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高度發達的工業

工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決定性部門,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

的35.5%,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總數的31%(1994年)。德國在世界經濟中強有力的地位,主要是由其高科技的工業產品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決定的。

德國是西方世界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第三工業大國。發電量、汽車、機械、化纖、塑料、合成橡膠、硫酸、燒堿、鋼鐵和新聞紙等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機械、汽車、電氣、化學工業是工業的“四大支柱”,其產值占全部工業產值的2/5以上。傳統的工業部門仍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新興的電子、核能、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迅速。工業所需的原料特別缺乏,礦物原料、鐵、鋁土、錳、鈦、磷酸鹽、鎢、錫等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1/2或1/2以上供出口。

能源工業。德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占消費結構的60%(1995年)。由於德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缺乏,石油儲量僅5000萬噸,天然氣儲量3500億立方米,年產石油不足400萬噸,所需的石油幾乎全部需進口。在能源工業中以煤炭、電力工業最為重要。

(一)煤炭工業。

煤炭工業是德國曆史悠久的工業部門,煤炭的大力開發和綜合利用,是產業革命時期德國迅速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國煤炭資源豐富,硬煤的經濟可采儲量為240億噸,褐煤的經濟可采儲量約940億噸。煤炭(硬煤和褐煤)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年減少,1950年占天然能源消耗的88%,1995年已下降為占27.1%,但仍超過一般發達國家的比重。

煤炭工業在能源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在能源生產構成中占60%。1994年德國硬煤產量為5886萬噸;褐煤產量達2億噸,居世界首位。

德國煤炭工業突出的特點是:(1)硬煤質量好,60%是可供煉焦用的優質肥煤,儲量分布集中,且90%集中在魯爾區,8%分布在薩爾區。魯爾區硬煤產量占4/5以上。由於長期開采,現有硬煤田的地質條件較差,礦井平均深度已超過850米,而且煤礦工人工資高,使得噸煤生產成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3.5倍(1996年),每年國家要補貼幾十億馬克,以減少煤炭工人的失業。硬煤產量逐年下降。

(2)褐煤資源豐富,質量高,埋藏淺,利於露天開采,生產成本較低,綜合利用率高,大部分用於動力,可發電、供熱,並可做化工原料或用於生產煤氣、做家庭用煤磚,優質褐煤還可煉焦。主要分布在西部萊茵河下遊左岸和東部北緯52°以南的易北河東、西地區。1990年以後由於東部地區褐煤生產對環境的危害和能源供應的多樣化,到1995年底開采減少了約65%。(3)生產技術與機械化水平高。其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高達96.8%,居世界首位。煤的氣化與液化技術也居世界前列。煤直接液化生產的液化油質量高於天然石油,可合成汽油用於汽車業。(4)煤炭綜合利用程度高,采煤與電力、煉焦、鋼鐵、煤化學、建材工業等聯營生產,形成以煤炭開采業為中心的綜合工業區。(5)注重煤炭產區的環境保護工作,製定嚴格的環保法律規定。露天開采的煤礦,必須在原址重建農田、營造森林和湖泊,以保護環境和土地資源。

(二)電力工業。

德國電力工業發展速度超過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996年德國發電量達5470億千瓦時,居世界前列。充足的電力供應,協調了各個經濟部門的發展,是實現工農業電氣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物質保證。發電站主要分布在萊茵褐煤產區、東部萊比錫附近褐煤產區和東部科特布斯附近的下勞齊茨褐煤產區。萊茵褐煤區的坑口電站——下奧森電廠是西歐最大電廠,裝機容量270萬千瓦。

20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發展迅速。核能已成為電力工業中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能源。共建有核電站20座,分散在全國各地,其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總量的1/3(1995年)。德國核電技術先進,電站工作天數和有效發電時間均居世界前列,並出口核電設備。

