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道士

文東野

古人認為山水有靈氣,可洗滌心靈,陶冶情操。而我在華山山路見人頭攢動,不由心歎:任有多少靈氣,也不夠這麽多人用的。

我疏於運動,過了南天門,就累得走不動了。於是找了一處僻靜的地兒,坐著休息一會兒。坐下不到一會兒,一個身穿灰不溜秋的道袍的道士悠悠然走了過來。

那道士也不理我,捧著本書眯著眼睛看了起來。我瞅了眼書名,竟是《毛選》。好奇怪的道士。

“道長,你好啊。”我好奇心起,給道士打起招呼來。

道士抬起頭看看我,笑著說:“你也好啊。有什麽事嗎?”

我這時腦子一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隨口就問:“道長啊,你是幹什麽的?”

剛問完這句,我心裏就開始罵自己傻。人家是道士啊,當然是幹道士的工作。咦,話說道士到底幹什麽的?

道士聽我這一問也不生氣,依然笑眯眯地回道:“我是道士。”

“那你抓鬼嗎?”

“不抓。我不信牛鬼蛇神。”

“看風水嗎?”

“不看。”

“那道長你到底幹什麽?”

“求道啊。”

“求什麽道?”

道士想了想說:“一句話說不清楚。”

中華五千年,朝代更迭。自盛唐衰敗後,天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有道之士心憂黎民,可惜有心無力,隻好隱於山澤待明君救世。其中,在華山之上,就有一得道高人。

這道士名陳摶,號扶搖子。不忍見蒼生受苦,他幹脆上華山結廬而住。話說在山上清修的道人也不少,他們每日裏習黃老,頌道經,哪個不是一副仙風道骨模樣。偏偏這陳道士每天蒙頭大睡,不問世事,隻告訴道童一句:“天下要是太平了就叫醒我。”

陳道士這一睡不知多少年。這一日,道童興衝衝地叫醒他:“道長,道長,天下太平了。郭威死,柴榮為帝。”

陳道士勉強睜開了眼睛,嘴裏喃喃自語:“困意未去,還要再睡。”翻個身繼續睡了起來。

大周雖立,然戰火依舊。這天下仍待明君。

話說某天,破天荒的陳道士自己醒了過來,打著嗬欠讓道童準備好象棋,擺好了卻又不下,說是要去山下找一有緣人。

華山腳下行客不少,各色人等樣樣俱全。陳道士入定一般,一概不理。道童看得心急,道:“道長,您不是要找人下棋嗎?這剛才幾十人都過去了,您都不理。待會兒天色已晚,就沒人了呀。”

陳道士道:“不急不急,你看這人不來了嗎?”

話音未落,遠處馬蹄聲響,一人騎馬而來。

“快快,攔住他!”陳道士大叫。

道童鼓著勇氣站在路中,那馬來得好快,已然到了麵前。

騎馬的是一個年輕人,背著一根盤龍棍。見有人擋路,連忙勒馬立住,馬鞭一甩,罵道:“小道士不要命了,快快讓開!”

“閣下莫慌,老道找你有事。”

年輕人眉毛一豎,怒道:“老子沒錢施舍你們這些道士。”陳道士笑道:“貧道不要錢,隻想找人下下象棋。”

“下棋?”年輕人一聽這話頓時來了興趣,“想不到道長和我一樣也深迷此道,今天有緣咱們下個痛快。”

看來年輕人也是個棋癡,麻利地下了馬,就和陳道士在山下的涼亭裏擺開了棋盤。

“看閣下打扮,像是行伍中人。”陳道士持紅先下。

“正是,本人在軍中當差,混了個不大不小的官職。”年輕人隨口應答,眼睛卻盯著棋盤。

“當兵好啊,為國為民,斬敵立功。”陳道士讚道。

年輕人哂笑一聲道:“戰場多難,指不定哪天就戰死了。有什麽好的。不比你們道士修身養性,得道成仙。”

陳道士擺手道:“你這是小看我等修道之人了,須知我等雖是方外之人,但也有無盡煩惱。”

“什麽煩惱,莫不是擔心成不了仙?哈哈。”

