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格分裂的兩個世界——張居正

姓名——張居正

字——叔大

生卒——1525-1582年

職業——為垂死的大明+1s

愛好——“虐待”皇帝,寬恕自己

病症——人格分裂

臨床表現——不管我是怎麽樣,但我教皇帝做一個勤儉的人

冷知識一問:皇帝和丞相兩個職位,哪個更早出現在曆史上?

估計大部分人都隻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提出了“皇帝”的稱號,但卻不知道“丞相”這個職業是什麽時候悄悄被記在曆史的小本本上的。

眾丞相們:沒辦法,我們就是這麽低調。

是的,丞相之位低調地出現,但卻是轟轟烈烈地消失。

雖然沒有多少人記得在《史記·秦本紀》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裏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但是,肯定會有人知道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被殺之後,中國曆史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丞相這個職位了。

之所以廢除丞相之位,是因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焦慮症,總擔心有人模仿他當上皇帝的方式,來奪取他老朱家的天下。於是,為了緩解焦慮症,他開始殺人,當時前後三位宰相都是被他所殺。

朱元璋:好的,成功拿下宰相三殺。來,大家誰還想當宰相?

眾臣:不不不,我們拒絕。

於是心機的朱元璋成功地廢除了宰相之位,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宰相之位的廢除代表君權加強,雖然之後又有內閣擬票這一說,但是這隻是象征性地給文臣一些權力,看文臣與宦官相鬥。是的,宦官。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魏忠賢就是出現在明朝。為了製衡文臣的權力,明朝還設置了廠衛特製機構,裏麵就包括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直接聽皇帝的命令。

可以說,明朝的皇帝都是玩弄權術的高級玩家,隻需要坐在位置上,看著閹黨、內臣、清流等多方勢力爭鬥,看誰不爽就壓製誰,就算強橫如嚴嵩、魏忠賢等人,也是說下線就被下線了。

回歸正題,雖然明朝沒有了丞相之位,但是在朱元璋之後,卻有一個人被稱為“宰相之傑”,那就是張居正。清代人也曾說:“明隻一相,張居正是也。”

本章的主人公,張居正出場了!

清晨的第一步,從護膚開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女人都一樣。史書中早有記載,中國男子有頭上戴花的習慣。

男人們:誰還沒有愛美的時候?

唐中宗時期,景龍文館學士武平就在《景龍文館記》中記錄了某年立春,他在中宗舉辦的一場PARTY上的所見所聞,到場者都戴著中宗親賜的彩花(用絹製作的假花),畫麵想想也是很美。

到了北宋時期,文藝皇帝宋徽宗更是愛折騰,每次出行都“禦裹小帽,簪花,乘馬”,跟在旁邊的大臣和侍衛們也都必須帶著花。宋徽宗還賜給隨身侍衛每人一件衣襖和一枝翠葉金華,並規定,隻有佩戴宮花穿著錦襖者才能夠出入大內。

侍衛們:都是為了工作……

想想,一大群男人戴花站在一起的場景,也是很壯觀,南宋詩人楊萬裏還專門為此作詩一首:

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

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看來男人戴個花什麽的,在古代也屬常事,但是像張居正這樣喜歡塗脂抹粉,起床還拍點爽膚水的男子,是真的不多見。

要說什麽人每日都得去一趟張府,那肯定是快遞小哥了。“鮮美耀目,膏澤脂香,早暮遞進”,每天早晚,各大護膚品牌的櫃姐專門讓人給張居正送化妝品和護膚品。

每日清晨醒來,快遞小哥已經將今日份的護膚品和化妝品送來了,張居正起床之後就開始思考。

“今日要見朋友,就穿最喜愛的那件衣服好了。”他一邊想著,一邊敷了一片麵膜,然後走進衣帽間。

對於男人來說,衣服就是麵子,他可不能像某位王姓丞相一樣,邋裏邋遢,丟了麵子。好歹也是一朝宰相。

他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專門找人定製的,符合他的地位,低調奢華有內涵。每天,他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一件,絕不重複,畢竟讓人看到重複的衣服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確定好了衣服,拿下麵膜的時間也到了,再噴點爽膚水,擦眼霜、精華液、乳液……一套基本護膚下來,摸摸臉蛋,白嫩嫩的極有手感。PERFECT!

