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銀行家與資金流

隨著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走向市場經濟,銀行係統立即承擔起了新的任務,這就是作為資金流入、流出和流過俄羅斯的渠道。這期間在俄羅斯共設立了2500家銀行。到1999年時隻剩下了1500家,其餘的不是關門了,就是破產了。雖然大量的小額交易經常發生在銀行係統之外,且大型交易又在海外完成,但銀行係統仍然掌握著大部分的國家金融資產。沒有可靠的銀行,那些要利用國內外資本的科技產業成功的機會很小。

從1992年開始,我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在莫斯科尋找一家能夠管理7000萬美元的銀行,這些資金是西方基金可能拿出來用於支付俄羅斯科學家和工程師工資的。我們有兩個要求:(1)這些錢要存在幾千人的個人賬戶裏或交給這些人,銀行收取的交易費要“合理”;(2)表明資金流程的相關銀行記錄要便於西方審計人員查驗。所有的銀行都表示它們很容易滿足第一項要求,盡管大多數銀行強調:既然涉及這麽少的資金,交易費應在5%~10%之間。隻有一家銀行——兌換銀行(Konvers-bank)同意了審計要求並同意收取合理的費用,這家銀行由能夠從這些基金中獲益的核專家控製。其他的銀行僅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交易,沒有一家仔細看一看自己內部運作過程。很快我就明白了,他們的方法既危險又違法。

在我們整個的討論中,來自中央銀行的專家們給我們提了建議,這些專家對每一項可適用的規定和對銀行業行為的法律限製都有詳細的了解。然而,他們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知道——商業銀行操作的詳情。

在這一背景下,當20世紀90年代中期銀行詐騙案曝光後並不讓人感到驚奇,銀行業參與促進資金外逃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即使那些以銀行官員為目標的合約謀殺也不是什麽怪事。一座座華麗的銀行大廈拔地而起,俄羅斯藝術家發現銀行家們急切地購買他們最昂貴的作品用來裝點銀行的辦公室,銷往銀行的防彈轎車的數量猛增,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俄羅斯銀行家這些奢靡的愛好都是由那些不當攫取的俄羅斯國家財富所支撐的。

銀行係統成了俄羅斯非法活動的巢穴,犯罪分子被銀行雇用有時並不為銀行的管理層所知,同時其他的犯罪分子在幕後操縱著銀行的決策。銀行及銀行的顧客就成了被敲詐的對象。俄羅斯有組織的犯罪團夥甚至在世界各地的銀行裏安插了"鼴鼠",其觸角也伸到了俄羅斯。

早在1993年俄羅斯中央銀行就向在澤西海峽島(Channel Is-land of Jersey)注冊的空殼公司轉移了500億美元的財政儲備,這是用於穩定盧布一美元匯率的儲備。可是事與願違,該空殼公司將這些錢成功地投入到俄羅斯的債券市場。成功投資所獲利潤以及針對每筆交易所收取的高額手續費到了誰的手裏,仍是一個謎。還有,央行官員非法出售聯邦資產,使用銀行信用卡為個人購物,以及為銀行職員設立了一項2000萬美元的社會基金。管理者們的這些行為沒有表明已經建立了可靠的銀行係統。

當前銀行詐騙案的前例可以上溯到十幾年前。1988年,第一家作為資金藏匿所的所謂的“零銀行”成立了,所藏匿的資金是那些即將失去職位和影響力的政府官員從國庫中攫取的。大部分的錢被轉移到了國外。同樣在1988年,為重工業服務的“口袋銀行”也成立了。這樣的銀行在企業主管的控製下。

一家看上去就是為了欺騙儲戶而在莫斯科設立的銀行取名叫“拿著暗也”(Nazheanye),如果把他的這個俄文名字倒過來拚寫,新俄文單詞的意思就是“抽幹你”。在其存續的幾周裏,它吸引到了一些顧客,然後就關門了,創辦者們攜帶存款消失得無影無蹤。設立這樣的一家銀行所需的就是三名董事會成員和8萬美元的資金,即使設立一家銀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欺騙那些易受騙的顧客,其管理層也可以將其用作洗錢機器。

