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亡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九月,胡亥葬始皇帝於驪山陵。十月戊寅,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他任命趙高為郎中令。胡亥與趙高,一個極力設法保住篡奪的皇位,一個設法攫取更大的權勢,他們都無心高瞻遠矚地謀劃帝國的未來,而把全部精力用在政權內部的爭鬥。

胡亥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得皇位的,與一切奪嫡之君一樣,他必然極力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和無上權威,並壓製任何可能構成威脅的力量。

即位伊始,秦二世就向趙高谘詢如何才能“悉耳目所好,窮心誌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他對趙高言聽計從,而趙高的策劃沒有一條具有合理性。胡亥心中有鬼,眾望不歸,又缺乏深謀遠慮,再加上趙高的誤導,所以他的各項應對措施都顯得更加過激、失當。

由此引發的一係列暴行,導致政權體係內部分崩離析,從而動搖了國家的根本。

一是屠戮兄弟姐妹殆盡。奪嫡之君勢必有防範、壓製乃至屠殺宗室的行為。宗室,特別是諸位皇子都具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中國古代將他們稱之為“地近勢逼”之人。在正常情況下,在位之君都必須防範包括自己親兒子在內的宗室皇親,更何況胡亥屬於非正常繼位。

結果“公子十二人傻死鹹陽市,十公主砭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公子高本打算逃亡,又擔心因此滅族,於是上書請求準許自殺以陪葬於秦始皇陵。胡亥大悅,竟批準公子高的請求。胡亥派人指責將閭等“不臣,罪當死”。

將閭說:“闕廷之禮,吾未嚐敢不從賓讚也。廊廟之位,吾未嚐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未嚐敢失辭也。何謂不臣?願聞罪而死。”使者奉命逼迫他們自殺,既不聽辯解,也不宣布犯罪事實。將閭無罪,仰天大呼冤枉。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經過這場劫難,秦始皇的胤胄凋零殆盡。

二是大規模剪除異己。俗話說: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當君位更迭之際,新君總要罷黜一些先君的舊臣,提拔一批親信。奪嫡之君更是要剪除異己,鎮壓政敵。從維護權力結構穩定的角度看,隻要有所節製,這樣做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胡亥、趙高下手歹毒,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大規模剪除異己,乃至濫殺無辜。

首先被處死的是秦始皇的親信大臣蒙恬、蒙毅。蒙氏兄弟幹練、忠信,他們是秦朝的棟梁之臣。扶蘇死後,胡亥想赦免蒙恬。趙高恐蒙氏複貴而用事,他誣告蒙毅曾反對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勸胡亥殺掉蒙毅。胡亥聽信讒言,不僅繼續囚禁蒙恬,而且拘捕了蒙毅。子嬰勸諫胡亥不要做出“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的蠢事,胡亥不聽。他以“不忠”之罪處死蒙毅,又以“叛亂”之罪逼迫蒙恬自殺。

當時被胡亥、趙高誅殺或罷黜的大臣為數眾多,包括秦始皇身邊官居中郎、外郎、散郎等職務的所有近侍之臣、許多郡縣守尉以及他們視為眼中釘的其他官員。

三是擴建秦始皇的驪山陵。作為皇位繼承人和孝子賢孫,繼體之君依據禮儀安葬、祭祀先皇,符合當時的政治規範。可是胡亥為了宣揚自己的權威和道德,證明自己是秦始皇的法定繼承人,決定進一步提高喪禮的規格,大規模擴建驪山陵和宗廟。

胡亥宣布“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於是,下令秦始皇的妻妾嬪妃凡未生育者一律陪葬。他又擔心工匠泄露皇陵的機關,把參加安置、填埋墓葬的工匠全部封閉在大墓中。這是胡亥一手造成的大血案。

四是大規模出巡擾民。剛剛即位不久,胡亥與趙高就計劃巡狩,以樹立權威。秦二世元年(前209)春,胡亥率丞相李斯、馮去疾、禦史大夫德等人巡狩郡縣,東到碣石,南至會稽, “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秦二世企圖用這種方式宣揚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這種遊行示威式的愚蠢行為隻能增加各地民眾的負擔。

五是擴建阿房宮。秦二世元年(前209)四月,胡亥回到鹹陽。下車伊始,他就聲稱“先帝為鹹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複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

在他看來,繼續貫徹秦始皇的各項既定政策和政務,標誌著繼承先皇遺誌,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可是這樣一來,就絕對排除了對秦始皇的政策進行有效調整的可能。這對維護秦朝的統治是非常不利的。

