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得到良將英才

收得大將軍徐達

朱元璋取得一連串的勝利,步步走向輝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選賢任能,在這一點上,他頗似漢高祖劉邦。

朱元璋濠州投軍後,從一個九夫長幹起,一直當到紅巾軍大元帥。他打仗有勇有謀,憑著自己的一份天賦和一班鐵杆弟兄,地盤越打越大。

元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回他家鄉濠州設招兵館,招納四方豪傑。

有一天,兩個陌生人走進招兵館。兩人叩頭便拜。其中一人高聲說:“俺是定遠人,姓丁名德興;這一位姓趙,名德勝,是濠州人。我們早就聽說朱大帥智勇過人,又聽說您回家鄉招聘文武人才,我們兩人便雙雙來投,願歸麾下。”

朱元璋細看那丁德興:麵如黑棗,眼若銅鈴。身穿一件皂羅袍,使一條生鐵棍,整個人看上去就像一座黑鐵塔。

朱元璋不禁大喜,隨口謅了兩句詞: “哈,真是黑夜叉來人間布令,鐵哥哥到世上追魂。你就給我當個先鋒吧。”

這丁德興便因此得出個外號叫作黑丁。

那個趙德勝也是魁梧出眾,在棗紅馬上使一條花槊,呼呼生風,奮勇當先。朱元璋也當即任命他為前鋒。

丁德興又對朱元璋說: “俺再給您推薦個人,俺們定遠有一個人,叫作李善長,此人足智多謀,博古通今。他還有兩個把兄弟,一個叫馮國用,一個叫馮國勝,他倆一母所生,藝高強。朱大帥好賢禮士,我丁德興可以去把他招來,定能助您一臂之力。”

朱元璋聽了直拍手,說: “我老早就聽說了那位李公的大名了,正苦沒門路可去通個信息,有勞你去走一遭,馮家兄弟同來更好。"

丁德興領命而去。沒過幾天,丁德興果然把他們三個人領到招兵館中,來見朱元璋。

朱元璋聞報,急忙下階迎接。聽那李善長說話之間,果然句句奇拔。馮家兄弟,也是英武不凡。於是命李善長為參謀,馮家兄弟馮國用、馮國勝也都托付了心腹之任。

正說話間,隻見外甥李文忠、侄兒朱文正,領著三個人進來。朱元璋便指他三人問道: “文忠,你帶來的這三位是誰?”

李文忠報告道: “我率部隊正在路上行進的時候,不意撞著他父子二人。父親叫耿再成,令郎喚作耿炳文,都是臂力過人。兩人想見主公卻苦於無人引見,就請我等把他們帶來。這位姓孫名炎,字伯容,金陵句容人。一個腳雖然有點跛,但卻無書不讀,善於詩歌,一向有文學之名,他也願在府中做個幕僚。”

朱元璋大笑道: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啊,這叫叔、侄、甥、舅、友大聚會,文學、幹戈集一堂,真是一件快事!拿酒上菜,我要與眾兄弟痛飲一杯。”

吃酒間,朱元璋問李善長說: “我想立一員大將軍,讓他統領軍校,操練三軍,不知何人可當此任,請李參謀為我推薦一人?"

李善長沉吟半晌才道: “當年,漢高祖問蕭何說: ‘誰人可做我的大將?’蕭何回答道: ‘凡為大將者,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國君好賢,賢才必至。’漢高祖因此大出英雄榜,廣招天下豪傑,不上二月,韓信棄楚投漢,遂設壇拜他為天下掌兵都元帥,後來果然幫助劉邦打下江山。今主公想求這樣一員大將,也許有一個人,可擔當此任。”

朱元璋問: “是誰呀?”

李善長道: “濠州城外永豐縣,有一人姓徐名達,字國顯,祖籍是鳳陽人。精通韜略,名震鄉關。如今也約有二十餘歲了。徐壽輝、劉福通、張士誠,常遣人去請他,他不去:這些人不是可輔之人,決意待時而出。他常對我說,帝星自在本郡,我豈遠適他人!若得此人,大事可成。”

朱元璋說: “那就煩勞李公為我招他,怎麽樣?”

李善長說: “這樣不好。古代湯聘伊尹,文王訪呂尚,漢得張良,光武求子陵,蜀主三顧諸葛,蔡堅任王猛,此乃禮賢之效,還是明公自己去迎他才是。”

第二天,朱元璋同李善長別了滁陽王郭子興,策馬飛奔,很快到了永豐縣。朱元璋傳令三軍,不許驚擾百姓。兩人竟下馬步入村中,探到徐達門首。

李善長上前叩門,過了好大一會兒,才見徐達親自來開門。朱元璋仔細看這徐達,果然儀表非常;又溫良,又軒朗,又謹密,又奇偉。

徐達讓客,三人共入草堂,敘禮分賓主坐了。李善長把朱元璋介紹給徐達,兩人又行了一回禮。徐達命人看茶,茶罷一巡,徐達便說: “朱公欲救天下的百姓生靈,有一件事必須先做。”

朱元璋忙問何事,徐達說: “必須先掃淨各地舉兵造反的群雄,統一天下。但今元勢尚盛,諸雄割據,亦都富強,以濠州一郡之兵,來做成六合一統之大業,恐怕是很困難的。”

朱元璋點頭道: “曆史上,周文王得太公而滅紂,漢高祖得韓信而楚亡;我已經得到了像你這樣的一批良將賢才,況且我實施的又是以仁治軍,深得民心,我完成一統大業,有什麽難的?"

