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高水準的判斷力?

/ 01 /

網絡時代,判斷力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重要。

網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讓你目睹許多陌生事物,每一天的雞飛狗跳,都會引來人群的高度亢奮。一旦判斷出現分歧,就形成了網絡熱點。

比如說,此前的預防針事件,有一方人士說:沒關係,預防針雖然失效了,但並沒有毒,沒必要恐慌。

另一方人士則說:孩子打預防針是為了預防疾病的,花錢打了預防針卻不能防病,這明擺著是坑爹呀。這就好比你去飯店點菜,對方給你上一桶泔水,還告訴你泔水沒毒,你樂意嗎?

這就是兩種判斷的網絡對峙。

我們不說誰是誰非,也不好說誰愚誰智。但我們發現,爭執的雙方相互指斥對方為傻×。傻×,當然是智力靠不住的意思。

這樣的現實,就要求我們運用批判性思維,於紛繁的亂局中,弄清楚哪一種判斷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 02 /

比判斷本身更重要的,是判斷的依據。

掌握了這個依據,就能夠透過現象直達本質,就意味著我們的智商還勉強夠用。至少在被人家賣掉時,不會那麽積極地數錢。

失去判斷能力,我們就容易被表麵的假象蒙蔽,混得糊塗,活得憋屈,一輩子不過是人家手裏的玩偶,沒什麽快樂可言。

簡單說來,人類社會中的判斷行為大致有六種:情緒判斷、偏好判斷、利益判斷、規則判斷、價值判斷與是非判斷。

根據問題的不同,大家的判斷標準也不同。如果錯用了標準,比如在是非判斷上采用情緒判斷,就會犯下不靠譜的錯誤。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幾種判斷的區別。

/ 03 /

人類的判斷能力是從情緒判斷起步,慢慢成熟起來的。

什麽叫情緒判斷呢?

比如說,網上有人寫了條說說,吐槽他那驚人奇葩的發小,說發小在幼兒園時就特別招人煩。

怎麽招人煩呢?這孩子特別固執。阿姨分餅幹時,給他一塊,他嫌少,就號啕大哭。阿姨急忙再給他加一塊,可是他哭得更凶了,這次他嫌太多了。

多也不行,少也不行,那就給他一塊半吧。不承想,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因為他嫌半塊餅幹是掰開的。

要幾塊餅幹不重要,我們要說的是這孩子的表現,當要求沒有被滿足,就采取激烈的號哭手段,這種純粹情緒化的固執就是典型的情緒判斷。

等孩子長大了,這種行為就明顯減少了——但有些人,耽於情緒判斷中,始終無法擺脫。

/ 04 /

那個幼兒園的熊孩子長大了,到了戀愛階段,又糾結起來。

遇到個高個頭女孩,擔心人家氣場太強,壓不住;想找個小鳥依人型的,又嫌太累,伺候不起。找個漂亮的怕跑了,找個有錢的怕沒自尊。就這樣蹉跎了幾年,最後想,幹脆算了,找個合適的就行。可這時他才發現,糾結的他對任何女孩而言都不合適。隻好降格以求,求偶條件降低到是個能喘氣的女生就行。但他驚訝地發現,就連這兩個條件都明顯偏高了……

總之,他在求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仍是幼兒時期的任性。這讓我們意識到,情緒判斷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是多麽不合時宜、耽誤正事。

還有些人,貌似擺脫了情緒判斷,卻一頭栽進偏好判斷的泥坑裏。這類人的數量,就有點龐大了。

有個大學生在網上發帖,言稱他的寢室裏都是北方人,天天熱烈地討論吃餃子,他插不上嘴,感覺好沒存在感。也不知哪個缺德大哥,給他出了個損招。等到下次同寢室的北方室友又在熱烈討論餃子時,他冷不丁地擲出一個問題:什麽餡的餃子最好吃?

這下可好,原本是鐵板一塊的北方陣營立即土崩瓦解,分裂成若幹個不同的派別,有“雞蛋派”“牛肉幫”“大蔥黨”“豬肉聯盟”外加“胡蘿卜統一陣線”,從此這個寢室再無一日安寧。

別看這些孩子很蠢萌,這其實是人的天性。有相當數量的人,終其一生的評判標準,建立在自我偏好上。

有些人,誤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以自己的口味、審美、習慣和嗜好作為對人或事物的評判標準。不好說這種標準有什麽不妥,但其稚嫩是顯而易見的。

這種完全出自個人偏好的評判,不過是情緒判斷的升級版。

等你意識到偏好不重要,客觀存在才關鍵,這時候,較為成熟的判斷力才會慢慢形成。

/ 05 /

成熟的判斷是先從利益判斷開始的。所謂利益判斷,就是依據事件是否對自己有利做出評判。

利益評判,很難說清楚是非,它是人類社會在資源不足的情形下的艱難調配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利益評判是博弈態勢的,雖然不能說是徹底的零和,但有明顯的排他性。

前幾年有個笑話,某地準備投資,隻有一筆錢,但有兩個項目:一個是建一所小學,另一個是建一所監獄。

教育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監獄這種設施少了也不妥。到底該建哪個呢?舉棋不定時,有個參與決策的人說了句:大家想想,你們這輩子,還會進小學讀書嗎?但監獄……你們懂得。

眾決策者恍然大悟,立即全票通過建監獄……

這雖然是個段子,卻是典型的利益判斷。舉個正經點的例子,某個社區有一筆資金,是用來建老年活動中心呢,還是建兒童樂園?建哪個都有必要,但錢就這麽多,隻能建一個,這又該如何取舍?

