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大捷

曹操擊潰劉備,迅即返回官渡,重新部署前哨兵馬,嚴陣以待。袁紹在曹操趨兵而東,陣地空虛之時,不接受田豐建議“舉軍而襲其後”,現在曹操已經打敗了劉備,而士氣正旺,諸將大加佩服曹操用兵神明的時候,他倒急於擊操攻許了。

袁紹準備攻許,別駕田豐說:

曹操既破劉備,則許下非複空虛,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今不如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誌,悔無及也。

應該說,田豐所獻疲敵的戰術是很可取的。但袁紹其人剛愎自用,根本聽不進去。田豐又不識時務,堅持己見,反複陳說,把袁紹惹火了。袁紹以為田豐是有意“沮眾”,令人將其銬上大架,押回鄴城大牢。

田豐被囚,諸將無複敢言。袁紹即命陳琳作檄文,發往各州郡,數曹操之罪惡。

檄文對曹操做了完全徹底的否定剖析,很有煽動力、感染力。文中所列事實雖多實有,但由於站在敵對的角度分析問題,當然亦多誇張、憤懣、攻擊之詞。

討伐曹操的檄文發出後,袁紹遂於二月進軍黎陽。這時袁紹的屬將,甚至是一些主要將領對討伐曹操都毫無信心。沮授臨行,散資財給其宗族,悲觀地對其弟說: “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伯珪(公孫瓚),眾實疲敝,而主驕將汰(侈),軍之破敗,在此舉矣。”相反,曹操諸軍倒是信心十足、士氣大振。振威將軍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想給他增兵二千,程昱不肯,曹操讚譽程昱之膽“過於賁、育”。賁指孟賁,育指夏育,皆古之勇士。

袁紹遣其將郭圖、淳於瓊和顏良渡河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夏四月,曹操北救劉延,荀攸對曹操說: “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境,在白馬以西),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曹操采納了荀攸的計策,引兵西向延津。袁紹聞曹操將渡河擊其後,立即分兵西應;曹操乃引軍東趨白馬,直到離顏良營地十餘裏,顏良才發現曹軍,大驚,倉促迎戰。操使裨將軍張遼、偏將軍關羽(此前,正月曹操擊潰劉備,擒關羽以歸,拜偏將軍)為先鋒率先擊敵,關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操“聲東擊西”的戰術獲得了圓滿成功。關羽斬顏良立了大功,曹操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解白馬圍,然後“徙其民,循河而西”。對此,袁紹十分氣惱,於是率兵渡河追擊曹操。沮授諫阻袁紹說:

“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有其難,眾弗可還。”袁紹不從,授知必敗,在即將渡河的時候不禁長歎: “上盈其誌,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辭。袁紹對沮授既阻其軍,又要辭官,非常痛恨,於是又分其所部兵馬一部歸郭圖統率。

袁紹率軍至延津南,曹操勒兵駐營白馬山南阪下,立即醞釀成誘敵之計。他令登高瞭望來敵情況。嘹望哨先是報告大約有五六百騎來到,繼而報告又來了一些騎兵和不可勝數的步兵。曹操說,不用報告了。遂令騎兵“解鞍放馬”。是時,自白馬撤下的輜重都放在路上。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明白曹操的計謀,對大家說: “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不久,袁紹將文醜和劉備將五六千騎先後來到,諸將說,可以上馬了。曹操說,沒到時候。不一會兒,敵騎來得更多了,而且分頭爭搶輜重。曹操說,可以上馬了。這時曹操騎兵不滿六百,縱兵而出,大破袁紹軍五六千騎,斬其將文醜。曹操的誘敵戰術獲得了成功。

顏良、文醜都是袁紹手下的名將。剛剛接戰,袁紹即失兩員大將,全軍為之震動,士氣大減。

曹操斬顏良、誅文醜,首戰告捷,均為謀勝而非兵勝。這是曹操軍事思想的勝利。無疑,這又一次激勵了全軍士氣。一方“氣減”,一方“氣盛”,未來之戰局,便不難料定了。

曹操斬顏良、誅文醜後,軍還官渡,袁紹則屯陽武,兩軍處在相持態勢中。秋七月,汝南黃巾起義軍餘部劉辟等人叛變曹操而歸附袁紹,袁紹遣劉備率兵助劉辟,郡縣多響應。劉備攻略汝、潁之間,自許昌以南,吏民不安。曹操於是命曹仁率騎攻擊劉備,劉備大敗又還走袁紹。

袁紹在遣劉備、韓荀分東西兩路南向以抄許後的同時,自率大軍由延津進駐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準備尋找機會同曹操決戰。沮授又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應該以持久戰對付曹操,校尉張邰也不同意與曹操在這時決戰,認為應當密遣輕騎抄略曹操的南方。這樣,曹軍就會不攻自敗。袁紹聽不進沮授、張郃意見,遂於八月又將大軍連營向前推進,在原武(今河南原陽)官渡以北一線布兵,東西數十裏。曹操分兵相應,並急調屯兵原武的於禁軍回守官渡。九月初一,曹操趁日食之日出兵與袁紹交戰,不利,複還,堅壁。袁紹大軍逼近官渡,雙方展開了工程戰。

紹為高櫓(無頂樓),起土山,射(曹)營中,(曹)營中皆蒙楣,眾大懼;太祖(操)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紹為地道欲襲太祖營,太祖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

在這場鬥智鬥勇的戰鬥中,曹操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保住了自己的營壘,抑製住了袁紹的襲擊。

