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證

除了日常飲食之外,睡眠質量同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法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睡眠時間長短關係密切。凡睡眠少於8小時者,61%的人功課較差,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者僅占39%,無一人名列前茅;而晚上睡眠10小時者,76%中等,11%成績優良,隻有13%功課較差。這是為什麽呢?原來,人的腦垂體所分泌的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睡眠中分泌,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隻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時候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孩子隻有睡眠充足,才能長高長壯、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而如果睡眠不足,大腦細胞的活動能力大大降低,記憶力也隨著下降,學習效率會受到嚴重影響。

一般來說,7~12歲的孩子,睡眠應該在10~11小時,12~17歲的孩子,睡眠應該在9~10小時。家長要想讓孩子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就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然而,據全國少工委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由於學習壓力過大,老師和家長把考分看得太重,以至於4. 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9小時睡眠標準。這種做法不僅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樣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睡眠,從生理上講,是人的大腦皮質細胞積極的抑製過程。大腦的某些神經中樞預告大腦皮質發生衰竭時,人體開始感覺困倦,隨著衰竭程度的加重,人的困倦感愈來愈強,待大腦皮質細胞的這種擴散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安然人夢”。這時,大腦皮質下層另一部分細胞,仍然發揮作用,以保證心髒跳動、呼吸、代謝等生理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睡眠不僅是人體生物節律的需要,也是消除一天疲勞的必要休息。人腦在工作時,需要某種氮化合物,而這種物質隻限於特定的時間內才能製造。腦生理學家發現,隻有在黑夜睡眠的時候,人腦才能大量製造含氮化合物為醒來作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睡眠對於人腦不僅僅是一種休息,也是人體的生理需要。人體在疲勞時,大腦細胞的活動能力大大降低,記憶力也隨著下降,學習效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要想讓孩子精神煥發,頭腦靈活地學習,家長應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要想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孩子擁有較好的睡眠質量,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孩子規定睡覺的時間

如果讓孩子在睡覺這件事上養成一個定時進行的習慣性行為,他們就會在睡覺準備活動之時就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要到了。

例如,家長可以幫孩子製訂一個時間計劃表,規定好每天入睡的具體時間。當這個時間到了的時候,家長與孩子聊聊第二天的打算,告訴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來等,也可以在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等。等到故事講完之後,家長可以溫和地提示孩子:“好了,睡覺了。”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每天堅持這麽做,那麽,等到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就知道自己該什麽時候上床睡覺了。這一習慣的養成,是保證孩子良好睡眠質量的基礎。

2.睡前給孩子營造祥和、溫馨的氛圍

在孩子睡覺之前,說笑打鬧或者做一些劇烈的活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按時入睡,更會影響到他們的睡眠質量。因此,家長不要讓孩子睡覺前用枕頭打仗或打球等遊戲,而應該提前半個小時讓孩子平靜下來。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而舒適的臨睡氛圍。如給孩子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以幫助孩子入睡,或者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之後暗示孩子可以睡覺了。如此一來,孩子就能睡得寧靜而安穩,從而保證了睡眠質量。

3.讓孩子在陌生環境下獲得安全感

如果是在親戚、朋友家等陌牛的環境中睡覺,在睡覺之前家長要盡量讓孩子感到安心,否則他們往往會由於害怕陌生環境而不能很快入睡。在陌生的環境下,很多孩子到了睡覺的時間而不睡覺,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如果是這樣,家長要想辦法搞清孩子害怕和擔心的原因,讓孩子把這些原因都講出來。家長要一一地幫助孩子解決,這樣就可以減輕他們的焦慮了。這種現象在一兩歲的孩子身上最容易發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常常喜歡從某種固定的程序或者從某種物品中獲得安全感。這些東西家長必須經過細心地觀察和體會才會發現。

例如,有的孩子睡覺前一定要把某種玩具放在**等。家長不要取笑孩子的這些行為,也不要無端地加以限製。可能有的家長認為這是不健康的“戀物”行為,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擔心。因為擺上某些熟悉的玩具這種習慣使陌生環境變得相對“熟悉”一些,可以幫助孩子安安心心地離開爸爸媽媽進入夢鄉。

4.注意孩子的睡眠環境

除了做到以上三個方麵以外,家長還應該注意孩子的睡眠環境是否有利休息。如室內光線、溫度、空氣流動情況、室內衛生情況以及床鋪情況(床是否舒適、被褥是否幹淨、枕頭的高矮是否合適)等進行改進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