張居正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在發光。

對了,別忘了,還要噴一些香水。好的,現在他是發光的帶著幽香的美男子了。

《一代首輔,為何身上散發清香》《如何才能做一個像首輔一樣的美男子》《跟首輔大人學穿衣》……一時間,此類文章屢現明朝各類報刊,張居正成了眾人追捧的時尚達人。隻要是他用過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立馬成為網紅產品,身價倍漲。他喜歡的衣料店,也成了潮流服裝店。

走在京城的街上,你會發現,那發型、外套,都讓你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再也沒有人能夠通過背影認出自己的好友了。

明朝時期,京城人講究穿著,對時尚搭配自有一套美學經驗,雖很少有像張居正這樣過於執著護膚打扮的,但不少人很是講究。

史書記載,當時的工部侍郎徐泰在家裏總是穿得很隨意,但是一旦有客人來了,他就像某個屬性被激發一樣,一改大大咧咧的形象,還讓仆人出去打聽一下客人穿的是什麽衣服,什麽樣式,什麽顏色。然後他再精心挑選出一套,既不會掩蓋客人的風頭,也不會讓自己丟了麵子。和客人坐在一起,兩者的衣服搭配起來讓人賞心悅目,很是美好。“兩人宛然合璧,無少參差。”

還有一位叫做沈思孝的官員,一輩子都非常講究,隻要出門都會將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連一根翹起來的小胡子都不會放過。“整鬢修容,老而彌甚。”

更厲害的是,他身上隨時都會帶著一塊肥皂之類的洗滌用品,一天要洗手幾十遍。

沈思孝(內心OS):又要握手,不行不行,要死啦,趕緊去洗手。

呃,一個生活在古代的有潔癖的人也是很不容易啊。

其實,張居正除了在意自己的容貌和衣著之外,也非常在意身邊的環境整潔與否。不管是家中還是辦公之處的物品他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幹淨光亮,和他的人一樣一絲不苟。這是屬於他的美學,一切都要盡善盡美,講究嚴密。

他的這種性格在政治上的體現也尤為明顯:信奉完美主義,一切不容差錯,不允許任何混亂存在,凡是阻擋自己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這就導致了他在官場上得罪了許多人,等到他離世之後,那些人便紛紛落井下石。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現在,我們要說的,仍是他的病。除了瘋狂沉迷於護膚之外,張居正還有一個病——人格分裂。

你是天使中的魔鬼,魔鬼中的天使

萬曆皇帝登基時,才十歲。想想你十歲的時候在做什麽?不外乎拿著一根魔法棒開始學著巴拉拉魔仙變身,或是將賽車的開關打開,自己跟在後麵**地喊著“衝啊,×××”,再往前靠一點就是圍在一起開黑玩王者榮耀……

而人家朱翊鈞,已經要坐在朝堂上,聽一群大爺們說著民生國事,還得給出建議。

朱翊鈞:不不不,並不用。

呃……我們從頭再來。

因為萬曆皇帝年紀小,又不願意見那些糟老頭子,所以所有的奏章都是統一發向內閣,內閣中的人商議好之後給出處理意見,然後寫在小紙條上,再由人送到宮內給皇帝看。這個小紙條被稱作“條旨”,也叫作“票擬”。

萬曆皇帝看看奏章上的小紙條,說一句:“朕覺得可以。”然後就自己拿紅筆抄一遍,當時叫做“批紅”。當然,到了明朝後期,從武宗開始懶癌發作,連批紅都覺得麻煩,就直接讓太監代筆,萬曆皇帝的爺爺,那位吸貓成癮的嘉靖帝也是直接讓太監幫忙抄寫。

皇帝年紀還小,他的老師張居正就挑起了大梁。在手握大權的情況下,張居正開始了自己的精分之路。

皇上,臣一切都是為了您好

作為帝師,張居正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人家都是教太子,他教的可是當今的聖上欸,就好像掌控國家最高權力,想想都好刺激。(並不是。)

其實,張居正一直想要教出一個合格的皇帝,所以對幼年的明神宗管教甚嚴。神宗剛繼位不久,張居正就將小皇帝的日常安排得滿滿的。

神宗的課程表是這樣的:

第一節課:早自習,誦讀《尚書》《大學》各10遍。

第二節課:司禮監將各衙門奏章送上禦覽,老師們退在西廂房伺候。

第三節課:書法課,需工工整整寫字若幹幅,由正字官指點批評。

第四節課:講解《資治通鑒》等書。

第五節課:問答課,就前麵課程,和老師們做答疑訓練。

以上課程隻有每月逢三、六、九上朝日可以暫停,其他日子必須嚴格執行。即使是上朝日,也還需要複習經義和練書法,老師隨時檢查。

眾人:才五節課,比我們現在的上午四節、下午四節、晚上三節要輕鬆很多啊!