這時,曹操眾少糧盡,士卒疲乏,百姓困於征賦,不少人叛變歸附袁紹;後方官員,甚至許昌的官員和軍中的將領,也有暗通袁紹者。曹操有點憂慮,寫信給留守於許的荀彧,表露出放棄官渡而還保許的事,荀彧立即回信說: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曹操與袁紹不同之處就在於他願意而且善於聽取屬下的合理建議。他按照荀彧的意見辦,頂住困難,堅壁對敵,同時積極窺測動向,捕捉戰機,謀劃用奇招而置敵於死地。

曹操首先是在袁紹的軍糧方麵打主意。這時探子報知,有袁紹運糧車千乘至官渡,曹操采用荀攸的建議,即以偏將軍徐晃和史渙擊走袁紹護糧將韓猛,“燒其輜重”。

是年冬十月,袁紹再次遣車運糧,使其將淳於瓊等率兵萬餘人護送,宿袁紹本營以北四十裏的故市、烏巢。沮授怕有失,勸袁紹另派步兵校尉蔣奇率軍在外保護,以防止曹操偷襲,袁紹不聽。此期間,謀士許攸向袁紹進乘虛攻許之策,說: “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餘守,勢必空弱。若分遣輕軍,星行夜襲,許拔則操成禽。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袁紹很固執認死理,一定要“先取操”,別的策略全不考慮。

正在此時,許攸家中人犯法,被審配抓起來,許攸對此很是生氣,於是投奔了曹操。曹操聞許攸來,來不及穿鞋子,赤足出迎,撫掌笑曰: “子遠(許攸),卿來,吾事濟矣。”許攸問操: “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操曰:“尚可支一歲。”攸曰: “無是,更言之。”操曰: “可支半歲。”攸曰: “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操曰: “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奈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穀已盡,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曹操大喜,於是留曹洪、荀攸守營,親自率領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夜從間道出,每人抱著一束幹柴,路上有人問,則答曰: “袁公恐曹操抄略後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真。路上沒有遇到什麽阻礙,便到了烏巢。既至,迅即包圍了淳於瓊的屯營,大放火,淳於瓊營中大亂。時已天亮,淳於瓊見曹操兵少,出戰,不利,被曹操兵擊回。

袁紹聞曹操襲烏巢,不聽張郃“先往救之”的建議,僅以輕騎救淳於瓊,而以重兵攻操老營。曹操在烏巢又一次用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

這時,曹操又一次忘乎所以,暴露出他嗜殺殘酷的一麵。他將淳於瓊以及士卒千餘人的鼻子割下來,牛馬割唇舌,以示袁紹軍,袁紹軍將士無不為之戰栗。

袁紹軍大敗,張郃、高覽等人歸降曹操。紹軍驚擾,大潰,袁紹與袁譚等棄軍去,僅與八百騎渡河,至黎陽北岸,入其將軍蔣義渠營。

袁紹餘眾來降,曹操認為他們是被迫偽降,所以統統殺掉,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餘人。

曹操為人的兩麵性常在同時同地表現出來,就在他大殺降俘的時候,清查袁紹文件,得許下及軍中人給袁紹的信,即令全部燒掉,說: “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表現出寬容大度的一麵。

官渡大勝,曹操遂上言朝廷報捷,盡述袁氏兄弟蓄謀稱帝的罪惡,指出“紹宗族累世受國重恩,而凶逆無道,乃至於此”,然後講自己“輒勒兵馬,與戰官渡,乘聖朝之威,得斬紹大將淳於瓊等八人首,遂大破潰。紹與子譚輕身迸走。凡斬首七萬餘級,輜重財物巨億”。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現在看來,曹操之所以取得勝利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奉天子以令下臣,其眾雖少,卻是王者師,出師有名,討逆伐邪,正義在己。正義之師,其氣自盛,其勢易壯。兩軍相敵,義者勝。

第二,長於從善。曹操也有剛愎自用的時候,但與袁紹相比,特別是官渡之戰期間,曹操自始至終都很注意聽取屬下意見,而且隨時融入自己的思想,變為行動。他采用了荀彧、荀攸、賈詡等謀臣和新投來附的許攸的建議,這些建議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袁紹則完全不同,他拒絕接受、許攸、張郃的正確意見,其果是坐失良機,失誤頻出。

第三,將士精練。曹操以比袁紹少得多的兵力抗擊袁紹,雖然有時將領也有畏懼表現,但總的來說士氣較高。原因就在將士訓練有素。這一點,不僅郭嘉等人自詡,即使旁觀者和自己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如涼州從事楊阜說曹操“法一而兵精”,沮授稱“北兵雖眾而勁果不及南”,等等。

第四,善於用奇。曹操善於用兵,世人都認可。自己的人,郭嘉譽其為“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敵方的謀臣,田豐稱其為“變化無方(沒有一定之規),眾雖少,未可輕也”。的確是這樣,前後數戰,無不有奇。諸如,不在沿河禦敵,而退保官渡布防,先讓一步,後發製人;聲東擊西趨兵救白馬,斬顏良;餌敵輕進斬文醜;抓住時機,巧用時間差,擊潰劉備;堅壁守壘以老紹兵;出其不意縱兵燒敵輜重;打好關鍵一仗,置軍死地而盡燔敵之糧穀,等等。

第五,親臨前線,壯己誌氣,滅敵威風。可以看出凡是重要戰役,曹操均親臨前線,直接指揮,而且敢於讓敵騎逼己背後,一鼓作氣而戰之。劉備為什麽望見曹操旌旗即已膽怯,不戰而潰了?原因就在曹操善戰有名,具有懾敵之威力。火燒烏巢,為什麽袁紹大將淳於瓊輕易授首?亦當曹操親臨,士兵奮戰,敵兵氣奪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