鋼鐵工業德國鋼鐵工業曆史悠久。強大的鋼鐵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為了擴軍備戰的需要,30年代後期發展極其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德鋼鐵工業重新迅速發展,東德新建了一些鋼鐵聯合企業。1974年鋼鐵產量達到曆史最高水平,為5940萬噸(其中西德5323萬噸,東德616.5萬噸)。以後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市場需求相對減少,鋼鐵代用品增多,以及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等原因,西德鋼鐵工業明顯衰退,產量下降,鋼鐵工業從業人數減少。1996年德國鋼鐵產量3979萬噸,鋼鐵工業仍不景氣。

鋼鐵生產與布局的主要特征是:(1)設備、技術先進,品種齊全,質量優良。德國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鋼等設備。其焦化、連鑄能力等技術經濟指標居世界前列,並擁有煉鋼、特種鋼、鋼管等一係列專業化廠,利於新技術研製與設備更新。特殊鋼產量比重高,約占全部鋼產量的1/5。生產的優質鋼材約1/3供出口。(2)布局集中。主要鋼鐵基地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鋼鐵生產能力。魯爾區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薩爾區和東部以艾森許滕施塔特及勃蘭登堡為中心的勃蘭登堡州鋼鐵基地在全國鋼鐵生產中也占重要地位。

(3)布局以內地為主,這是德國鋼鐵工業布局的主要特征。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國的鋼鐵工業多向沿海發展,而德國除在威悉河口附近的不來梅港、漢堡等地建有沿海鋼鐵廠外,鋼鐵工業向沿海發展的趨勢不明顯。這是因為德國煤炭資源豐富,魯爾區等鋼鐵基地大多為近煤炭產地的鋼鐵基地,且境內的萊茵河航運發達,從河口的鹿特丹進口礦石,用低廉的水運將鐵礦石運至煤炭產區附近,與沿海廠一樣可以減少運費、降低成本。所以魯爾區內的鋼鐵工業從東部向西部萊茵河沿岸轉移。萊茵河畔的杜伊斯堡是德國最大的鋼鐵公司——蒂森公司總部所在地,有“鋼鐵城市”的稱號。

化學工業。德國是世界現代化學工業的發源地,以煤化學工業著稱於世。19世紀末,世界化學研究成果的2/3來源於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以煤焦油為原料的染料、醫藥工業和以焦爐氣為原料的合成氨、硫酸工業、燒堿工業是化學工業的發展重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利用廉價的石油和本國雄厚的化學工業技術基礎、現代化的裝備,迅速發展了石油化學工業。德國的多種無機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產品均居世界前列。其化學工業技術、工藝水平也一直居世界最先進地位。在世界十大化學工業公司中,德國的赫希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分別居第二、三、五位。

化學工業是德國資本額最大的工業部門。其迅速、持久的發展,促進了整個工業的增長,對戰後德國經濟奇跡的出現做出了重要貢獻。1973年以來,世界市場石油價格的暴漲,對德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影響較大。一方麵德國向原料、勞力價格低的發展中國家投資興建化工廠;另一方麵縮減國內基礎化工產品的生產,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的精製化工產品和新技術產品。80年代起大力發展生物化學,特別是微生物和遺傳工程。現在這些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德國的化工產品1/2以上銷往國外。

有機化學、塑料和藥品是化學工業的三大支柱產業,其產值占化學工業產值1/2以上。

化學工業的布局多近消費區和原料產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北方沿海城市和褐煤等原料產地附近。魯爾區所在的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化學工業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這裏有魯爾煤田、萊茵褐煤田、豐富的煉焦業副產品和輸油管供給的石油等化工原料,又是化工產品的集中消費區。科隆對岸的勒弗庫森、魯爾區內的馬爾是主要化學工業中心,勒弗庫森是世界著名的拜耳公司總部所在地。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最大的赫希斯特化學公司所在地。以生產染料、藥品、化肥、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為主,路德維希港是巴斯夫化學公司總部所在地,它是靠輸入魯爾區的煤,發展煤化學工業起家的化學工業城市,現以生產炸藥、染料、塑料、化肥和酸堿等化工產品為主。東部萊納的化學聯合企業,是利用當地的鉀鹽和褐煤發展起來的。