“貧道憂的是天下蒼生啊。天下百姓正處水火之中,貧道雖在山中,卻看不到山靈水秀,隻聞得黎民哀號。這人間已是地獄,貧道無心修成神仙,倒想修得人間變成仙境。”

“道長心懷天下,可敬可敬啊。但不知道長是想怎樣解救百姓,是在山上作法求神仙保佑嗎?好,先吃你一卒。”

“作法求神隻是愚弄世人,修道之人當有大智慧,為世人指點迷津。閣下棋力不弱,但貪功好進,為占貧道一點便宜,卻失了大局。”

此刻棋盤上年輕人正占優勢,就要一鼓作氣地拿下這局。卻不料陳道士奇招一出,幾步棋後局勢逆轉,年輕人無奈,隻好認輸。

年輕人一臉懊惱,連拍大腿道:“就差一點了。來來來,咱們再來一局。”

“再來一局也可,但這局既然是貧道贏了,就要先收一點紅利。閣下背囊裏的銀兩就送給貧道吧。”

年輕人隨手把背囊丟給道士,不耐煩道:“拿去就是。”

陳道士笑道:“閣下當真爽快,好,那再來一局。不過這一局就賭閣下的盤龍棍和馬匹。”

兩人談好賭注,接著開始下一局。

年輕人吃了上一局的虧,這局一改風格,步步為營,小心翼翼。

“道長,在下有一事不解,道長這般人物,為何要貪這銀兩?”年輕人問道。

“貧道一不給人看風水,二不給人驅邪,也不屑去求人施舍。但貧道也是人啊,不吃飯也會餓死的。”

年輕人大笑道:“道長也是個實在人。不過,下棋就不實在了。你屢屢露出破綻,想引我上當。”

陳道士歎道:“年輕人不可太貪功是對的,但年輕正是血氣方剛之時,靠的是一身膽氣,搏出個大好功業。此時,你卻計較得失,不冒一絲風險,正是大忌啊。”

這局年輕人太過小心,以致手腳施展不開。被陳道士殺得丟盔卸甲,大敗特敗。

“唉,道長好手段。我這吃飯的家夥就歸你了。”年輕人無奈地把盤龍棍交了出去。

陳道士擺弄著棋盤,笑道:“要不要再來一局?”

年輕人看著兩手空空的自己,搖了搖頭。

“道長,在下已是一無所有了。”

“是嗎?話說貧道當年隱居華山時也是身無分文,無親無故。可貧道不覺自己一無所有。你可知貧道有何物?”

年輕人一臉茫然地看著道士。

“貧道有一誌!誌在天下蒼生,誌在百姓安康。貧道問你,你可有誌?”

年輕人想了半天,回顧半生每日裏庸庸碌碌,隻求溫飽,從未想過此事,此時一想心中很是惆悵。他搖頭道:“在下身在亂世,朝不保夕,哪裏有什麽誌向。”

“閣下勿沮喪,來,隨貧道在這山上走走,消消喪氣。”

年輕人一想,此事也好,便隨陳道士上了山。

兩人過南天門,直上華山頂峰。

陳道士一指群峰,道:“此處乃群峰最高,諸峰皆在它之下。站在此處,不可謂不高,但還是躲不掉黎民百姓的悲涕之音。閣下此刻能聽到嗎?”

年輕人抬眼望去,傾耳聽去。哪裏有什麽悲啼?但他還是聽到了,他聽到的是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兒死母涕,父死子涕,夫死妻涕,聲聲驚魂啊!

騰然,他心中一動,一股豪氣頓生。年輕人回身大叫:“道長!可願再來一局否!”

“好,你拿什麽當賭注。”

年輕人伸長手臂指著華山諸峰,道:“我以這華山為賭注!”

陳道士笑道:“這華山又不是你的,你怎麽能拿來當賭注!”

