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公雞和‘漏嘴巴’”談起

很多孩子存在一邊吃飯一邊撒飯粒的現象。對此現象,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以為生活好了,掉一些飯粒不過是小事情。事實上,習慣的養成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家長們一定要記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隻有從小處著手,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明白撒飯粒的行為很不好。他們撒飯粒也許隻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家長慢慢引導,孩子是能夠慢慢明白道理的。《大公雞和“漏嘴巴”》就是一個已經講了幾代人的說服題材。

一隻大公雞在院子裏走來走去,這裏啄啄,那裏啄啄,找不到蟲子吃,急得咕咕直叫。

一個叫軍軍的小朋友捧著飯碗,坐在院子裏吃飯。他一邊吃,一邊瞧著花蝴蝶飛來飛去,飯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雞看見了,可高興啦!它連飛帶跑地奔了過去,嘴裏嚷著:“好運氣,好運氣!今天碰到一個漏嘴巴的小弟弟了。”

大公雞跑到軍軍身邊,啄起地上的飯粒來,篤、篤、篤、篤,啄得可快呢。真好玩!軍軍也越看越高興,連吃飯也忘了。

一會兒,大公雞把撒在地上的飯粒吃光了。它還是沒吃飽。大公雞抬起頭來看了看,發現軍軍的褲子上也有飯粒,就又來啄小弟弟的褲子了。

軍軍說;“大公雞,大公雞,你怎麽啄我呀!”

大公雞說:“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飯粒呀!”

一會兒,大公雞把撒在褲子上的飯粒吃光了,它還沒吃飽呢。大公雞抬起頭來看了看,好啊,軍軍的衣服上還有飯粒,就來啄軍軍的衣服了。

軍軍著急地喊道:“大公雞,大公雞,你怎麽啄我呀!”

大公雞說:“小弟弟,小弟弟,誰啄你了,我是啄飯粒呀!”

一會兒,大公雞把撒在衣服上的飯粒吃光了,它還沒吃飽呢。大公雞又抬起頭來看了看,哦,軍軍的嘴巴旁邊還黏著一些飯粒呢,大公雞就來啄軍軍的嘴巴。

軍軍害怕地哭了,他端起飯碗就跑:“大公雞,大公雞,別啄我,別啄我!”

大公雞說;“小弟弟,小弟弟,別跑,別跑。我不啄你,我不啄你,你嘴巴旁邊有粒飯,讓我吃了它!”

大公雞張開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著他嘴巴上的飯粒,篤的啄了一下。

軍軍嚇得哭了起來;“奶奶來呀,奶奶來呀!”

大公雞可高興呢,高興得唱起兒歌來:

小弟弟

漏嘴巴,

小飯粒

隨便撤。

他沒吃飽飯,

我快吃飽啦……

奶奶來了,軍軍問奶奶:“奶奶,奶奶,您快給我瞧瞧,我的嘴巴漏了嗎?”

奶奶說:“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飯的時候,東看看,西瞧瞧,把飯都撒了。”

奶奶又給軍軍盛了半碗飯,“快吃、快吃,可別再撒了。”軍軍端著飯碗吃飯。大公雞又來了,它說:“我還沒吃飽呢。漏嘴巴,漏嘴巴,撒點飯粒讓我吃呀!”

大公雞等呀,等呀,怎麽了?一粒飯也沒吃到。哦,小弟弟這回吃飯,可不東看看西瞧瞧了!

軍軍把飯吃得幹幹淨淨,拿著空碗讓大公雞瞧了瞧,對它說:“我是好孩子,不是漏嘴巴。”大公雞沒辦法,耷拉著腦袋,隻好去找蟲子吃了。

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一定要專心哦,不能像軍軍一樣,吃飯的時候,東瞧瞧,西看看,連公雞都會笑話他。我們一定要把飯吃幹淨了,還要注意,吃飯的時候不能邊吃飯邊玩,或者邊吃飯邊東張西望,這樣飯菜都涼了,還沒吃完,對身體可不好了。

道理和故事是說給孩子聽的。家長們要記住,全家人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張高背的小椅子,讓他感覺很平等,然後給他戴好圍兜,遞上小調羹。開始的時候,孩子邊吃邊撒是正常的,家長千萬別斥責,逐漸地你會看到孩子的變化,撒在桌上的飯粒越來越少。此外,還應該做到讓孩子專心吃飯,這樣,有利於孩子專心習慣的養成,不會做什麽事情都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