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習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

小怡正在自己的房間裏寫作業,媽媽門也不敲就進來了。進來後,媽媽關心地問道:“小怡呀,口渴了沒有?想喝點什麽呢?媽媽給你拿!”

小怡頭也不抬地說:“不了,媽媽,我在寫作業,你不要總打擾我好不好?”

“好,好,你這孩子怎麽這麽不懂事呢?媽媽這不是關心你嗎?”說完,媽媽喃喃自語地退了出去。

不一會兒,媽媽又探進頭來:“作業做得怎麽樣了?有沒有什麽問題問媽媽呀?你可不要貪玩哦,作業要認真做!”

小怡不耐煩地抬起頭來:“媽,你煩不煩呢?不就是擔心我不寫作業看課外書嗎?你這麽放心我,那就坐在我屋裏來呀!”

小怡的媽媽因為被女兒識破了心思,臉上有些掛不住了,訕訕地說:“媽媽關心孩子學習有錯嗎?”

“可是,你這是打擾我寫作業的思路!”小怡一點也不領情!

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鮮見,有很多家長就像小怡的媽媽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方麵要求孩子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另一方麵卻對孩子沒有信心,總擔心孩子沒有辦法做到獨立學習,擔心孩子學習不自覺。因此,總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以“關心”為名打擾孩子獨立學習。殊不知,家長這種不信任孩子,“舍不得”讓孩子獨立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做法,不僅會滋長孩子的依賴心理,讓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的習慣,而且幹擾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其無法集中精神專注地學習。

事實上,充分地信任孩子,讓孩子獨立學習,不但能培養孩子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使其形成穩定的注意品質。因此,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讓孩子認真地對待作業,鼓勵他們遇到問題時獨立思考,幫助他們通過自己動手查資料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幹涉孩子的學習過程。具體做法如下。

1.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去判斷: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什麽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一個人的與眾不同有許多表現,其中最有意義的方麵在於能夠展示並表達其獨具特色的思想。一個成功人士,也許有多方麵的建樹,但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他那極具個性的思想,以及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能不能全麵而深入地思考問題,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也決定了結論的正確性。因此,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2.不要打擾孩子

孩子專心在做某一件事時,不要去打擾他。第一件事還沒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讓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則,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養成放棄的習慣,怎會有始有終呢?

3.用正麵的語言和親自示範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麽您最好使用正麵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該……做”,而不隻是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後再親自示範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說會,那麽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4.多鼓勵孩子

隻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不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讚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隻能造成孩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心自動自發的自願行為。研究證明,家長對孩子的關懷,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動機、態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形成良好的注意習慣。這些均有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