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文字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當年,便頒發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有關整齊製度的各項法令, “車同軌”“輿六尺”,便是其中的法令之一。

修築天下道路是秦帝國建立後所做的一件大事。以鹹陽為中心遍及原山東六國的諸多條“弛道”以及聯係邊境地區的“直道” “五尺道” “新道”,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而“車同軌”“輿六尺”法令,其直接目的亦是為了便利交通事業。

“軌”是指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戰國時代的車軌距離並不統一,秦帝國以法令來規定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以尺為度,這就使通行在秦帝國各條道路上的車輛在車寬上有了統一的規定。這種統一規定,對於馳道上車輛的行駛,無疑會比車軌不一要方便得多。至於在雲南地區修築的“五尺道”,則是一種因地製宜的例外。

“車同軌”之後形成了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促進了物資交流和經濟發展;信息的溝通和政令的貫徹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然而沒過多久,秦始皇就發現,下麵很多郡縣對於政策、法令的執行發生了偏差,甚至有違反法規的情況,這當然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便責成有關部門嚴加查處。查究的結果反映了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朝廷所頒發的文件,使用的是秦國的文字,但由春秋戰國數百年來各諸侯國的封建割據,造成了“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製、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況。

原六國諸侯國各自通行自己的文字,對秦國的文字有許多都不認識,對致對於朝廷的各項政策法令,由於認錯了字,產生誤解而導致錯誤甚至觸犯刑律者比比皆是。既然是曆史原因所造成,秦始皇也不便過於追究或濫加懲處,隻有從消除文字障礙這個根本上給予解決。於是,他急忙召開會議,研究文字改革的方案。

秦始皇在朝堂上焦慮地對臣屬們說: “天下初定,馳道既通,政令賴以暢達,物貨得以交流,於國計民生,殊多裨益。奈百年以來諸侯割據,法度既殊,文字各異,致郡縣間於朝廷下政令之實施,常因誤認訛讀而弊亂叢生,甚而有悖法而犯科者。是宜剔除繁亂,定於一體,以利法度之實際,讀寫之一致。諸卿其共議之。"

“自春秋嬗替,戰國紛爭,我大秦文之規範。實惠及四海、功垂萬代之業也。”群臣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擁護秦始皇的英明決策,至於具體執行者,大多數人主張交付博士官擬出方案來,再召集各部官員共議其優劣得失,然後決定取舍,報呈秦始皇批準、頒而實施。秦始皇是個追求效率,主張雷厲風行、立竿見影的急性子,且認為博士們思想保守,泥古不化,沉湎於故紙堆中,對於革新措施恐不見得擁護,即使聖命難違,也不一定就能甘心勝任。因此,決定將此事交給既富於進取精神,又銳意改革的實幹家去擬定方案,及早付諸實施;於是,李斯便成了理想中的最佳人選。

當秦始皇一經宣布此項決定,立即得到與會者異口同聲地讚同。李斯本人更是受寵若驚、奉命唯謹,因為他從中體會到秦始皇對自己才能的賞識和工作富有成效的嘉許和信任。當即叩謝秦始皇對自己的垂青,表示一定要盡快地、出色地完成任務,以孚聖上的厚望。

秦始皇把文字改革的重任交給李斯,說明了他這位君主的知人善任,而李斯也確實具備這方麵的卓越才能與豐富的經驗,因為長期以來他就在這方麵積累了很多資料,並做了大量的實驗性的工作。

早在秦始皇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取得消滅六國中的第一個諸侯國的勝利的時候,李斯發現穿著女人服裝、渾身脂粉氣的韓王安,雖是個陶醉於聲色犬馬、玩物喪誌、無所作為的亡國之君,但對文字改革卻很有熱心,並做了有益的嚐試,便認為頗為可取,即將其收在自己的門下做家奴,並令其一方麵刻寫書簡、公文和奏章;一方麵收集、整理各國的文字,從中辨別歸納出異體字的各種寫法,各在何國、何地通行以及應采用哪一種形狀比較合理,並易於推廣,等等。

因為李斯是掌管全國的刑法情報工作的,通過審訊與搜集各國諜報,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材料,其中的文字極其繁雜混亂,使得他從中鍛煉出很強的辨別異體字的本領,並初步掌握了其變化、發展的規律。何況他還有韓王安這樣一個從事無償勞動的家奴,更使他的工作如虎添翼,效率倍增。

現在秦始皇把文字改革當作一項文化建設的方針大計付諸實施。又成為李斯再一次立功邀賞的契機,真使他喜出望外得有些飄飄然了!

他拜別秦始皇,急匆匆地回到家裏,還沒落座,就把韓王安叫來,問他把異體字的來源、分類和通行國別等問題的歸納、闡釋做得怎麽樣了,韓王安回答說,各方麵的資料都收集得差不多了,隻是還沒有係統化和完成論述。

李斯不經心地向他透露說,皇上要統一文字,我們這幾年為工作方便所做的文字工作有了大用處,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韓王安聽他這一說激動不已,忙跪下向李斯懇求說,自己這一點兒賤勞微績,如有些許可取之處,請代為在秦始皇駕前美言幾句,使他結束家奴的身份,當一名普通書吏,他就感恩不盡了!李斯微笑地將他扶起,囑咐他一心做好工作,願望自然會實現的。

韓王安喜淚漣漣地再拜而退,滿懷希望地連續寫作了近半個月,完成了關於文字改革的若幹專題的論述,最後提出了頗有見地的建議。他端著一疊親手刻寫的竹簡敬呈給李斯,抬頭仰視,眼裏充滿了希冀。

李斯又是滿臉微笑地連聲嘉許他成效顯著,說一經秦始皇過目、首肯,他就可以不再是賤民,而將成為一名書吏了。為了表示對其辛勤勞動並卓有成效的褒獎,李斯還破例允許韓王安與書吏同席進餐,並賞給他一份點心做夜宵。韓王安受寵若驚地當晚又工作到深夜,吃了那份甜滋滋的點心安然入夢,殊不知,竟因此突患“絞腸痧”而暴卒!

