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改革家”

作為改革家——如果張居正可以稱得上改革家的話,那麽張居正與王安石無法比擬,無論從私德上還是從改革的力度上。如果張居正有王安石的人品、胸懷,哪怕隻有三分之一,那他也可以稱得上一個好領導了。

作為權力較量的勝利者,張居正不如被他推翻的前任高拱。可以說,張居正方方麵麵都比不上高拱,當然,除了陰險毒辣。或許,正因如此,勝利者是張居正,而不是高拱。

可以設想一下,倘若是被張居正推翻的高拱繼續執政,許多張居正出於各種原因沒有做的事情,高拱會去做;許多張居正做的事情,高拱不會去做。總之,高拱不被推翻,局麵會大不一樣。高拱在意識形態上主張與時俱進,政治上主張公開性,經濟上主張發展工商業,基本國策上反對閉關鎖國政策,主張對外開放;如果這些執行下去,中國會不會闖出一條新路也未可知。

倘若高拱繼續執政,我們或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曆史結局。

國家和民族的機會,就是這樣被張居正這位政治強人延誤的。

比如,高拱極力主張開海運,而張居正則反對之。按照專家的說法,“當時,開海通洋貿易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如果允許大批船隊定期從海上來往南北,客觀上必然大有助於東南各省對海外貿易線的向北延伸,不但有利於國內沿海的物質交流,也極有可能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居正斷然飭禁,顯然是悖乎時代發展潮流的。”還說,“如果高拱仍在位任首輔,是絕對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政策決定的。”

發展,就是這樣被政治強人給延誤的。奇怪的是,今天,我們卻在不吝筆墨地頌揚他對國家的貢獻,而忽略了這樣至關重要的“細節”。

還要指出,評價一個曆史人物,也不能僅從政治方麵去判斷,還要看這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對人心、對文化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評價張居正,那麽這個人更是應該受到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