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起兵

東漢中平年間,黃巾軍起義的主力雖然被鎮壓了,但其餘部不斷更以新帥,再聚力量,攻城略地;同時,在黃巾軍影響下各地起義軍蜂起,致使天下**,朝廷一片慌亂。

為了對付混亂的局勢,中平五年(188)八月,朝廷“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統於蹇碩。“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這就是說,連大將軍何進也要歸蹇碩統轄。

不久,中平六年(189)四月,漢靈帝死了。在漢靈帝死前,以為何皇後所生皇子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遺詔蹇碩立王貴人所生皇子劉協。蹇碩明白,要立劉協,必須先除何氏勢力,結果陰謀沒有得逞。皇子劉辯即位,何太後臨朝,外戚、大將軍何進秉政。蹇碩與中常侍趙忠等人謀殺何進,因走漏了消息,反被何進所殺。何進殺死蹇碩後準備按袁紹建議“盡誅宦官”,何太後不同意。袁紹又給何進出了個餿主意,即“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後。”何進接受了袁紹的建議,便召並州刺史董卓等人進京。何進此舉,很多人不以為然。主簿陳琳入諫曰: “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夫違經合道,天下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為亂階。”侍禦史鄭泰、尚書盧植等人也都進言不宜召董卓進京,何進根本聽不進去。曹操更知何進此舉必將失敗,認為時值天下混亂之際,招致四方之兵進京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當他得知何進、袁紹準備盡誅宦官時,笑之曰: “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除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在這裏,曹操寥寥數語,即道出了他對宦官問題的完整看法。曹操認為,從古至今宦官都是應該有的,但不能使他們恃寵擅權。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所有反對宦官的舉動,均是針對宦官擅權預政,為害士民,而不是反對宦官製度本身。

事情果如曹操所料,董卓還未到京,何進就被宦官張讓、段珪等人殺了。然後何進的部屬和袁紹、袁術等,盡誅宦官二千餘人。張讓、段珪等人挾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洛陽,被尚書盧植和河南中部掾閔貢趕上,閔貢斬殺數人,張讓被迫投河而死。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縣)人,粗猛有謀,膂力過人,因軍功官居並州刺史,封禁鄉侯,是雄居西北的一方勢力。朝廷多次征召,均不肯就,他本“駐兵河東,以觀事變”,得到何進之召,知道實現自己野心的時候到了,“即時就道”,但“未至而何進敗”。當他趕到洛陽郊區時, “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董卓初入洛陽,兵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每天深夜把部隊偷偷拉出去,早晨大張旗鼓地再開回來,以造成又一批“西兵”到了的假象;同時收編了何進及其弟何苗所領部曲;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董卓兵力強盛後,遂挾太後,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是為漢獻帝。隨後把何太後也殺了,自為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繼而又自升為相國,封眉侯,讚拜不名,劍履上殿。對此,朝內群臣悲傷、憤怒之情可想而知,但沒有敢說的。董卓得以專權後,更加殘忍不仁,為人甚劣,明人皆知其“有異誌”。董卓的殘忍表殃在他帶兵入京後縱其士兵大肆擄掠。史載,“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士兵,突其廬舍,**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董卓本人借安葬何太後掘開靈帝墓之機,悉取墓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京都擾攘,一片大亂。

董卓為把曹操拉在自己一邊,舉薦曹操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曹操早知董卓的為人,又知天下洶洶,董卓必敗,更知天下大亂乃成大業之機。因此,遂不就拜,變易姓名,間行東歸,逃回鄉裏,自圖發展。

曹操間行東歸途中,經過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故人呂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備賓主禮,曹操聞食器聲,以為圖已,遂夜殺八人而去,既而知道殺錯了,淒愴曰: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對此,無須為其辯解。這正是曹操矛盾性格的另一麵的寫照,多詐、多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念故舊,不惜殺人。他一生中,這種疑人圖己而把人置於死地的事還有多起。

曹操並沒有回到老家譙縣去,過了中牟,東走不遠到了陳留(今河南開封境)便停下來。史載, “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今河南寧陵西南),是歲中平六年也”。

曹操何以在陳留停下來?首先,這表明曹操此時謀大事的決心已定;第二,陳留地理適中,如謀大事,西取洛陽,陳留要比譙縣好得多;第三,陳留太守張邈是自己的朋友,當時亦在醞釀起兵,兩人意氣相投,既便安身,又便共同起事。

曹操在陳留、襄邑(陳留郡屬縣,今河南睢縣境)等地散家財、招兵買馬;有時甚至同工匠一起打造兵器。

“與工師共作刀”,看起來是小事,但從曹操說的話看出,他是因為“有起兵意”而為之。這反映了曹操軍事思想的一個側麵:重視軍事後勤,重視戰前武器裝備;“能小複能大”,是其思想的一種表露,隻有幹好這些“小事”才能幹成大事。

曹操在陳留,得到朋友張邈和孝廉衛茲的支持。張邈,字孟卓,少以俠聞,士多歸之,以騎都尉遷陳留太守。曹操到陳留,二人共議舉兵。衛茲,字子許,頗有家財,曹操初至陳留,茲曰: “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數訪茲共議大事,茲曰: “亂生久矣,非兵無以整之。”因以家財資助曹操,幫助曹操起兵。

在曹操將起兵之時,曹氏家族為了支持曹操成大事,紛紛從沛郡譙縣到了發難之地陳留從軍。曹操以兄弟輩夏侯惇,為裨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為別部司馬;以子侄輩曹休、曹真等人統領警衛部隊。

據記載推測,曹操是在中平六年(189)九月逃出洛陽,隻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準備,便合兵五千人。這五千人就是曹操最初創業的力量。

首為天下者倡,曹操合義兵以討董卓的行動,極大地鼓舞、支持了全國反董卓的勢力,促進了全國性反董卓聯合行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