李斯命人將他草草入葬了,並嚴令家人不許聲張,否則將與韓王安一樣下場。韓王安的悲劇更甚於他的宗兄韓非,因為他至死還不知道是被李斯下的毒手,還以未能繼續替這個諜報頭目效勞而引以為憾呢!

李斯對於自己的傷天害理,狠下毒手,不但毫不感到愧疚,反而自以為得意。因為在他這位法家的代表人物看來不擇手段地消滅對方並掠奪其成果,正是自己得以官運亨通、飛黃騰達的秘訣和得意之作。在嗜殺成性、血手起家這方麵,自以為比起秦始皇來,簡直的小巫見大巫,因此他用那沾滿鮮血的手,捧著韓王安的作品,毫無愧色、心安理得地呈獻給秦始皇,畢恭畢敬地說,這是自己提出的文字改革方案,敬請聖上審定。

秦始皇當天晚上把例行要批閱的奏章擱在一旁,專心致誌地閱讀李斯的“著作”,從中認識到由繁到簡和刪繁就簡的文字改革的趨勢。 “著作”最後提出了“上古作大篆,頗行於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能詳。文字

今刪略繁者,取其合體,參為小篆”的文字改革方案。

秦始皇秉燭達旦、目不轉睛一口氣讀完李斯的“著作”,感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特別對李斯能秉承自己的意旨,以高效率做出如此顯著的成績來表示非常的欽佩與讚賞,便在一次朝議上對李斯進行了褒獎,譽之為博古通今的大學問家,是忠於君、勤於政、敏於思和善於事的人臣之表率,並宣布由李斯主持文字改革的工作,要求盡快拿出一批範本來。於是,李斯便寫出了用所創小篆體書寫的傳世之作《倉頡篇》,此乃秦始皇實行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

這次文字改革又使一位野心家趙高得逞其韜晦之計,並在以後得以幸免於死罪而且愈益專權,終成國家之大患。

那天秦始皇召集眾臣研究進行文字改革的事,趙高雖也在座,但他隻是作為秦始皇近侍的身份而列席的。在秦始皇提出議題,群臣議論,直到確定撰寫方案人選的過程中,趙高曾經好幾次想毛遂自薦擔負這項工作,但他敏感地發現秦始皇和那些侃侃而談的台閣之臣,連眼角的餘光都不瞥他一眼。因為他是個閹官,當了中車府令也不過是個侍候皇上的侍者而已,像這樣具有學術性、政策性的會議,他們是不會注意到他,或讓他參加討論的。

但實際上,他在對文字的源流、沿革、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理論與實踐方麵絕不遜於李斯,可是由於這不體麵的身世,使他失去了這次能夠展示才華的機會,因此感到很懊喪,同時也對李斯產生了嫉妒的心理。幸虧自己替秦始皇掌管著禦璽,經常接近這位君主,便找了一個適當的機會向秦始皇表述了想參與文字改革工作的願望,當秦始皇將信將疑時,他就將自己選用規範的字體所寫的普及讀本《爰曆篇》呈獻上去。

秦始皇看了又驚又喜,對趙高親切地但有些自責地笑著說: “卿隨侍朕十餘年,直到今日才識汝有此之才華!”所以當統一文字的方案確定以後,秦始皇就宣布要李斯來主持,而趙高就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地參與了這項重要的工作,共襄其事。

在李斯的主持下,還有一位太史令胡毋敬也參加了文字改革工作,他所寫的《博學篇》,與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曆篇》被稱為創製秦小篆的“三鼎甲”之作。

秦始皇所倡導的文字改革,除了有古籀文簡化而成的小篆之外,還創造了一種更為簡練易寫的隸書。

小篆和隸書作為秦始皇文治方麵的重要成果,由李斯、趙高、胡毋敬和程邈寫成範本,大量抄寫後發到全國,從此普及開來,受到極大的歡迎。

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也被整理成一種固定的、規範化的字體。經過整理後的隸書,字體的筆畫直線方折、結構平整,書寫方便,不僅廣為流行於民間,以至於各級政府所發布的官方文件中,除重要詔書外,一般也采用隸書。

整理後的隸書,從此成為廣泛流行的字體,是中國文字由古體轉化為今體的裏程碑。

秦始皇的統一文字,既是“統一”,也是“發展”,使小篆和隸書更加規範化,易寫、易識,因此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秦王朝的“書同文字”,使小篆和隸書成為全國通行的字體,這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且對此後中國的政治、思想乃至於經濟的發展均有重大的影響。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各地區之間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風土人情,差異都很大。然而,文字卻是統一的。這不僅便於各地區之間思想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學術文化的發展與繁榮,而且對於維護中華民族國家的統一與發展,均有重大的意義。

秦始皇的統一文字,意義重大而深遠,是對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一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