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下手為強

一夜未眠的蔣介石,沒有來得及洗去征塵,便隨王金發匆匆趕往上海。

蔣介石知道,嵊縣人王金發是徐錫麟、秋瑾的好友,曾經是光複會員。但是,自從徐、秋就義後王金發遭到通緝,英士兄設法將其接到上海以後,他就成為英士兄手下的得力幹將。英士兄得以在上海建立同盟會秘密聯絡機關天保客棧,靠的就是王金發變賣家產所得的錢財。幾年來,王金發奉命奔走各地,懲戒叛徒,聯絡同誌,募集捐款,深得英士兄的讚賞。此人追隨英士兄左右,對上海的形勢和團體內幕,也了如指掌。自己剛從日本回國,與英士兄匆匆相見,來不及了解上海的具體情況,就趕赴杭州了,聽王金發說到上海情況複雜,蔣介石一路上忙向他了解詳情。

王金發知道英士兄對蔣介石很是信任,也就毫不隱諱地把近期發生的事情,說給蔣介石聽:“事情還得從今年夏季說起。自廣州黃花崗之役失敗,陶成章便與同盟會分道揚鑣了。但是,他又急於知道同盟會的下步計劃,便派時任光複會南洋支部執行員的李燮和找英士兄打聽動向。”

“這李燮和到底是何許人?”蔣介石問。

“此人早年加入過華興會、光複會、同盟會,隨黃興參加策劃萍瀏醴起義失敗後亡命南洋,以教書為業,在華僑中威望很高。陶成章重組光複會,曾得到他的大力幫助,遂成為光複會主要領袖之一。”王金發說,“李燮和奉陶成章之命到了上海,一天,在一家粵菜館宴請英士兄,當時我也在場。言談之中,英士兄談到了‘革命三策’。李燮和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了陶成章。之後,陶成章繼續去南洋籌款,李燮和則到了上海,籌建光複會上海支部,擴展力量,大有與同盟會分庭抗禮之勢。”

“陶成章可惡!”蔣介石罵了一聲。

“李燮和到上海後,在吳淞、閘北一帶進行活動。一次,他召集光複會骨幹會議,提出要設法爭取吳淞炮台總台長薑國梁歸附光複會,這樣光複會就可在在軍事上抑製同盟會。因為吳淞口是上海的咽喉,占了吳淞口,有利於與同盟會分庭抗禮。”王金發繼續說。

“此計劃必是絕頂機密,我兄何以知之?”蔣介石有些疑惑,便問。

王金發詭秘一笑,說:“光複會裏,有一個人,名叫王竹卿,原為太湖強盜,槍法精湛,且可飛簷走壁。此人頗是貪財,常以會內機密換取錢財,便偷偷地將這個計劃透給了英士兄。”

蔣介石記住了王竹卿這個人,隱隱覺得,此人會有用處。

“介石兄,你知道英士兄有個‘四捷’的稱號嗎?”王金發莫名其妙問了一句。

“英士兄行動果斷、敏捷,以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著稱。”蔣介石笑答。

“是啊,”王金發說,“英士兄的行動,貴在一個捷字。當時,英士兄聽到王竹卿透露的光複會機密,吃驚之餘,迅即隻身獨闖吳淞炮台軍營,總台長薑國梁終於為英士兄的膽識和誌向折服,決心投向革命。這樣,英士兄一舉把薑國梁爭取到了同盟會一邊。這步棋,光複會輸給了英士兄。”

“英士兄的膽識、勇氣,誰不欽佩?”蔣介石讚歎說。

“可是,陶成章對英士兄有成見。”王金發又詭秘一笑,問:“介石兄,知道筱翠雲其人嗎?”

“筱翠雲?”蔣介石也笑了,“不是五馬路群玉坊的那名‘先生’嗎?我兄怎麽突然提到她了?”

“筱翠雲和英士兄雙宿雙飛的事,也傳到陶成章的耳朵裏,差一點鬧出人命來!”王金發說。

“怎麽回事?”蔣介石問。

“就在英士兄獨闖吳淞炮台,把總台長薑國梁爭取到同盟會一邊之際,陶成章從南洋籌款回到上海。”王金發說,“同盟會在上海重整旗鼓很有成就,唯獨缺乏經費。上海組織起義,更需要一筆經費,陶成章帶來的巨款無疑可解燃眉之急。英士兄得知這一消息,欲從中分取一部分,遂以商議兩會合作舉事的名義,邀請陶成章在於右任的《民立報》開會。或許,陶成章此時也自知光複會在上海雖有些力量,但如果不與同盟會聯合,光複會也難成氣候,隻有聯合起來,才能成大事,所以,英士兄和陶成章見麵開始還是很融洽的。會議議定,兩會同時發起起義,同盟會負責攻打上海縣城,光複會負責閘北、吳淞,分進合擊,一舉光複上海。”

“這是好事啊!”蔣介石說,“畢竟,同盟會和光複會,推翻清廷的目標是一致的。”

“問題就出在經費上。那天的會議,一切都商議妥當了,英士兄於是就提到經費問題。”

聽了王金發的講述,當時的場景,浮現在蔣介石眼前。

陶成章說:“光複會從不認為華僑捐款是專給光複會的。既然要合作,經費當然也是應該合作的。”說著,他就從自己口袋裏摸出一張匯豐銀行的匯票,數額是五萬元。

英土兄正要接這張匯票時,陶成章忽然臉色一沉,把手縮了回去,用手指著匯票,冷冷地說:“不過還要提醒一句,這些錢來之不易,是專供革命用的,可不能用來嫖妓。”

陶成章此言一出,會場頓時嘩然。

英士兄從座位上跳起來,用手指著陶成章質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誰用革命的錢嫖妓了?你說出來!”