利益判斷是個社會兩難選擇,屏蔽任何一方,你的選擇都是堂堂正正、擲地有聲的。唯有二者的權衡,才知道什麽叫割舍不下。

/ 06 /

一旦利益判斷有了充足的經驗,就形成了規則判斷——到了這一步,就進入社會觀察的智慧階段。許多人在這時會“腦洞”大開驚呼連連,三觀盡毀顛覆不斷,心智於激烈對抗中走向成熟。

什麽叫規則判斷呢?

這個世界,一切規則都意味著不公平。沒有規則,就沒有公正,但任何規則本身又意味著對其他類型的公正的蔑視。

舉例來說,某地舉行西瓜大賽,組委會討論賽事的評選標準,請瓜農們發表意見。結果這一發表,就亂了套。

老張說:西瓜大賽嘛,當然要以最大個的西瓜為準。我家的西瓜最大,冠軍應該歸我。

老王說:西瓜是用來吃的,要以甜為標準。我種的西瓜最甜,冠軍應該是我。

老李說:現在是什麽時代?標準化時代!凡事講究標準化。我家的西瓜大小統一、形態一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西瓜,所以冠軍是我才對。

老趙說:親,聽我給你們上堂農耕課吧。農作物講究的是什麽?是產量!我種植的西瓜田產量最高,冠軍當然要給我。

……

你看看,就這麽個西瓜,其衡量標準都會引發大規模衝突,倘若口味黨、產地黨及外貌協會和偏好人士再攪和進來,你就知道,什麽叫人多嘴雜,什麽又叫激烈探討。

其實哪有什麽探討,就是不同規則隱秘地大吵架。

/ 07 /

人的智慧,隻有經過規則判斷的洗禮,才能逐漸形成。而最終形成的,就是良好的價值判斷。

所謂價值判斷,實際上就是三觀中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個很low很low的東西,但弄不明白這玩意的人,人生會更low。

價值判斷有兩個層次,底層是我們打小被老師和家長耳提麵命的是非善惡的辨析,也就是是非判斷。

絕大多數人,在大是大非上都是有清醒認識的,都知道銀行的錢不能隨便拿,敢拿就會被請去吃牢飯;也都知道街頭偶遇的美女不能直接推倒,硬推就會被打個半死。

但老實說,有些人在是非判斷上是極糊塗的。他們之所以不衝入銀行抓把錢就跑,隻是因為害怕被抓到。這些人所謂的是非判斷,隻是出於對後果的恐懼,並非源自思維的明晰認知。

他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規則判斷與是非判斷混淆。把通過規則判斷獲得的商業機會視為鑽空子,進而認為人隻有變壞才能賺到錢。這種認知甚至形成了市井流行語——“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諸如此類。

實際上,男人有錢與變壞並沒有直接關聯。沒錢還壞的男人也不少見,隻不過這類壞人通常會把自己偽裝成不公正社會的犧牲品。

當有些人沉浸在自欺的快感中,把自己未能獲得經濟自由曲解為自己人品太好、不夠壞,從而獲得心理平衡時,他們對是非及規則的判斷能力基本上就喪失了。

而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智商不再靠譜,連帶著價值判斷的下一個層次——先後次序的判斷能力也徹底喪失了。

/ 08 /

一個人的智力,終究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

具體來說,就是先有了明晰的是非判斷,知道哪些事不可為,哪些事必須做。而後,是必須為之的先後次序。

比如,你能夠確信,爭取經濟自由的權利隻能來自個人的社會選擇與行為能力,而不能靠貓三狗四的施舍。這時候的你,就會著手於強大自我。

強大自我,第一步鐵定是形成自我學習能力。因為現實是複雜的,每一天的局麵都與此前不同,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就如同不會走路的蝸牛,隻能在滾滾車流中艱難爬行——爬不遠,就會被碾壓成泥了。

養成學習能力的第一步,或讀書,或是向有思想、有見解的人求教——但如果你的是非判斷出了問題,認為獲得經濟自由的人都是大壞蛋,那麽你就會堅信“讀書無用論”,就會認為學習能力再強也沒有什麽用。

總之,你的判斷力有多明晰,你的智商就有多高,你的人生成就就有多麽高遠。

/ 09 /

當我們意識到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各自擁有不同層次的判斷力時,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對於那些沉溺於情緒判斷中的人,持以寬和心態。永遠不和情緒化的人對抗、爭吵,他不懂事,你還不懂事嗎?他不理性,你就可以鬧情緒嗎?唯有理性讓你強大、頭腦清晰,幫助更多的人。

對於偏好判斷者,與情緒判斷者同等視待。其實,我們人人都是偏好判斷者,隻不過程度不同。我們能夠生存,得益於他人的包容。我們當然也應該以同等的態度,對待那些善良的包容者。

對於利益判斷者,要知道他們正處於成熟階段,這個狀態的人極易走極端,不要罵他們自私,給他們充足的機會,他們很快就會變得成熟、睿智起來。

向深諳規則判斷的人學習,這些人的特點是沉靜、愛微笑、慈和,從他們身上哪怕多學到一點價值性思維,我們都賺到了。

是非判斷是我們行為的依據,價值判斷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前者告訴我們該做些什麽,後者告訴我們該如何做;前者教導我們做對的事情,後者告訴我們把事情做對。足具此二者,你就是個優秀的人。

最後補充一點,價值判斷基於常識,而情緒判斷與偏好判斷基於主觀甚至立場。好玩的是,情緒與偏好最喜歡以公允的麵貌出現。但假的就是假的,應該剝去偽裝。隻要你具備了基本的常識能力,就能夠辨識真正的價值性判斷。

獲得基本的價值判斷能力,就意味著智慧的開端與自由的顯現。這個過程遠比你想象的更簡單,前提是你愛惜自己,熱愛自由,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外部的力量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