持性是與他們的耐心相聯係的。一個越有耐心的孩子,他的自覺性和堅持性就越高,辦事能力也就越強。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出現缺乏耐力的表現時,往往是培養耐性的最好時機。家長可以抓住機會與孩子做幾個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遊戲,引導孩子加強耐性。

遊戲1:玩拚圖

拚圖是一種趣味性較強的智力遊戲,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考力。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先玩一些小的、簡單的拚圖,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成就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逐漸玩一些大的、複雜的拚圖。

遊戲2:找不同

比較兩張圖或者兩件相似的事物,找出不一樣的地方。

遊戲3:扮鬼臉

與孩子一起扮鬼臉,看誰扮同一個鬼臉的時間長。

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陪同孩子一起進行。當孩子的耐性增強的時候,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可以給孩子設立獎勵卡片或獎勵表格,讓孩子對於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就感。

3.從小培養及督促

從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話開始,家長就要注意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讓孩子慢慢明白,什麽事應該做,什麽是不應該做的。家長可從小就教育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隻有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此外,家長還可以用《小貓釣魚》等故事教育孩子,啟發孩子。

4.讓孩子明白一次隻做一件事情,且認真做的好處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一次隻做一件事情,而且認真做的話,就可以省去做錯了重新再做的麻煩,這能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此外,這種隻關注自己完成情況的工作態度,會幫助孩子建立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在自己的成就中快樂地完成任務。

5.家長做出表率

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給幼兒看有關媽媽耐心做一件事情的錄像。結果,這部分的幼兒比沒有看過錄像的幼兒更能專心致誌地畫畫或者寫作業。可見,要想讓孩子一次隻集中做好一件事情,家長是孩子做好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能以身作則,一次隻專心做好一件事情,那麽,孩子的做事態度將隨之而變得不再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