陶成章冷笑著說:“王小二此處無銀三百兩,君子不疑,疑者非君子!”

英士兄氣得七竅生煙,從口袋裏掏出手槍,幸虧王金發坐在英士兄身邊,眼疾手快,一下把英士兄的手按下,才避免了一場流血。

蔣介石聽著,不發一語。

“就團體言,光複會與同盟會不和,”王金發分析說,“就個人言,英士兄和陶成章個人之間結下私仇。此番光複上海,雖是雙方商定合作舉事,但是還不知道具體情形如何。最關鍵的是,光複後上海都督誰來做?”

蔣介石依然沉默著,似乎在思考著一件大事。

一到上海,兩個人顧不得疲憊,去向英士兄複命。

陳其美得知蔣介石參加了敢死隊,並且率領一個小組承擔進攻巡撫衙門的重任,而且敢死隊的作戰計劃,也是他一手製定的,喜出望外,連連讚歎說:“介石,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真豪傑也!”

得到英士兄如此誇獎,蔣介石很是高興,說:“凡英士兄有吩咐,小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光複伊始,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做,英士兄還有何吩咐?”

“你們回來得正好,事情很急,快去和膺白接洽吧。”陳其美囑咐說。

辭別英士兄,兩個人急忙找到黃郛,了解上海光複的情況和下一步的計劃。

“好玄啊!”一說到上海光複的內情,正在和幾個人神神秘秘商議著什麽的黃郛,禁不住感歎。

原來,陳其美自以為在上海經營多年,隻要一發動,上海即唾手可得,所以,就沒有遵守和光複會共同起事的約定,而是提前一天,由陳其美親自率領會黨和商會武裝,搶先進攻清軍的大本營江南製造局,不料遇到頑強抵抗,結果連陳其美也被清軍俘虜,羈押於製造局客廳內。李燮和聞訊,急令光複軍全力赴援,經過激戰,攻克了製造局,救出陳其美,上海隨之光複。

“膺白兄,下一步如何行動?”蔣介石問,“英士兄說有急事要辦。”

黃郛通報說:“上海商會、同盟會、光複會三方已商定,成立滬軍都督府,明日召開會議,推舉滬軍都督。”

“還用推舉嗎,滬軍都督,非英士兄莫屬!”王金發擼著袖子說。

“未可知也,”黃郛說,“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有首義之功的鄂軍都督府,並不掌握在同盟會的手裏,黎元洪儼然以臨時政府領袖自居,已經委任李燮和為長江下遊招討使,他有這個優勢;況且,眼下輿論紛紜,說光複會對光複上海功勞最大,都督理應由李燮和出任,就連商會會長李平書也傾向於李燮和。明天的會議,是由李平書主持的,萬一——”

“沒有萬一!”王金發斷然說,“明日,我帶青幫弟兄控製會場,保證會議非推舉英士兄不可!”

“正是這麽商議的。”黃郛一笑,說,“此外,已派人趕刻英士兄的滬軍都督大印,同時大量印製安民布告,一旦推舉都督的會議結束,立即在上海廣為張貼,以防有變。外間不是對英士兄有‘四捷’之稱嗎,此番就來個捷足先登!”

第二天,是推舉滬軍都督的日子。

下午,上海城小東門海防廳內外,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衛隊士兵,門上高掛著“滬軍都督推選大會”的紅色橫幅。

二時許,著一身學生裝、戴一副眼鏡的陳其美,氣宇軒昂地來到會場外麵,他的背後跟著洪幫“四庭柱”之一的劉福彪。

劉福彪身後,是幾十名荷槍實彈的“敢死隊”隊員。

與此同時,李燮和騎著一匹大馬耀武揚威地進了會場。他腰上懸著一把佩刀,背後是全副武裝的商團團員。

所有“敢死隊”和商團的武裝人員,被擋在門外。

劉福彪隨陳其美進入會場。

主持會議的商會會長李平書戰戰兢兢,說明會議的主旨。

“李燮和先生軍事學識淵博,足以擔當重任,並且在指揮上海光複的過程中勞苦功高。因此我們提議,由李燮和出任滬軍都督!”商團的代表大聲說。

“同盟會在艱難時刻,是陳其美先生在上海重整旗鼓,實行革命‘三策’,推動長江下遊革命,才有武昌首義;光複上海縣城,也是陳其美先生指揮的。都督理應由陳其美先生擔任!”同盟會的代表也不示弱,高聲發言。

“反對!都督應推李燮和!”

“反對!都督應推陳其美!”

會場一片吵鬧聲。

喧鬧聲中,隻聽“啪!”的一聲響,黃郛拔出手槍,往麵前的桌子上一拍,說:“光複上海,是陳其美先進入上海製造局,立下了第一功的,因此理應擔任都督!”

在場的商團軍官一聽也不甘示弱,立即拔出了手槍,大聲說:“陳其美根本就沒有立什麽頭功!他剛進製造局就被敵人抓了起來,要不是李燮和指揮會黨和商團攻下製造局,他連命都丟了!”

新一輪爭論又開始了,會場的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不要再爭了!”隨著一聲大喝,陳其美的隨從劉福彪突然站了起來,手舉一顆手榴彈,“攻打製造局,陳先生吃了那麽大的苦頭,都督非選陳先生不可,否則我手榴彈一甩,大家同歸於盡!”

眾人麵麵相覷。

“那、那就推舉陳其美先生為滬軍都督?”主持會議的商會會長李平書小心翼翼地間。

會場一片寂靜。

“兄弟承蒙推舉,當與諸位戮力同心,維持大局。”陳其美表態說。

李燮和滿臉怒容,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