秦二世不僅“複作阿房宮”,還“盡征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為了滿足軍隊口糧及狗馬飼料的需要,胡亥“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槁,皆令自齎糧食,鹹陽三百裏內不得食其穀”。這又是一樁勞民傷財的舉動。

六是窮奢極欲。胡亥“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誌之所樂”。趙高阿諛奉承地讚揚“此賢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亂主之所禁也”。胡亥窮奢極欲,肆意妄為。李斯曾有所諫諍,遭到嚴厲斥責。

胡亥認為,人們都讚頌堯、禹等簡樸、辛勞, “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賢者之所務也。彼賢人之有天下也,專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貴於有天下也。”李斯為了避禍,竟然上書皇帝,順從胡亥的意旨。

李斯引用申不害的名言“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並進一步地發揮,說什麽“能窮樂之極”方為“賢明之主”。李斯為了保身家性命,與胡亥、趙高沆瀣一氣,這隻能進一步助長秦二世的恣肆。

七是嚴行“督責之術”。窮奢極欲者必然行“督責之術”。趙高、李斯都鼓動胡亥“獨製”“獨斷”。李斯認為,皇帝應當“獨製於天下而無所製”。在他看來, “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

為此他主張薄罪重罰,所謂“彼唯明主為能深督輕罪”。

胡亥非常喜歡聽這一類的說辭, “於是行督責益嚴,稅民深者為明吏” “殺人眾者為忠臣”。這些做法進一步強化了君主專製製度所固有的弊端。所謂的“督責之術”主要靠嚴刑峻法貫徹,它隻能使秦朝的法製政治模式走向自己的反麵。

八是“用法益刻深”。胡亥采納趙高等人建議,進一步強化刑罰的嚴苛程度, “用法益刻深”。依據秦律,眼役者延誤抵達戍地,隻受輕微處罰,而秦二世重新規定: “失期,法皆斬”。他甚至在法外濫施暴政。這樣一來,從宗室振恐,大臣振恐,發展到百官振恐,黔首振恐,全國上下一片恐怖氣氛,勢必“人人自危,欲叛者眾”。

九是諱過拒諫。胡亥接受趙高、李斯的說教,主張“明君獨斷,故權不在臣”。他決意“獨操主術以製聽從之臣”,為了達到“身尊而勢重”的目的,不準“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 “諫說論理之臣間於側” “烈士死節之行顯於世”。

這就意味著禁絕一切規勸、製約的行為,皇帝一人“犖然獨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群臣隻能絕對服從,甚至整個社會凶輿論、風俗也要唯皇帝之馬首是瞻。胡亥相信用這種“君臣之術”,可以做到“帝道客”。其實這套說法違背了公認的朝議、納諫、禮賢下士等帝王之術。胡亥拒絕臣下的一切忠告,甚至臣下真實地報告國家險惡政治形勢也會遭到殺戮。

十是自閉深宮。趙高恃寵弄權,被他殺害、罷黜、降職的人很多。他擔心“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於是,他勸胡亥“深拱禁中”, “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麵”。

他的理由是皇帝年紀輕輕, “未必盡通諸事”,如果和大臣一起議論朝政,就難免講出一些不正確的話,做出一些不合理的決策,因而受到群臣的嘲笑,無法“示神明於天下”。

趙高建議秦二世深居宮中,把各種政務交給他及其他近侍之臣處理,“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胡亥竟然聽信了這一套,從此“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他將一切政務交由趙高等宦官辦理,導致出現“事皆決於趙高”的局麵。

秦二世與其說是暴虐、愚蠢、荒**,不如說是昏聵。他根本不懂得為君之道,所以毫無可以稱道之處。他把一種專橫、嚴苛、酷罰、極欲的強權政治模式推向極致,從而集愚君、荒君、暴君於一身。像秦二世一樣,公然以絕對君權、窮奢極欲為政治目標,一味揮舞刑罰大棒的帝王,在中國皇帝群體中並不多見。

秦二世的暴政終於激起了民變。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大澤鄉起義爆發了。項梁、劉邦、彭越、英布、王陵等先後在各地起兵,稱侯稱王者不可勝數,著名者還有趙王武臣、魏王魏咎、齊王田儋等。

可悲的是事態發展到如此險惡的境地,秦二世不僅不設法調整政治,平息動亂,反而繼續推行暴政,甚至不準報告各地“盜多”的消息。

後來事態愈演愈烈,有一位謁者出使東方歸來,立即將各地豪傑起兵的情況報告皇帝。秦二世聞之竟勃然大怒,命令將此人法辦。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向皇帝報告真實情況。每當有使者回來,都向秦二世報告說: “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秦二世聞之大悅。秦二世的愚蠢行為使秦朝喪失了平息事態的時機。

