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趙

趙國是三晉之一。若以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王翦攻克邯鄲並俘虜趙王遷計算,趙國是秦始皇吞滅的第二個大國。實際上趙國徹底滅亡是在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以此計算,趙國亡國稍晚於楚國、燕國,略早於齊國。

在秦始皇所滅各國中,趙國最為頑強。戰國後期,秦、趙分居首強、次強之位,趙國成為秦國實現帝業的攔路虎,秦國也成為趙國的眼中釘。兩國之間接連發生惡戰,傷亡動輒十幾萬人乃至數十萬。

在統一戰爭中,趙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它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摧垮了趙國,打天下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一半。自秦始皇即位以來,趙國就是秦國的主要攻擊對象,其殘餘勢力一直支撐到最後。

趙國處於“四戰之地”,經常受到周邊強國及匈奴、林胡、樓煩、東胡的侵淩。趙武靈王為了富國強兵,決心實行變革。他“胡服騎射以教百姓”,仿照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裝備,建立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軍隊新的主力兵種。

騎兵能離能合,易散易聚,靈活機動,適於長途奔襲等運動性很強的野戰。這項改革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重大的意義。戰國後期,唯有趙國能夠在軍事上與秦國長期抗衡,這得益於趙武靈王的改革。

趙惠文王即位以後,任用藺相如、廉頗、趙奢、樂毅等人,內安百姓,外拒強秦,不斷攻占齊國、魏國的土地。從此,趙國也就成為秦國的主要對手,但是一係列大戰的失利致使趙國衰亡。

在秦始皇即位以前,秦、趙之間的大戰主要有闕與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其中長平之戰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盡管數年後在魏、楚聯軍協助下,趙國贏得邯鄲之戰,並乘勝追擊,迫使秦國放棄此前侵占的魏地河東、趙地太原和韓地上黨,使秦軍東進勢頭受挫。然而,趙國已經走向衰落,再也沒有一個大國可以與秦國抗衡。

在秦始皇正式發動統一戰爭之前,秦國有一個長期的戰略準備階段。自秦昭襄王時期以來,戰略主攻方向就是三晉,主要戰爭對手就是趙國。趙國的頑強抗擊遲滯了秦軍的前進步伐。闕與之戰,秦軍遭受嚴重挫折。長平之戰秦軍也傷亡過半。邯鄲之戰,秦軍又損失慘重。趙國還積極組織或參與曆次合縱攻秦行動。秦莊襄王於公元前249年滅亡建都於鞏的小國東周。又於公元前247年,趁魏、趙與燕大戰之機,攻奪魏、趙大片土地。然而由於引發魏信陵君率五國聯軍救趙,合縱攻秦,秦軍敗退。

秦軍必須首先切斷各國之間的有效聯係,才能從容地啟動統一戰爭。秦始皇元年(前246),秦軍重新發動攻勢,全部攻占韓國的上黨郡,又平定趙國的晉陽,再次設置太原郡。

翌年, “庶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秦始皇三年(前244),秦將蒙驁攻取韓國十三城。翌年,攻克邑、有詭。秦始皇五年(前242),秦軍兵分兩路攻擊魏國, “定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延津長垣西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城(今河南焦作東南),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

秦國通過攻奪魏、韓的城池,不斷向中原發展。自設立東郡並進一步擴大戰果之後,秦國國土向東大大延伸,已與齊國接壤。這就截斷了“山東從(縱)親之腰”,基本上將六國分割於南北,並對韓、魏形成三麵包圍之勢。

秦軍的這些戰果震動了各國。在趙國將領龐媛的組織下,韓、魏、趙、衛、楚五國發動了戰國時期最後一次合縱攻秦。秦始皇六年(前241),秦軍擊退五國聯軍,又攻取魏國的朝歌(今河南淇縣)及其附庸衛國。從此以後,被分割於南北的六國再也沒有組織聯合軍事行動。這個階段戰略目標的基本實現,為統一戰爭的啟動創造了條件。

長平之戰以後,趙、燕相爭,戰事不斷。秦始皇十一年(前236),燕、趙之間再次發生戰爭。趙國以龐媛為將,率軍攻燕,初戰告捷,攻城略地。秦始皇決定趁趙國內部空虛之機,以救燕為名,分兵兩路大舉攻趙。此舉被視為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的標誌。

秦將王翦、桓齕、楊端和不負使命,先後攻破趙國九座城池,盡取漳河流域之地。秦軍繼續發動攻勢。秦始皇十三年(前234),秦將桓齕進攻平陽、武遂,擊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人。趙國以李牧為大將軍反擊秦軍,戰而勝之,桓齕落荒而逃。

秦始皇十五年(前232),秦軍又分兩路攻趙。李牧再次擊敗秦軍。但是,趙軍的損失也極其慘重。趙國領土僅剩下邯鄲及其附近一些地區。至此, “破趙”的戰略任務完成。翌年,秦始皇發動了滅韓之戰,統一戰爭正式啟動。

表麵上看,趙國亡於軍事失利,而導致軍事失利的重要原因在於趙王無能、權臣腐敗、眾將不和。秦始皇的反間計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趙國多良將,而他們的才智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廉頗、李牧等人或逃亡,或被殺。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趙國大旱,遍地饑謹,人心浮動,謠言四起,民謠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秦始皇抓住戰機,在滅韓後立即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集中精銳部隊興兵伐趙。他令王翦率領上黨秦軍直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秦軍圍攻邯鄲城,並令羌皰率兵助戰。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統率趙軍抵禦秦軍。名將王翦與李牧對陣疆場,真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軍對壘,相持不下達一年之久。

此時,秦始皇再次動用反間計。他派人以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令其離間趙國君臣。郭開接受賄賂,向趙王誣告李牧、司馬尚作戰不力,圖謀叛變降秦。趙王聽信讒言,派遣趙蔥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認為這兩個人不是王翦等秦將的對手,便違抗王命,拒絕交出軍權。趙王竟派人秘密逮捕李牧,處以死刑。司馬尚也被免職。愚蠢的趙王自己除掉了幹城之將,也就替秦滅趙掃清了道路。

君主昏聵,權臣當道,致使李牧冤死。趙國良將盡喪,軍心渙散。王翦等人趁機進兵,猛烈攻擊,破趙軍,殺趙蔥,攻克邯鄲,隨後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趙國基本滅亡。此時距李牧之死僅相隔數月。趙公子嘉逃亡代郡,自立為代王,為趙國宗室延一線之脈。數年後,秦軍滅代郡。至此,趙國徹底滅亡。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十月,秦始皇來到剛剛攻克的邯鄲城。他故地重遊,以征服者的姿態檢閱奏響得勝鼓的秦軍,並接受降臣的跪拜。他還下令將曾經與母家有仇怨者,一律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