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度入宮 出家為尼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十六日,唐太宗死於終南山之含風殿。兩天以後,太子李治即位於柩前,是為高宗。唐高宗為了給太宗追福,決定將太宗的妃嬪加以剃度,讓她們從佛念經。就這樣,武則天隨眾妃到感業寺當了比丘尼。比丘尼又叫芯芻尼、沙彌尼(梵語音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尼姑。自漢明帝同意劉峻之女和洛陽婦阿潘出家之後,中國便有了尼姑。魏晉以後,尼姑漸多,宮嬪出家者也不乏其例。所以,武則天當尼姑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感業寺位於長安城朱雀街西崇德坊的西南隅,靠近清明渠。其東側有太宗別廟。周圍地勢平坦,林木叢鬱。但矮小的佛廬怎能與高大的皇宮相比?芽對於過慣了優裕生活的妃嬪來說,來到這裏,無異進了地獄。不僅是因為這裏生活條件較差,而且是因為尼寺裏有各種各樣的清規戒律。

削了發,受了戒,才算是尼姑。當了尼姑,就要按戒律辦事。此外,平時一定要比師傅起來得早,聽經讀經不能有絲毫差錯,還要努力克服女人的八十四態。這對武則天等人來說,當然是很不情願的。

盡管武則天一行是唐太宗的妃嬪,感業寺的“師傅”不敢在她們麵前說長道短,但既然她們是奉了皇帝之命來當尼姑的,就不可能不受尼寺清規戒律的限製。

武則天雖說幼年即受佛教影響,但她性情開朗,當尼姑絕非本願,因此在感業寺的心情是很沉痛的。佛教的清規禁錮不住她對李治的思念,但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見到高宗。

永徽元年(650)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唐高宗舉行隆重的祭典儀式,並來感業寺行香。禮畢之後,與武則天相見。

武則天望著唐高宗,似乎滿肚子委屈,一時不知從何說起,便一個勁地抽泣起來。唐高宗見她這副模樣,想起貞觀末年的往事,也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此後,高宗常來感業寺與武則天相會。武則天在名義上是比丘尼,實際上已成了唐高宗的妃嬪。唐高宗十分喜愛武則天,但武則天畢竟已成為尼姑。他一時還找不到一個恰當的借口將她接回宮去,隻好讓她繼續在感業寺裏居住。

武則天對唐高宗的不忘舊情十分感激,兩人的恩愛日益加深。如果唐高宗較長時間不到感業寺去,武則天就相思不已。她曾經給唐高宗寫下這樣的詩句: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意思是說:我等你、盼你,以至於看朱成碧,形容憔悴。無限的思念使我暗地裏不知哭了多少回。如果不相信,請你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那上麵還有我流下的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