就在此時,朝廷內部又發生了更嚴重的政治危機。趙高欺上瞞下,借秦二世之手,相繼除掉了幾位將相,獨攬了朝政大政。導致秦朝滅於宦官權相之手。

秦二世自以為正在“獨製天下”,實際上卻被趙高所操縱、愚弄。無德無能的秦二世為中國帝製史上的第一次宦官專政創造了條件。趙高專政,皇權異化,這是加速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秦二世聽趙高之言,自閉於深宮之中,委政於宦官之手,又為趙高弄權提供了便利。趙高隻要再除掉丞相李斯、馮去疾等,奪得相權,天下實際上就是他的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事態日益嚴重,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主張立即調整政策,減輕民眾負擔,以拘救危亡。李斯還提醒皇帝防止趙高篡權亂政。秦二世聽信讒言,下令將馮去疾、馮劫逮捕,以莫須有的罪名嚴加查辦。馮去疾、馮劫認為“將相不辱”,自殺身亡。李斯及其子三川守李由也同時以謀反罪被捕,由趙高負責審訊。

趙高將李斯的宗族賓客一律收捕,扣押上書,案治李斯。在嚴刑拷打之下,李斯被迫承認謀反。秦二世二年(前208)七月,秦二世判處李斯“具五刑” “夷三族”,他被腰斬於鹹陽市,這位貪戀權勢的人終於被自己擁立的皇帝送上斷頭台。

李斯已死,秦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趙高是宦官(中官),又是丞相,所以稱為“中丞相”。趙高專權兼有宦官專政和權臣專政的特點,所以危害更大。趙高為了控製皇帝,壓製群臣,樹立權威,竟然“指鹿為馬”。

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懷王心派軍隊北上。楚上將軍項羽破釜沉舟,率楚軍救巨鹿。經過一場惡戰,秦軍兵敗,章邯節節退卻。

秦二世指責章邯。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到鹹陽稟報軍務,請求增兵。趙高萌生除掉章邯等人之心,拒不接見。司馬欣逃亡回軍。他對章邯說:“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陳餘也寫信給章邯,言明利害,勸其投降,章邯猶豫不決。

項羽乘機猛攻秦軍,章邯兵敗投降。項羽將秦軍降兵二十餘萬人全部坑殺。秦二世聞訊,屢次派人責問趙高。趙高擔心被罷黜、處死,陰謀策劃政變。秦軍兵敗於外,趙高謀逆於內。至此,秦朝大勢已去。

趙高並不滿足於專擅朝綱,他還想做皇帝。秦二世終日遊獵,竟將進入上林的行人射死。趙高對秦二世說: “天子無故射殺無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當遠避宮以禳之。”

胡亥中計, “乃出居望夷之宮”。過了幾天,趙高假稱有大量盜賊殺來,令親信矯詔調兵數千人。趙高的女婿鹹陽令閻樂等人率眾攻入望夷宮。閻樂當麵指責秦二世說: “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為計。”

胡亥先是請求“願得一郡為王”,又請求“願為萬戶侯,最後請求“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

閻樂一概拒絕,秦二世被迫自殺。趙高急於加冕稱帝,他佩戴皇帝的玉璽,舉行登基大典,可是“左右百官莫從”,不得不放棄。他一方麵派人與楚懷王相約,企圖“滅秦宗室而王關中”;另一方麵作為秘宜之計在秦宗室中選擇君位繼承人。

趙高召集所有的大臣公子,通報誅殺胡亥的情況。趙高立秦二世的侄子公子嬰為秦王,並以黔首的身份將秦二世埋葬在杜南宜春苑中。

根據禮儀,子嬰須齋戒,廟見,然後接受玉璽。子嬰深知趙高不除,秦難不已,這位奸佞遲早還會作亂。他與兒子合謀,計劃尋找機會除掉趙高。廟見之日,子嬰稱病不起,趙高屢次派人到齋宮催促,子嬰就是不動身,趙高隻得親自出馬。子嬰遂刺殺趙高於齋宮,滅其三族。

子嬰登上王位僅四十六日,楚將沛公劉邦率兵攻入武關,進軍至霸上。他派人敦促子嬰投降。“子嬰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又過了一個多月,諸侯縱長項羽率領大軍進入鹹陽。

項羽與劉邦圍繞最高權力又開始了“楚漢相爭”。五年後,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稱帝不久,劉邦下詔說: “秦皇帝(贏政)、楚隱王(陳勝)、魏安鼇王、齊滑王、趙悼襄王皆絕亡後。其與秦始皇帝守塚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信陵君)各五家,令視其塚,複亡與他事。"一個龐大的帝國隻留下幾座荒塚,若幹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