神宗:我每次聽課都是六個小時,四十五分鍾一堂課的你們有臉說?

不僅如此,《尚書》《大學》的字數差不多二十八萬,連讀10遍……想必神宗說話肯定很利索了。

張居正:一切都是為了皇上!

神宗:朕知道,而且先生排的課朕也很喜歡,特別是那節書法課。

張居正一驚,臉色都變了:“不可不可,皇上您可不能學宋徽宗啊,玩起來把國家都玩沒了。”

神宗:“可是先生,大家都喜歡看我寫的字。上次我寫了一副字送人,可把他高興壞了。”

張居正:皇帝送的東西能不喜歡嗎?

“臣看皇帝的字已經寫得很好了,以後書法這門課就沒有必要再開了。”

神宗:啊,朕的書法夢……

張居正:似乎聽到了什麽破碎的聲音。

1578年,神宗的課程表發生了細微的改變,在眾人不曾察覺之際,那節書法課被曆史課代替了。

在張居正眼中,神宗是一個可塑之才,也曾對他多次誇獎。

所幸主上年雖幼衝,聰睿異常,又純心見任,既專且篤,即成王之於周公,恐亦未能如是也。(《答兩廣殷石汀》)

近來朝政愈覺清泰,宮闈之內,藹然如春,肅然如冬。主上銳意學問,隆寒不輟,造膝諮訪,史不殫書。(《與河道萬巡撫淪河漕兼及時政》)

從上麵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神宗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聰穎的孩子。大概越是資質好的孩子,也越容易讓人對他抱有更高的期待吧。張居正不僅為神宗安排了滿滿的課程,而且對他的教學也非常嚴厲。

據說有一次神宗將“色勃如也”中的“勃”讀成了“bèi”,張居正當場就打斷他,並嗬斥道:“蠢貨,讀‘bó’!”

一旁的大臣直接被嚇傻:居然有人敢這樣吼皇上!

神宗覺得委屈:“媽咪,老師今天又吼我,一點都不給我麵子!”

李太後笑眯眯:“張老師做得好。”

神宗:……這是親媽嗎?

張居正不僅在學習上嚴格指導,而且在生活上還給予了神宗莫大的關心——拚命灌輸勤儉節約的思想。

萬曆二年閏十二月,還隻是個孩子的神宗最期盼的新年到來。心心念念想看煙花的他與張居正商量此事,張居正說:“放煙火多浪費錢啊,以前放是為了事母和奉神。皇上你剛剛登基,應當節省。你不知道現在國家有多窮,要是亂花錢,百姓不高興了,你皇帝都沒得當。”

小皇帝:不讓放就不讓放,還咒人家亡國,討厭死了。

張居正:“皇上可是不樂意?”

神宗:“沒,沒有……”

他日,上日講畢,問居正:“元夕煙火鼇山,祖製乎?”曰:“非也。成化間,以奉母後,時多諫阻。今新政宜裁。”上曰:“然。”(《明史紀事本末》)

在張居正看來,讓神宗嚴格規範自己,勤儉節約、勤奮好學是為他好,卻從未想過被拚命壓抑個性的神宗在日後失去約束的時候,會不會反彈上天?他從不這樣想,神宗的母親,也更是不會這樣想。

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她與張居正的態度達到了高度統一。

《明神宗實錄》中有記載,在神宗17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太監們一塊兒喝酒唱歌(按照古代的要求來說,17歲已經到了可以喝酒的年齡),醉酒之後的他想要當一次歌手導師,就拉著小太監問他會不會freestyle,非要他來唱一段。

小太監:“皇上,奴才……奴才沒有freestyle。”

神宗:“朕宣布你——死亡!”

說完,神宗就提起劍準備砍了小太監。

小太監當場蒙掉:皇上,您怎麽不按套路出牌啊。

還好有人在旁邊幫忙,這才隻砍了頭發。

馮保一見神宗發起瘋來了,立馬就將這件事告訴了李太後。太後一聽,讓人立刻將神宗帶過來。

神宗醉醺醺地看著李太後:“欸,我怎麽看到了兩個母後……”這樣一想,他頓時嚇清醒了:兩個母後太可怕了!