徐達聽了朱元璋豪氣幹雲的一番話,便大笑道: “從來定天下者,在德不在強,明公能以仁、德為心,不嗜殺為本,天下足可平也。”

隨後便安頓了一下家屬,與朱元璋、李善長三人,一起騎馬來到朱元璋的招兵館中。

朱元璋此時一心要得天下,因此很是心急。坐下來之後,朱元璋又急忙細問徐達打仗攻戰都有哪些好招。

徐達說: “這就很難說了,隻有臨時發謀,隨機應變,哪還有一定的招數?但是我相信,勝可以分為三種勝:一是上勝,這是以仁取勝;二是中勝,這是以智取勝;三是下勝,這是以勇取勝。但這仁、智、勇三者,是做大將缺一不可的。”

朱元璋又問: “曆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小國越打越大,而有些大國反而滅亡了,這是何故?”

徐達說:“合天理,順人心,愛眾恤物,敬老尊賢,人自樂而從之,雖小可以致大;倘奢**暴虐,或柔而無斷,或剛而少仁或愚昧不明,或好殺不改,未有不亡者也。”

朱元璋聽了大喜,心想徐達確實不是個凡人。數天以後,滁陽王郭子興校場點兵:

以朱元璋為元帥,徐達為副將,趙德勝統參軍,鄧愈統後軍,耿再成統左軍,馮國用統右軍,李善長為參謀,耿炳文為前部先鋒,馮國勝為五軍統製,李文忠為謀計使,率兵七萬,去攻打滁、泗二州。

刻日起兵,至泗州界上安營。朱元璋把各路將領招至,商議取泗州之計。大夫孫炎上前說: “泗州張天祐是不才故人,其人剛直忠厚,是我的好兄弟,我願往泗州說他來降。”

孫炎辭了出帳,徑入泗州城來見張天祐。二人敘禮已畢,張天祐問說:“仁兄何來?”

孫炎說: “兄弟這幾年一直在外到處漂流,最近投到了滁陽王郭子興帳下。郭子興手下有個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備。龍行虎步,必大有為。今提兵取泗州。炎知足下守此,特來相告,倘肯歸附,將來必然大富大貴。”

張天祐說道: “仁兄說到我心裏去了。我也一直敬慕他是一時之英雄,有做帝王的氣度。但是,我受的是元朝的爵祿,背叛朝廷,別人會說我不忠不義的。”

孫炎便說: "當今朝廷,元順帝一個撻子而位居中國之君,**欲不仁,退賢任佞,朝野下下一片昏暗,你若歸附我家主公,這是棄暗投明,有何不可?”

張天祐前後思量了一會兒,覺著打也打不過,不打棄城而逃,朝廷那裏交不了差,不如降了這個據說是英明了得的朱元璋。因此十分痛決地對孫炎說: “哎呀,既然仁兄來做我工作,遵命!遵命!”

朱元璋下令三軍列隊,敲鑼打鼓,出城迎降。孫炎先到營中,具說前事,隨後引張天祐到帳中相見。

朱元璋正式領兵作戰之後這是第一個獲得的城池降將,他心中好生歡喜,道: “將軍來歸,真達權知機之士。”

當即授張天祐為中軍校尉。朱元璋引兵入城,撫恤百姓,並留張天祐守城。

次日天明起兵,朱元璋率大軍一起殺向滁州。

元兵潰散,這時朱元璋的大軍也到了,花雲將他的先鋒部隊在滁州北門外紮住。守滁州的元將平章陳也先橫刀直殺過來。

隻聽得東南角上,一支兵呐喊如雷,紅旗招展,旗帶飛翻。為首一將,坐在馬上,竟有五尺餘高,生得麵如鐵片,須似鋼針,坐騎趕日黑棗騮,肩挑偃月宣花斧,從元兵陣後衝殺出來。

元兵三麵受敵,陳也先大敗,不敢入城,竟棄了滁州向北路而走。朱元璋鳴金收兵,駐紮城外。隻見那員大將,身長九尺,步到營前下拜。朱元璋急將手扶起,問說: “請問將軍叫何姓名?”

那將說: “小可姓胡名大海。字通甫,泗州虹縣人。因為芝麻李起兵騷擾鄉民,我便自集義兵,護持鄉閭。我聽說朱元帥德才大名,所以特意趕來助陣,也是借機來投元帥的帳下。”

朱元璋歡喜不盡,也給胡大海封了個官,授他為軍前統製。朱元璋在滁州城外屯兵布將,喊殺陣陣,氣勢逼人。

當時駐於滁州城中的元朝守將張玉獻自知不是朱元璋的對手,比他更高的官陳也先都跑了,他還傻守著幹什麽,當天便出城投降了。

朱元璋受降,率大軍進入滁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