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上皇後之位 殺女爭寵

武則天第二次入宮後不久,其子李弘也被冊封為代王。這樣,她就在妃嬪中有了較高的地位。但她並不自尊自大,相反,總是彬彬有禮,顯得和藹可親。對於王皇後更是“卑辭屈體”,伺候得十分殷勤。王皇後大喜,以為自己選對了人,便在高宗麵前不止一次地說武昭儀是如何如何的好。

唐高宗本來就喜歡武則天,武則天立為昭儀後的表現又十分得體,經王皇後這麽一說,越發覺得武則天可愛。這樣,蕭淑妃就被逐漸冷落了。王皇後見蕭氏終於敗下陣來,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可是,她哪裏知道,她的“計劃”正潛伏著破滅的危機。

蕭淑妃是被冷落了,但唐高宗專寵武則天,這是王氏始料所不及的。王皇後看到蕭氏失寵之後得寵的不是自己,而是武昭儀時,才恍然大悟。她感到自己有些愚蠢,同時,又對武昭儀產生了仇恨的心理。

蕭淑妃也許還不了解王皇後的計劃。她眼睜睜地看到,打破自己美夢的是武昭儀這個“不速之客”。她未曾料到,這個從感業寺中迎來的美人,如此得寵,如此富有魅力,竟然輕而易舉地取代了自己的地位。因此,發瘋般地妒恨武則天,決心拔掉這顆眼中釘。

在這種情況下,王皇後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緩和了。她們不再彼此攻擊,而都將矛頭對準了武昭儀,必欲先除之而後快。

武則天對王皇後和蕭淑妃的用心十分清楚。以往的經曆告訴她:要保住既得利益,就決不能退讓。她必須同王蕭二人進行一番較量,並取得勝利。

這不僅僅是尋常的後妃之間的爭風吃醋。武則天與王皇後、蕭淑妃爭寵,還反映了當時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因而顯得十分尖銳。從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他們三人各有長短:

王皇後出自名門,姿色秀麗,又是太宗親自選定的兒媳,已為皇後,有許多達官貴人撐腰。但她與唐高宗感情不深,又無子女,且喜妄自尊大,在後宮中比較孤立。

蕭淑妃長得漂亮,與高宗感情較深,又生有一男二女。但在朝廷中勢力單薄,在後宮中沒有威信。

武昭儀不僅生得美麗,聰明巧慧,與高宗感情很深,而且在後宮中威望較高,朝廷中也有一部分支持者。但出身低微,曾經當過唐太宗的才人。

與王皇後、蕭淑妃相比,武則天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與唐高宗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王皇後有很大勢力。蕭淑妃也不好對付。因此,誰勝誰負,就要看誰的手段高明。

王皇後和蕭淑妃反對武則天的勁頭很足。但她們不能很好地合作,隻是各自為戰,捏造事實,給武昭儀臉上抹黑。而武昭儀則不然。她一方麵無微不至地體貼唐高宗,另一方麵,在後宮中拉攏勢力,特別是拉攏被王皇後排斥的那些人, “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通過她們掌握王皇後、蕭淑妃的一言一行,“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然後調鹽加醋,告訴高宗。這樣,高宗便不信王皇後和蕭淑妃而獨信武昭儀。史書說: “帝終不納後言,而昭儀寵遇日厚。”

雖然如此,唐高宗還沒有馬上廢掉王皇後的意圖。武則天認為,有王皇後在,她自己就不得安寧,更不可能當上皇後。這一勁敵必須掃除。

永徽四年(653)末,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孩。唐高宗很喜愛,視為掌上明珠;王皇後無兒無女,也很喜歡。永徽五年初春的一天,王皇後來到武則天的住所,看視胖乎乎的小公主。王皇後一走,武則天就偷偷扼殺了自己的女兒,並給她蓋上了被子。

一會兒,唐高宗來了,武則天裝出笑臉,走到床前,去抱公主。一揭被子,便驚慌失措,大哭起來。高宗被這突如其來的事弄得摸不著頭腦,就問身邊的人是怎麽回事。得到的回答是:皇後剛來過。高宗大怒,說道:一定是皇後幹的。武昭儀見陰謀得逞,又抽泣著把王皇後的罪狀訴說了一遍,從而激怒高宗,使他將皇後廢立,提上了議事日程。

此事未必完全可靠。但事實上,此事確已拉開廢立皇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