李太後:“喝酒、砍人,你下一步要做什麽?放火燒宮嗎?”

神宗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一個,聽著李太後罵了整整兩個時辰。罵完之後,李太後覺得有些累,於是回去休息了一會兒。中場休息完畢,又重新回來罵這個敗家玩意兒。

神宗實在是受不了了,哭唧唧地說:“媽咪,我錯了,以後我再也不敢了。”

李太後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將一本《漢書》丟到他麵前:“別哭哭啼啼的,讓人心煩,翻到《霍光傳》看看。”

神宗抽了抽鼻子,可憐兮兮地翻開書,突然想起了關於霍光(西漢權臣)的這段曆史:霍光他廢過皇帝!

小皇帝冒起一身冷汗:我身邊不是也有一位霍光嗎?媽咪這是要廢我的意思?

“媽咪,我錯了,我真的不會這樣做了……”神宗又開始哭起來,而且更加賣力,梨花帶雨的好不淒慘。

李太後:“原諒你也可以,不過你得寫個檢討,讓哀家看到你的誠意。”

納尼?神宗懵了,他都是十七歲的皇帝了,在這群宮女麵前哭哭啼啼丟人也就算了,現在還要丟臉丟到全國去?(當時皇帝寫的檢討叫做“罪己詔”,要做成通告,發布在全網各大主流網站,並且置頂一個月。)

不寫,打死都不寫。

“孩子沒有教育好,當老師的我也有責任。”張居正站了出來,“不如由我來寫檢討吧。”

最後,這場鬧劇還是以張居正代神宗寫檢討而收尾。

張居正對神宗的教育可謂盡心盡責,而且對國家也是嘔心瀝血。當時神宗繼位之時,國家已如在風雨中飄零許久的破船,破舊,甚至不堪一擊。

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原因有三:一是賦稅重。一直以來,苛捐雜稅五花八門,百姓負擔重,為了逃避交稅四處逃跑,國家交稅的人少了,生產力也下降,國家能夠有錢才怪。

據有關資料顯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尚有857萬餘頃田土,1065餘萬戶人家,6054餘萬口人記錄在案。而從洪熙元年(1425年)起,全國卻一直隻有400餘萬頃田土,990餘萬戶人家,5000餘萬口人記錄在案。短短幾十年時間,田土減少400餘萬頃,戶減近百萬,人口減近千餘萬。除了記錯、豪強隱瞞,農民逃亡應該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問題其實很早就有:

民避賦役,多為僧尼,至二百萬人,寺有三萬餘區。(《魏書》)

為了避免交稅,當時眾多人都直接選擇出家。(真是機智的少年們。)

你問為什麽不去收有錢人家的稅,很好,很聰明。但是根據當時的規矩,隻要家裏有人考上功名,就可以免除賦稅徭役。就算家裏沒有一個考上功名的,人家也可以通過賄賂來隱瞞真實的土地情況。

有錢人: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第二呢,是政府開銷大。當時的明朝與蒙古族的關係不太友好,時不時就幹上一架,而打架是個耗錢的事情。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得朱元璋背鍋。當時他擔心那些皇親國戚不安分,所以不給他們權力,白白養著他們。一開始幾十人一百多個人,國家還是養得起,但是到了後期,人數暴漲幾十倍……數量實在可怕,真的是要將他們明朝吃窮。

第三呢,是當時貪汙嚴重,比如嚴嵩被抄家時家裏有黃金30萬,白銀200萬兩。

嘉靖帝:比朕小金庫的錢還多!可惡!

當時國庫裏都隻有10萬兩,由此可見明朝是有銀子的,就是銀子不在國庫。

就在這種國家存亡(要窮死)之際,張居正提出了改革。

他下發的第一份文件為《一條鞭法》,又名《稅收製度改革》,內容如下:

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並為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明史》)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今年收稅不亂收,上交銀兩就夠了。因為在朱元璋時期,經濟不是很發達,農民手上有什麽,就上交什麽。他們交出的東西國家不一定需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等到了明朝後期,經濟發達了,農民手上的錢多了,就可以直接用錢來代替物品上交。

以前的稅收名目多,現在統一了,農民少花錢,國家多賺錢,省去中間商賺差價。

不得不說,張居正還是很有商業頭腦的。

在他的政策推行下,當時空空的國庫暴漲,一下子就有了400萬兩銀子,不僅為萬曆三大征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更為這個破舊的王朝續了一口命。