機械製造業。德國的機械製造業僅指一般機械製造,是德國製造業中曆史悠久、從業人數最多的部門,人員超過100萬。其產品包括機床、農用機械、起重機械、礦山機械、齒輪和變速箱、動力機械、建築機械、精密機械、光學儀器、印刷機、紡織機械等,達2萬多種。近年來,塑料加工機械、通風機械和輕工機械發展迅速。德國的機械產品近1/2供出口,以技術先進、質量優良,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使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械設備出口國,占西方工業國機器出口總量的1/5。其中以機床最為重要,其產值居世界首位。

機械製造業多中小企業,布局分散。規模較小的機械製造廠,生產靈活,利於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更新生產設備,可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需求。魯爾區、柏林、斯圖加特和美茵河畔的施韋因富特是主要生產基地。魯爾區是最大的重型機械製造生產基地,生產成套礦山機械、冶金與軋鋼設備、橋梁與建築用結構鋼、釀造與製乳酪設備以及大型內燃機、渦輪機、鍋爐、炊事機械等。區內的埃森、多特蒙德和奧伯豪森是主要中心。東部地區的耶拿是光學儀器的重要生產中心,世界著名的“蔡斯”光學聯合企業設在此,以生產測量儀器、醫療器械、照相機、電影放映機聞名於世。

汽車工業。德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主要發祥地。自1886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以來,汽車製造業蓬勃發展。1996年德國生產汽車500萬輛,是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第三大汽車生產國。以小汽車生產為主,其產量占汽車總產量的95%。汽車業從業人數近100萬,其營業額在製造業中居首位。德國的汽車以品種多、質量高、工藝精湛在世界市場享有盛名。生產的汽車近3/5供出口,其出口額占本國出口總額的近1/6,是僅次於機械的第二大出口產品。

汽車工業分布比較集中。斯圖加特是德國最大的汽車公司——戴姆勒一奔馳公司總部所在地,以生產高檔小汽車為主。

沃爾夫斯堡是第二大汽車公司——大眾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以生產中檔小汽車為主。奔馳汽車公司1997年的營業額僅次於通用(美)、福特(美)兩大汽車公司,居世界第三位,大眾汽車公司次於豐田(日本)汽車公司居世界第五位。此外,慕尼黑、科隆和魯爾區的波鴻等地也有汽車生產。

電子、電氣工業。電子、電氣工業是德國製造業中最活躍的部門,其產值增長快,產品銷路通暢,訂貨逐年增多。電氣工業主要生產電機、變壓器、蓄電池、電線電纜、家用電器等。電子工業起步比美、日晚,但發展極其迅速。政府製訂了一係列電子工業發展計劃,並給予各種優惠和扶植,重點發展微電子技術。微電子廣泛應用於電氣、機械製造、精密與光學儀器製造、汽車工業等部門,使這些部門的生產率不斷提高,新技術產品比重迅速增加。電腦的

廣泛應用,促進了第二、三產業和辦公、生活用品的自動化。德國最大的西門子公司營業額僅次於通用電子(美)、日立(日)、鬆下(日)公司居世界電氣公司第四位。

電子、電氣工業遍及全國各大城市。其中,以拜恩州(巴伐利亞州)和巴登符騰堡州最為集中,其產值占全國近1/2。慕尼黑、斯圖加特、柏林和紐倫堡及其附近地區為最大中心。慕尼黑是西門子公司總部所在地,近些年,有數百家電子電氣公司雲集於此,生產集成電路片——“矽片”、計算機、數據處理係統及各種軟硬件。慕尼黑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微電子工業中心,有德國“矽穀”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