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幹涉束縛了孩子的手腳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怕孩子這樣,怕孩子那樣,總覺得自己是過來人,經驗比較豐富,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他們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讓孩子照自己的意見去做事情,這也限製,那也約束。孩子的事,總是大人說了算。

家長們在把自己的經驗、價值觀灌輸給孩子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們正在壓抑孩子的天性。其結果是把孩子的手腳和頭腦束縛了起來,對孩子的自身體驗進行剝奪,使孩子失去了獨立性。

一個長期生活在家長的“強迫”與“約束”中的孩子,主動進取精神差,對學習毫無興趣,他們總覺得自己是為父母學習的.所以對學習的態度非常被動!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取得優秀成績的,更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從小就被愛包圍著的孩子。自從他出生以後,家裏人就一直圍著他轉,他要星星的話,家長不但會給他“摘”下星星來,同時還會“捎”上月亮。當他想喝水的時候,爺爺、奶奶和媽媽就忙不迭地跑過來為他“服務”。爺爺奶奶還說:“寶貝呀!以後拿水跟我們說就可以了,別自己拿,燙壞了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心疼的!”直到他上了高中,還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他想出去玩,家裏的大人都不肯,說怕他有危險。

他在學校念書,爸爸動用關係,讓學校的老師多照顧他!

他要出去跟朋友玩,爸爸媽媽出來幹涉,說人家不是好孩子,叫他不要跟那些朋友玩!

總之,家長們對他關懷備至,保護得體貼入微!可是,這個孩子並不領情,在他看來,他的人生都是家長們安排的,一點意思都沒有!為此,他特別羨慕自己的那些同學,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自由!

現在,他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下個學期就要參加高考。但他心灰意冷,學習沒有動力,心情壓抑,他總覺得同學們都用瞧不起他的目光看他!

也許,愛他的家長們並不知道,正是自己這種過分“幹涉”的愛,摧毀了孩子對生活的所有信心,使得孩子像馬戲團的小象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限製。隻不過,這個限製不是麻繩的捆綁,而是家長和家庭的約束而已。但這種限製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嚴重,因為被束縛的不止是孩子的身體,更是孩子的心靈。

其實,能力是需要靠實踐培養的,是需要機會鍛煉的。如果平時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長包辦、代替,甚至是幹涉了,那麽孩子哪裏還有自己做事情的信心與勇氣呢?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是有思想的個體,是獨立的人,他們在寬鬆的環境裏才能健康地成長起來。幹涉太多,隻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獨立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過分幹涉孩子,還可能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與家長起衝突,甚至自暴自棄以刺激父母,給家庭和社會埋下隱患甚至帶來傷害。這裏就有這麽一個故事:

王宇航是某重點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性格也很隨和,很樂於助人,每到周六周日,就經常主動到爺爺奶奶家幫忙。

可是,自從上初二以後,宇航和父母尤其是和母親的關係日趨緊張,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吵架。有幾次吵得太厲害了,索性離家出走,兩三天都不回家。這到底是為什麽呢?宇航的媽媽非常擔心,所以就帶宇航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與宇航交流後才知道,原來宇航的媽媽是一個“幹涉欲”很強的人,她動不動就會盤問宇航跟誰在一起,給誰打電話了!甚至是宇航做作業的時間,她也很不放心,三番兩次地來“偷看”,這讓宇航非常反感,於是矛盾就爆發了!

為了表現自己的不滿,宇航就用逃課、離家出走來刺激他的母親!

宇航的這種情況正是家長過分幹涉引發的,在青春期有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他們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表現。一方麵他們渴望被關注,另一方麵,他們又不希望過多地被幹涉!因此,對於家長的幹涉、批評與責備,他們都會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反抗情緒,故意與家長唱反調。同時,他們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潛在的形式表現,如對家長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關心、不表態、無所謂的態度等。

那麽,對於孩子的教育,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專家建議: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發展,家長不妨放開自己的“束縛”,對孩子的生活不要過多幹涉,給孩子一片自由、獨立的天空,讓他們展開雙翼飛翔,引導他們自己去認識社會,了解生活,體驗坎坷、波折,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體察與感悟之後跨越生活中的一道道障礙,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