有了最近這樣的曆史,銀行係統十之八九會繼續易於受到造假、篡改賬目和詐騙的侵犯。盡管如此,商業銀行對轉型中的俄羅斯經濟運行依然重要。犯罪分子將極力反對擴大西方銀行在俄羅斯的服務範圍,這些西方銀行已經獲得了在俄羅斯營業的許可,但是,隻有實力強大的西方銀行才能給俄羅斯銀行造成清除此類行為的必要的競爭壓力。

再看一下資本外逃。1999年估計每月有高達20億美元逃離俄羅斯,主要是流向了西歐,俄羅斯銀行頻繁卷入這些交易。俄羅斯專家將資本外逃定義為:國內外以盧布為主的財富通過非正常商業交易方式向以外匯為主的財富轉移,合法與非法行為都包括在內。例如,由於對俄羅斯銀行缺乏信心而將錢存在國外並不違反什麽法律,為了逃稅而將錢寄往國外大概就是非法行為了。通過各種銀行賬戶洗清從毒品交易中得來的錢是通向監獄的門票。還有,俄羅斯人用美元而不是盧布在家儲藏現金的偏好被認為是國內的資本外逃,盡管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動機並不是要違法。

大概最常見的非法資本外逃形式是俄羅斯產品的西方購買者將實際交易款項的一部分放到俄羅斯廠家在國外銀行的賬戶裏。然後,俄羅斯的銷售商按照申報的交易額納稅,這些申報的交易額比實際的交易額低得多。另一種方式是由俄羅斯機構將非法所得的資金在海外投資,在那裏累積利息。

資本外逃正消耗著俄羅斯的投資資本,並使收支平衡問題嚴重惡化。高科技活動需要這樣的投資資本,不幸的是這些資本已逃往國外。還有,當俄羅斯政府因稅收流失而不能獲得充足的收入時,外國合作夥伴也被他們的政府勸阻不要對俄羅斯投資。

財政基礎設施是基本的要求。需要更加嚴厲的法律來控製國際交易,對易貨貿易征稅和要求出口收入立即送交國內將有助於減少資本外逃的誘因。

由著名俄羅斯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大膽而敏感的建議,是呼籲對在西歐開立了包含非法收入的銀行賬戶的俄羅斯人實行特赦。如果外國當局質疑錢的來源,在這些國家開立了銀行賬戶的所有人提款時就會遇到困難。外國當局在允許這些資金在其國內進一步劃撥之前,時常求助於俄羅斯政府提供信息。俄羅斯經濟學家的計劃呼籲俄羅斯政府書麵保證被外國銀行扣作抵押的基金的合法性,不論這些基金的來源如何,以換取其中的50%以滯納稅的形式交還俄羅斯政府。

經濟違法犯罪的增加與技術發展的很多方麵相交叉。至於大型企業,非法交易自然資源是主要的經濟犯罪形式,而小企業主則經常遇到財產失竊和行賄。1997年的一份令人膽寒的報告說:

有組織犯罪控製著私營企業的40%、銀行的50%~85%、國有公司的60%。在莫斯科,有組織犯罪據稱已控製了商業房地產的50%和商店、大型零售店和服務業的80%。

這一局勢經過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1985—1992年——“改革”期:犯罪集團的根紮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深,包括對創業初期的合資企業和合作飯店提供資金基礎來勒索保護費。

●1992年——真空期:組織嚴密的大型犯罪集團開始出現,設立銀行並夯實了他們的財政基礎。

●1993—1995年——私有化期:一個適合深藏的犯罪集團的跳蚤市場有所發展,接管了該國大部分的科技能力,同時謀殺案大量上漲,到1995達到高峰。

● 1998—?——鞏固期:幾千個犯罪集團變得活躍起來,鞏固將是未來的一個特征。競爭將導致集團頭領間新的衝突頻發,經濟犯罪的一個極其卑劣的側麵是合約暗殺,其常見的暗殺對象包括那些給非法商務活動製造困難的政府、銀行和大公司的官員。不能償還他們債務或不樂意與犯罪分子分享利潤的商人也麵臨著同樣的危險。一些玩世不恭者堅決主張合約暗殺是實施司法係統無法實施的商務合同的一種替代手段。

