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歐盟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德國是西方世界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經濟發達國家。其經濟實力與經濟發展水平居歐洲聯盟國家首位,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4158億美元,約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8.7%。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27510美元,居世界前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是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二次大戰中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戰後分成東德、西德兩個國家,使原有的完整國民經濟結構和統一的國內市場受到破壞,給經濟的恢複發展帶來很大困難。

由於德國有著強大的技術力量和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等原因,戰後東德和西德的經濟發展均較迅速。20世紀80年代末東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6000美元,是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西德自1951年至1966年為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被西方世界稱為創造了“經濟奇跡”,並實現了工農業現代化。

德國統一後,由於國內需求增加,擴大了投資,曾一度刺激了經濟增長勢頭。但隨後經濟增長放緩,這是因為東部地區的改造耗資高,使其經濟發展負擔沉重;長期的高利率傷害經濟發展;國內的高稅收、高工資,不利於吸引外資;以及國際經濟不景氣,特別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等因素造成的。

德國是世界重要的對外貿易國,1995年進口與出口貿易額均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額達5237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0.2%。進口額達4642億美元,占世界進口總額的8.8%。長期的貿易順差,使德國的國際儲備總額達1218億美元。對外貿易在德國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1/5以上。出口商品占商品生產的1/2以上。1/3的就業人員直接為出口業而工作。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和服裝是重要進口物資;出口產品以高技術的工業品為主,汽車、各種機械、化工產品和電器的出口均在世界市場占有相當大的比重。1995年出口產品的57%進入歐盟,65%~70%的對外貿易與歐洲國家進行,法國是其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國內的就業、投資、收益和生活水平大都取決於國際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