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縱陳人

自三國時期的孫權在江東稱帝(222),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中國南方以建康(今江蘇南京市)為都城,先後建立了吳、東晉、宋、齊、梁及陳六個割據政權,曆史上將其統稱為“六朝”。

這一時期是江南地區經濟文化大發展的時期。大量北方漢族人民為逃避戰亂遷徙於江南,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江南土著一起開辟了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使之逐漸與北方看齊,中國經濟重心也開始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轉移。北方以王、謝、袁、蕭為首的上百家門閥士族更帶著他們的宗族、鄉黨整族南遷,與具有相當文化傳統的以顧、陸、朱、張為首的江東門閥結合,使江南社會政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門閥士族廣泛而積極的文化活動,促進了江南文化的發展,三吳地區很早就已成為江南漢文化的中心。

然而,接連不斷的皇位紛爭引起的內亂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化卻削弱了偏安政權的力量,南方漢族政權始終未能有效地北伐以恢複對中原的統治。相反,當北方由於民族融合、經濟文化得到恢複之際,政治軍事上越來越弱的南方政權終於被強大的北方政權所統一。

南北統一是大勢所趨,也是曆史必然。統一大業由誰來領導完成?曆史曾給許多人留下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北周武帝滅北齊統一北方後即想統一南北,但不幸大業未成身先死。當楊堅稱帝建立漢族政權時,南北民族矛盾也已消失,統一中國的時機更加成熟。然而真正實現統一,卻在隋朝建立後的第九年,又再拖延了八年時間,其原因則是北方突厥的威脅。九年間,隋廷一麵用軍事外交手段解除突厥的威脅,一麵對滅陳戰爭進行長時間的周密準備。

隋文帝受禪之初,就已在暗中圖謀並吞並江南,他向宰相訪求有文武才幹的將領,高潁向其推薦了賀若弼、韓擒虎。

賀若弼,字輔伯,河南洛陽人,父賀若敦為北周金州總管。出身關隴貴胄將門之家的賀若弼從小就有大誌,驍勇善騎射,並博覽群書,饒有文采,曾任齊王宇文憲的僚屬,封當亭縣公。周天元在位時隨韋孝寬伐陳,攻拔了數十座城池,改封襄邑縣公。

韓擒虎,字子通,河南東垣人,父韓雄仕北周官至大將軍,也是關隴貴族將門之家。韓擒虎年少時容貌魁梧,有膽略,又好讀書,有文武才能,襲父爵新義郡公。隨周武帝東伐北齊時曾說服齊金墉城守將獨孤永業投降,又進軍平定範陽,拜永州刺史,後遷任和州刺史,對付南方的陳朝,曾屢敗陳兵。

開皇元年(581)三月,隋文帝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接替於顓鎮廣陵(今江蘇揚州);任命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江(今安徽合肥市),讓他們“潛為經略”,準備滅陳。

開皇元年九月庚午(二十九日),陳宣帝趁楊堅初登帝位之際的混亂政局,令陳將周羅聯攻拔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對岸長江邊隋軍的胡墅堡,大將蕭摩訶也進軍江北。隋文帝於是命上柱國元景山、長孫覽為行軍元帥,率軍對北犯陳軍進行有力還擊,宰相高潁任監軍,節度各路隋軍。翌年正月,陳宣帝陳頊駕崩,陳遣使請和,主動歸還胡墅。由於北部邊陲吃緊,隋文帝非但沒有趁陳宣帝駕崩進軍滅陳,反而同意了陳的請和,采取了“驕縱陳人”、等待時機、明示友好、暗藏殺機、養精蓄銳的戰略方針。

隋文帝暗中積極準備,對陳示以友好,以迷惑驕縱陳人。但是,陳後主與隋“雖結友好”,卻不守信義, “遣兵渡江,掩襲城鎮”,而隋文帝卻從未對陳主動采取過一次軍事行動,嚴格恪守睦鄰友好政策。隋文帝廣采博取,周密策劃,養精蓄銳,潛為經略,驕縱陳人,表現出極高的韜略。隋文帝不弱而示弱,是他的智算,陳後主不強而“益驕”,暴露出的是他的平庸和不才。

在陳、隋隔江對峙之初,楊廣的任務是北禦突厥,在隋文帝先北後南的總體戰略方針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楊廣隻要忠於職守,安定北邊,就是對南平江表的最大支持。其時,尚用不著少年楊廣為南邊的事務操心。

開皇六年(586)閏八月辛未(二十八日),十八歲的楊廣應召入朝,十月己酉(初二)被任命為雍州牧、內史令。雍州乃京兆郡,雍州牧乃京畿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內史令則是宰相,楊廣因而得以入都見習掌理朝政近兩年,這對楊廣是一個大好的鍛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