在張居正離世前,北京糧倉的糧食夠吃九年,穩定的小金庫(不是緊急情況不亂動的倉庫)裏的存款有600多萬兩銀子。太仆寺保存到400萬兩,南京庫房增加到250萬兩,廣西、浙江、四川省庫平均存款在15萬至80萬兩之間。

真的是很厲害了。

在當時,還發生了一件知名度不高,但卻讓人倍感驕傲的事情。嘉靖年間,倭寇經常來犯,嘉靖帝一聲令下,抗倭模式開啟。不過這也隻是停留在打打小怪的程度上,戰爭真正進入**時期,還是在張居正改革的時代。

早在成化正德時期,造船是不受國家支持的,甚至船造得太大了都是要掉腦袋的。當時倭寇和葡萄牙的戰船都是完虐大明水師,明朝戰隊一直都是完敗戰績。

直到張居正改革時期,國家鼓勵製造巨型戰艦,大明水師滿血複活。當時有體型巨大的一號福船和蜈蚣船,名聲響徹海外。一號大福上有千斤重型炮,火力升級,敵人看了是要繞道逃走的。當時的大明水師稱霸東亞海洋,可以說是無人能敵。

在後來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強大的大明水師也是完爆日本隊,威風得不得了。

張居正辛勤工作,“以天下為己任,不畏譏彈,敢於擔當”,他的改革拯救了當時的明朝,但也是因為改革,他一步步走入黑暗,並在黑暗中沉淪、分裂……

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

張居正死後,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諡“文忠”。

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是不是覺得很有麵子?

但別急著下結論,這裏還有一個“但是”——

在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神宗就派人抄了他的家,並奪取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開棺鞭屍,而他的家屬或餓死或流放……

張居正:我的棺材板快壓不住了!

確實,要我是張居正,肯定也按捺不住了。想想當他在世的時候,師慈徒恭,兩人還一起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一起看星星,一起吃麵……

呃,是不是有什麽東西亂入了?

不,你沒有看錯。在萬曆二年五月,張居正就與神宗一起吃過麵,而且還是皇帝親手煮的麵。

辛巳,上禦文華殿講讀時,輔臣張居正偶患腹痛,上知之,手調辣麵一器以賜,並輔臣呂調陽各賜金鑲牙箸一雙同食。(《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張居正:是啊,當年臣腹部疼,皇帝還親自為我調好佐料,沒想到人一死,就不值錢了。難道當年那些回憶都是假的麽?我不信不信不信!上次臣生病之後,皇上還讓群臣跟著一起祈福,他這麽關心臣,肯定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

張居正一直都記得,有一次他生病了,明神宗知道這件事後專門派人來問他的病情,還送了許多銀兩給他。明明是那麽節儉的孩子,對他卻異常大方,還讓群臣一起為他祈福。這樣的殊榮,說起來都像編造,但這都是真的!

是的,都是真的,神宗尊敬張居正的時候是真的尊敬他,而恨他的時候,也是真的恨他。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奪情”事件開始說起。

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明朝是一個非常注重孝道的朝代,認為不能盡孝何來忠君。所以按照當時的規定,張居正要回老家守製27個月,期滿之後才能重回朝堂。

張居正本該回家的,但是問題來了:當時的神宗才十五歲,哭唧唧地拉著他的衣袖不讓走。內閣之中也沒有合適的人來代他執掌政務,而且如果他真的走了,等兩年之後再回來,五年的辛苦運作豈不是全都付諸東流?

不能走啊,不能走。

但是不走的話,就會落人口實,當初他的新政動搖了一些人的利益,這些人抓住機會肯定會瘋狂踩他。雖然皇上不會聽信他們的話,但是留給後世的名聲不好啊。

身居高位,用千萬人阻擋俱往矣的氣勢來改革,為的是什麽?不就是留個好名聲麽。不對,是為國效力。

如果,現在自己一走,那些反對的人肯定會盡情造作,恢複舊製。

不可,不可。

張居正也很苦惱啊。

不過這事情也不是沒辦法解決,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奪情”。奪情的意思是皇帝站出來阻止大臣回家丁憂。丁憂隻是家事,在國事麵前理應讓步。這種事情在曆史上也曾有過:成化二年,朱見深二十一歲,國家也沒發生什麽大事,但是人家喜歡首輔李賢,硬是不讓李賢回家,當時也沒人敢瞎說什麽。