通常情況下,這種合約暗殺是雙重暗殺。這也就是說,第一個殺手受雇去暗殺一個指定的受害人;指定受害人一旦被殺後,就會有第二個殺手立即受雇去殺第一個殺手。因而,雇用第一個殺手的成本價格已經從1995年的5000美元翻番到今日的10000美元。這種係列事件使追查行刺者變得更加複雜。極少有暗殺的策劃者被抓獲和判罪。

涉及銀行的犯罪包括用炸彈炸財政部副部長的座車,原因是他減少了被允許與政府進行交易的銀行數。另一件涉及銀行的犯罪是在廢除了幾家商業銀行的許可證之後對中央銀行行長的住宅進行攻擊。一家行會銀行的行長因拒絕為車臣叛匪洗錢而被暗殺。最後,在一位卷入了接收鋁業資產的銀行行長葬禮上發言的人被毒死。

采取什麽措施來逆轉犯罪率上升的勢頭,從而使銀行更加可信,使企業家減少保護成本呢?幸運的是,政府與國會在1997年1月頒布了新刑法,該刑法與憲法一起為國家內部法律條文的充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框架。許多俄羅斯人搖著頭表示不相信刑法能得到杜馬的通過。很多代表對此毫不關心,即使是那些被與有組織犯罪密切相連的顧問們圍著的代表也是如此。

現在所需要的是實施法律的力量,但是法律實施機關受到腐敗的幹擾,作為打擊犯罪的一支力量的法庭還沒有出現。政府應定期發布政令向犯罪頭目挑戰。他們呼籲增加街道上的警力,增加法官的數量並提高他們的收入,邦聯製訂保護證人的計劃,一旦官員受到腐敗的指責應立即予以撤換。

這些措施針對的是犯罪的表現,而不是構成有組織犯罪結構的基礎。調查工作常常由於警察的無能而受挫,造成警察無能的原因有:招收新警察的過程薄弱、因工資不按時發放而造成的士氣低落和對落後司法技術的依賴。有時因為沒有警用車輛,警察跳上出租車離開犯罪現場去追罪犯。然而,即使這些措施隻能發揮部分效用,也比沒有任何反應要好得多。

俄羅斯鋼鐵工業主要分布在四個地區,即西部的西北區、中央黑土區、烏拉爾區和東部的庫茲巴斯地區。西北區為典型的市場指向型鋼鐵工業區,其燃料、原料均來自外區,產品供當地消費,主要企業為切烈波韋茨廠。中央黑土區的鋼鐵工業以當地庫爾斯克鐵礦區為原料地,是一個新興的鋼鐵工業基地。烏拉爾區是俄羅斯鋼鐵工業的搖籃,其發展經曆了一個由木炭冶煉到依當地鐵礦和輸入焦煤,再到燃原料主要依外部輸入的過程。現在是俄羅斯最大的生產基地,下塔吉爾和馬格尼托格爾斯克為兩大鋼鐵工業中心。庫茲巴斯的鋼鐵工業有著雄厚的煤炭工業基礎,鐵礦石來自西部和哈薩克斯坦,新庫茲涅次克為生產中心。

在對該國的犯罪與腐敗深表關切的同時,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的改革者都不認為這種形勢已嚴重到中斷經濟複蘇的程度。但是,他們錯了。有組織犯罪已經染指經濟的方方麵麵,常常為非法行為製造一種合法的景象,對犯罪和腐敗的擔心打消了很多潛在的企業家從事合法行為的念頭,這可能導致經濟崩潰。如果想使合法的商務活動盡可能地活躍起來,這種情況必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