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對方保持適度的距離

溝通案例

劉芸和李娜娜高中時是同學,又考到了同一所大學。大學期間,兩個人相處得非常好,不僅無話不說,而且對方的任何事情彼此都非常熟悉。

大學畢業後,她們都準備在學校的所在地大城市發展。為了省錢,她們合租了一間房子,兩個人同睡一張床。剛住進來的時候,兩人非常高興,聊了一個晚上。

然而,好景不長。李娜娜睡覺時很怕吵,也怕燈光,而劉芸的工作常有夜班。趕上夜班的時候,劉芸下班回來都要半夜了,回來後還得吃飯。因為這種不一致的作息時間,雖然雙方都知道互相遷就,但還是產生了隔閡。加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使兩人之間很難一一算清,漸漸地,兩個人不像以前那樣親密了,房間裏充滿了“冷戰”的氛圍。

一天,劉芸上床睡覺的時候動靜大了點。李娜娜終於按捺不住情緒,積攢了幾個月的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兩個人都說對方的不是,最後爭執起來。兩個人就這樣分道揚鑣了,以後再也沒有聯係過。

人與人之間相處,是需要那麽一點點神秘感,這就是需要給彼此一個自由的空間,太過親密反而會讓彼此不能更好地容納對方。每個人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生活習慣不同,想法、觀點自然也不盡相同。如果人們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不同就會被忽略。相反,如果彼此太過緊密,這些不同之處便會一一呈現在各自的麵前。

留出自由的空間,不是讓彼此相距很遠,也不是讓人們不再聯係,不關心對方,而是要營造一個適當的距離。適當的距離,能夠讓人們感受到距離營造出的思念的美,以及完美的美,也就是說“適當的距離能夠產生美”。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斷地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誼更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因此必須記住: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離”!

朋友相處,重要的是雙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難時的相互幫助,而不是了解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有的人為了表示自己對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況和盤托出,這種做法是一種輕視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所結交的朋友是一個值得信賴、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說是你的幸運,萬一對方是居心不良、懷有歹意的人而你又沒有識破,情況就會使你大傷腦筋。

生活中,人們也時常提倡“與人相處要走近點,這樣才能搞好關係”。但是距離的走近並不等於心靈的走近。距離越近,彼此越容易出現摩擦。越是天天泡在一起,越容易厭倦對方。比如說,你喜歡吃麥當勞,當你天天吃的時候,你會發覺麥當勞和普通的東西沒有什麽區別,甚至覺得厭煩,再也不想吃了。

人們相互之間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注意人與人之間的適度距離,太遠不好,太近也不可,傾向於任何一方都會出現極端的結果。距離太遠,彼此容易冷淡、疏遠;距離太近,則容易產生摩擦、厭倦。

與人相處的時候,要把握好距離的尺度,保持適當的、微妙的距離,既要保持相互了解又要做到相敬如賓。那麽,與人相處最適當的距離是什麽狀態呢?心理學家認為,最合適的距離,應該是不遠不近、不親不疏、不分不離,讓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間和秘密,同樣也讓彼此都能夠體會到關心與愛護。這樣,當你求助對方或者接觸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會接受你的請求,也更易向對方施加影響。

一塊看上去完美無瑕的玉,如果你用放大鏡看,還是能夠看到它的瑕疵,於是,你會認為“玉石”也隻是普通石頭的一種。一幅掛在牆上看似風景秀麗的油畫,如果你走近後再看,還是能夠看到畫家作畫時的不足之處,於是,你心中會發出“也不過如此”的慨歎。一個皮膚像牛奶一樣潤滑、白皙的美麗女孩,如果你和她近距離接觸,還是會發現她臉上有少許的斑斑點點,於是,你會覺得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漂亮。

你近距離接觸世上的任何東西,都會發現它的瑕疵、缺點。你與世上任何一個人時時刻刻在一起,每分每秒不離開,那麽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愛人,有一天也會因為彼此間的**裸,不再相互吸引、相互容納。

麵對愛人都如此,更何況身邊的人。無論是你的頂頭上司還是你的下屬,無論是你的親戚、朋友,還是兒女、父母,無論是你的多年好友還是剛剛相知相識的人,都要給彼此一個空間,這樣才能保持那份美好,才易施加影響。

小微在一家公司的策劃部做職員。策劃部多是女性,所以在辦公室,彼此間經常會為了些小事斤斤計較,在穿著打扮上相互攀比、嫉妒,工作時更是分幫結派。小微第一天來上班的時候,同一部門的不同幫派同事便拉攏她。小微沒有傾向於任何一方,也沒有拒絕任何一方,隻是笑笑。

後來,小微在工作中時刻保持中立,和任何一方都保持適當的距離。她這樣工作了一年後,公司經理被調走,公司準備在她們中挑選一人做經理。大家不記名投票的結果,小微的票數最多。

一個人隻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與周遭的環境和人保持適當的距離,那麽無論什麽時候,你都會掌握做事的主動權。

溝通處方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有—句名言:“距離產生美”的確,在與別人溝通時,我們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獲得較好的溝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