於是,當張居正交出想要回家的申請時,神宗拒絕了:師父不能走。

隻是這樣肯定不能堵住眾人之口,於是張居正再次情深意切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回家的心情。

神宗自然是拒絕。

等到張居正第三次提交申請時,小皇帝差點在朝堂上哭出來說不能讓他走了,也是給足了張居正麵子。

但是有人就是不給皇上麵子,還是瘋狂上疏:皇上啊,禮法不能丟啊,怎麽能讓張居正留下來呢?若是您執意如此,老臣就不幹了!

神宗:好的,朕恩準了。

大臣們:???

這樣鬧下去也不是辦法,為了堵眾人之口,張居正決定無薪加班,而且還不參加任何喜慶的活動,等到第二年一切走上正軌,他就回去葬父。

神宗:好的,好的,隻要先生不走,說什麽朕都答應。

張居正以為這件事到這裏也算了結了,但沒想到那群人根本不放過他。更過分的是,站出來diss他的居然是他的學生,這在尊師重道的明朝曆史上可算是頭一回。

他的學生為什麽反對他呢?當時反對張居正的人可是沒有好下場的。難道他們有受虐傾向?

不不不,其實反對張居正的人雖然沒什麽好下場,但是人家可以蹭熱度啊。

當時張居正奪情之事紅遍整個網絡,但凡與這件事有一點關係的,全都上了熱搜前十。隻要他們站出來反對張居正,“公正學生上疏痛訴,隻為讓師父回心轉意”這種話題就會噌噌地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了。

張居正:這些心機學生!老夫的這一口血……

當時學生的反水確實給張居正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原本他的改革就不被世人看好,在反對和指責聲中踽踽前行的他本以為至少還有那群學生是他堅實的後盾。他們會將他的思想傳遞下去,明朝還有救。但沒想到,在背後給他N箭的竟然是這群白眼狼。

而且,那些大臣們,竟然逼到了他家!這是要他死啊,他們就這麽容不下他?

跪在地上四處尋找刀的張居正痛哭流涕:“你們殺了我吧!殺了我吧!”

張居正一直都是一個克製、理性的人,他講究自己的穿著,在意自己的形象,而在最後一刻,他徹底崩潰了,沒有了形象,也沒有了尊嚴。

他欲真心待眾人,沒想到眾人隻想讓他死。

從那一刻起,張居正心如死水。

來吧,盡情地浪吧。

奪情事件之後,秉著破罐子破摔的原則,張居正開始了**的生活。在江陵,他花費二十萬兩白銀建造太師府,神宗為了表示支持,還親自為他寫了堂匾、樓匾、對聯,而且還拿出一筆內帑,作為建造資金。

眾臣們:看來他這是倒不了啊。

有“眼色”的一群人紛紛學著皇帝的樣子,帶著禮物前往張府。

張府仆人:不收不收,我們家老爺最討厭受賄了,他清正廉潔,銀子禮物什麽的都拿走。

張居正:不收如何安他們的心?收著!

張府仆人:這……這不是我們家老爺……

做官前,張居正家中隻有田地數十畝。他死後被抄家時,抄出黃金2400兩、白銀17700兩、金器3710兩、金首飾900兩、銀器5200兩、銀首飾10000兩,另有玉帶16條,良田800萬畝。而他身為一品大員,月俸不過87石米,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來,也隻有兩萬兩白銀。

顯而易見,張居正貪汙了。但是,這數量與神宗想得相差甚遠。張居正就算再瘋狂和精分,他也不會像嚴嵩一樣毫無顧忌地貪汙,畢竟他的心中還有一杆秤,他的心是偏向百姓的。

到了回家葬父的時候,真定知府錢普派人給張居正送上了一頂三十二人抬的大轎。

這頂轎子夠張居正吹一輩子了。在當時對轎子的大小是有規定的: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明史·輿服誌一》)

超過八個人抬的轎子是違反規定的,而張居正的這頂轎子,更是前所未見,稱得上是全球首發豪華版第一大轎:前麵是起居室,後麵是寢室,兩邊還有走廊,專門有童子在一旁伺候。

又造步輦如齋閣,可以童奴,設屏榻者。(《萬曆野獲編》)

