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圖籍

隋煬帝在統一經學的同時,又廣求逸書,並組織學者對經籍圖書進行了大規模編纂整理,亦是一大文化盛事。

隋以前的長期分裂戰亂給學術文化載體的圖書文化事業造成了巨大破壞,隋建立後,廣求遺書,整理圖籍當然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文化事業。

隋主持圖書整理事業的國家機構是秘書省,秘書省在南朝時即專“掌國之典籍圖書”,在北朝也“典司經籍”。隋文帝時秘書省置“監、丞各一人,郎四人,校書郎十二人,正字四人,錄事二人。領有著作、太史二曹。著作曹,置郎二人,佐郎八人,校書郎、正字各二人。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司曆二人,監候四人。其曆、天文、漏刻、視侵,各有博士及生員”。博士是專家,生員是學生兼助手,其他則是官員和辦事人員。作為朝廷主管文化事業的機構,秘書省除管理圖書外,還主管修史、天文、曆法等,國家既有專門修史的機構,開皇十三年(593)五月癸亥(二十四日),隋文帝下詔: “人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禁絕民間修史及廣求天下遺書,並由官方統一整理,都是旨在加強思想文化統一的重大措施。

隋煬帝即位後,繼續執行其父文帝時的各項思想文化政策,繼續搜尋逸書,圖書事業有了更大的發展。大業三年(607),官製改革,隋煬帝調整擴大了秘書省人員編製,原來的二十八人增加為一百二十人。由於隋煬帝崇尚南朝文化,秘書監一職長期選南人擔任,大業初先拜藩邸親信柳普(顧言)為秘書監,柳普死後,以著名學者虞世南主持秘書省事務。

大業年間,長安嘉則殿藏書已達三十七萬卷,經挑選、配補,其正禦本(標準本)也已達三萬七千卷,比牛弘上表時已有大幅度增加。隋煬帝對國家藏書進行了係統的整理,“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以便傳布。為便於保存,圖書按質量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用紅琉璃做軸,中品用黑紫色琉璃做軸,下品用黑漆圓木做軸,以區別分藏,另將副本藏於東都觀文殿,並按內容分庫管理。

與此同時,隋煬帝還廣集人才從事各類圖書的編纂工作,共成書三十一部,一萬七千卷,他“為帝前後近二十載,修撰未嚐暫停,自經術、文章、兵、農、地理、醫、卜、釋、道乃至蒲博、鷹狗,皆為新書,無不精洽”,其中有大型類書《長洲玉鏡》和《區宇圖誌》。《長洲玉鏡》四百卷,由原晉王府文學虞綽、柳髻、虞世南、庾自直等參與編撰,以南朝梁武帝時所編《華林遍略》為底本。《華林遍略》有七百卷,北齊後主高緯曾依據此書加上北朝著作,編成《修文殿禦覽》三百六十卷。隋煬帝令人重新編纂,除去蕪雜重複部分,並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故所記多於《遍略》,而卷帙卻有減少,堪稱精洽。可惜此書至宋代不傳。據《隋書·經籍誌二》載, “隋大業中,普詔天下諸郡,條其風俗、物產、地圖上於尚書”。隋煬帝據此組織編纂了《區宇圖誌》一百二十九卷,分類記敘了地理情況,另有《諸郡物產土俗記》一百五十一卷、郎蔚之的《諸州圖經集》一百卷。隋煬帝還倡導編纂大型類書,時有杜台卿撰《玉燭寶典》十二卷,杜公瞻撰《編珠》四卷,其類目有音樂、器玩、酒膳、忝稷、車馬、舟楫等,很有實用性,可惜都不傳於世。隋代類書《北堂書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類書,作者虞世南是隋煬帝的寵臣,在其任秘書郎時,抄集經史百家之事以備用,撰成一百七十三卷,所取材料皆注有出處,並加解釋和案語。隋煬帝本人也有文集編輯成書,並流傳於世。大業年間,在隋煬帝倡導下,從事編纂的學者很多,隋煬帝以寶櫥收藏臣下新編的書,可惜的是真正流傳下來的著作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