年輕人“哈哈”大笑:“道長,你怎知這華山以後不會是我的。”

陳道士一愣,也大笑道:“好誌氣!貧道就與你賭這華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按理說華山乃是後周柴家皇帝的地界,這兩人卻視它為囊中之物,膽大包天地拿來當賭注。

這一局已是第三局,前兩局年輕人輸得一敗塗地。此局還是厚著臉皮拿華山當賭注,年輕人自然不敢怠慢,一門心思全用在這棋局之上。

這局年輕人攻中帶守,不慢不急,儼然有大將風範。陳道士也全力以赴,棋盤上你來我往,殺得很是精彩。

但象棋之道非一日功成,年輕人雖有所悟,但棋力還是不濟。在關鍵之時犯了難,自己已是大好局麵,這步馬進則有望贏下此局。可其中風險很大,一個不小心滿盤皆輸。若是固守不動,這機會稍縱即逝,又不知何時才能拿下此局。

年輕人拈棋不落,不知該如何。

“唉,在下還是棋力太弱,這步棋實在是不知怎麽下。看來我還是輸了。”年輕人歎道。

“那不如咱們互換如何?貧道來持你的子。”

年輕人看自己局勢不利,陳道士一方卻風生水起,這一換是大占便宜。於是他連忙答應。

陳道士看著棋盤,自語道:“此乃生死之時,成敗在此。眼下勿談什麽成敗,其誌在前,觸手可及,應一馬當先,平定天下!”

陳道士馬走子落,年輕人最後還是輸了。

“好個一馬定天下!”年輕人由衷折服。

陳道士笑道:“定天下倒不敢說,不過這一馬可是定了華山。願賭服輸,從此,這華山就是我道家的了。”

“歸道家就歸道家,今天連戰三局真是痛快。道長,在下這就告辭了。”年輕人毫不在乎。

“慢著,口說無憑。咱們立下文書。貧道來寫,你簽下名號即可。”

“寫就寫,道長事真多,還怕少了你的不成。”

陳道士寫下文書,把筆交於年輕人。

年輕人揮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趙匡胤。

陳道士笑眯眯地把文書收入懷中,道:“既然得了華山,貧道就不貪你的銀兩、兵刃、馬匹了。你全帶走吧。”

年輕人連忙拜謝,帶著東西下了華山。

陳道士往榻上一躺,閉著眼睛道:“這一覺肯定是場美夢。”

若幹年後,當初上華山的年輕人已是功成名就,在後周王朝中位極人臣,手握兵權。這一年,他領軍平叛,路過陳橋時,手下兵將有意無意地為他獻上一件黃袍,那是皇帝的衣冠。

他看著黃袍,耳邊是眾將官的催促。

“反了吧!”

“將軍,不!皇上,起兵吧!”

他聽得心煩,大喝一聲:“住口!”眾將聲息。

當皇帝,誰不想當。可若是今日起了兵,當不成怎麽辦?自己不免死無葬身之地,史書也要記下一筆,叛將趙匡胤。

但要是打消了此念,後周皇帝不過是一小孩,奶還未斷,別說什麽治理國家了。自己為後周征戰四方,到最後站在自己頭上的卻是一個小兒。

反還是不反?此刻的趙匡胤猶豫了。

他為人做事,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這還是第二次讓他如此猶豫。

第一次就是在那華山棋盤上。

想到此處,他眼睛一亮,心中疑惑頓開,腦子滿是陳道士的那席話:其誌在前,唾手可得,應一馬當先,平定天下。更何況趙匡胤怎是那賴賬之人,說要把華山送那道士,就絕不食言。

他拉過黃袍,往身上一披,環顧眾將士。眾將臉上滿是歡喜激動,皆等著他發號施令。

“眾將聽令!今日起兵!”

宋家王朝就此在曆史上登場了。

華山之上,陳道士出奇地沒有睡覺。道童在一旁問道:“道長,您為何不睡了?”

陳道士笑著說:“不睡了,睡不著了。我要好好看看這太平盛世。”

故事講完,那道士講得口幹舌燥。我若有所思。

我騰然站起,滿臉興奮地對道士說:“道長,下棋不?”

道長搖搖頭卻道:“對不起,不會。鬥地主還行,不過少個人。”

——封卷——

職業小百科

道士之名源於戰國、秦漢時的方士,即有方術之士。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的道教神職教徒。隋唐前後的道士,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較晚至今,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時期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

在曆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天師,指張道陵天師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北魏)、陸修靜(劉宋)、隋代焦子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