張居正:真是有前途的小夥子。

在這之後,張居正經常坐著這頂全球首發豪華版第一大轎四處秀,美名曰“下鄉考察”。

當時在回鄉途中,張居正可長了不少麵子。隻要是他所到之處,都安安靜靜,井然有序。百姓們出來跪拜,就連藩王都打破傳統出來迎接。

而他的運氣也非常好,一路暢通無阻,連紅燈都沒遇到一個。

據說當時的官員們知道他來了,都出來相迎,湖廣巡按趙應元因為生病沒來迎接,張居正直接找了個由頭將他貶官。

趙應元:誰知道當官連生病都不行?太艱辛了。

在奪情事件之前,張居正為了避嫌,是不允許家人出去跟官場中人廝混的。奪情事件之後,張居正的兩個兒子去參加會試,直接包攬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當時人們議論紛紛,都覺得其中有貓膩。

今上庚辰科狀元張懋修,為首揆江陵公子。人謂乃父手撰策問,因以進呈。(《萬曆野獲編》)

也有人說是老子出題,兒子去考,所以考得狀元很正常。

張居正(拚命搖頭):才不是,我兒子那是有才。

神宗:老師對朕有恩,朕無以為報,照顧一下他的兒子還是可以的。(光速打臉。)

張居正的兒子(臉紅):憑自己本事作弊的那叫作弊嗎?憑什麽說人家作弊了?

明朝的科舉,考八股文的時候非議比較多,不過出來的89個狀元,很少跟作弊醜聞牽涉在一起。但是因為皇帝的權力大,點狀元都是隨心所欲,所以也會出現像張居正兒子的這種情況。

也有皇帝因為自己的荒唐想法,放棄真正有才的人,比如說嘉慶帝點狀元時,發現第一名叫吳情,當時就把這個人無情地劃掉了。

嘉慶帝:狀元怎麽能夠無情?不行不行。

還有永樂帝,直接將孫曰恭的名字弄掉了,因為他把名字看成了“孫暴”。

拱手抱拳:一個比一個荒唐,在下真是佩服佩服。

再說張居正安葬完父親,讓人將母親接到京城。沿途有人送來綠豆湯和各種精美食物,太夫人吃得那叫一個開心。見到張居正之後還拚命誇獎這人會做事,張居正立馬將此人升遷。

江陵歸葬公還朝,即奉上命,遣使迎其母入京。比至潞河,舁至通州,距京已近,時日午,秋暑尚熾,州守名張綸具綠豆粥以進,但設瓜蔬筍蕨,而不列他味,其臧獲輩(家奴廝役之類)則飫以牲牢,蓋張逆知太夫人途中日享甘肥,必已屬厭,反以涼糜為供,且解暑渴。太夫人果大喜,至邸中謂相公曰:“路煩熱,至通州一憩,始遊清涼國。”次日,綸即拜戶部員外郎,管倉、管糧儲諸美差。(《萬曆野獲編》)

隻要老太太一開心,一個普通的官員就可以升遷,張居正也是很任性了。

當時他的學生見此情景(還有一群喜歡拍馬屁的留在他身邊),也是蠢蠢欲動。好不容易等到張居正生病,大家爭前恐後寫歌頌的文章,並四處為張居正祈福。

當時京城裏幫忙代筆的書生、道士、和尚由此窺得商機,隻盼張居正多生病幾次,他們發家致富就不是夢了。

1582年7月,張居正去世。

神宗從上疏的奏章中知道了自己老師的真實麵目,覺得一直被教導勤儉節約、嚴以律己的自己就像是一個大大的笑話。他憤怒氣惱,感覺自己被背叛,他衝動魯莽,想要證明自己掌握了大權。所以,他第一個下手的,就是曾經最信任的老師……

縱觀張居正的一生,他鞠躬盡瘁,為國家勞心勞力,但是在奪情事件之後,他濫用私臣、任人唯親、收取賄賂……他集多種性格於一身,是分裂的、矛盾的。

而將他逼至於此的,是一心想要改革的自己?是被觸動利益的大臣們?是無法做主的神宗帝?還是本就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

那個因奪情而徘徊的張居正,那個因文官指責而羞憤痛苦的張居正,那個被人逼得無路可走的張居正……在眾多宰相中,他的經曆不是最特殊的,有許許多多與他一樣,因改革背負罵名的,因改革而抑鬱人格分裂的,因改革而下場悲慘的……不過,這些人創造了曆史,並將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