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另一麵

花季般的二十歲,我正在讀大學。某天某個時刻,我與好朋友麵對麵靜靜坐著,沒有人說話,隻是用眼神溝通我們所感受到的。當時我感受到的是孤獨,孤獨……

我感到很孤獨。盡管朋友、愛人、家人都在身邊,但我仍感到孤獨。

當我開始獨居,來到期盼已久的公寓前,把鑰匙插進大門時,因為擁有了自己的小窩,內心湧上一陣喜悅。這個帶躍層的單人公寓是屬於我的世界:這裏隻有我、窗外的樹和我紛亂的內心。

獨處的狀態讓我愉悅,我需要獨處。我潛意識裏仍為內心的混亂無序感到焦慮。某一個深夜裏,我從睡夢中醒來,開始了與小怪物的第一次嚴肅而緊張的談話。我獨自一人,沒有任何支持和幫助。那次對話進行得很艱難。

一段時間後,獨立自主的感覺開始發生變化,我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的獨處帶來的孤獨感變得沉重。

我內心渴望找到一個特別的人,一個能在我艱難的內心覺醒的旅程中,給我溫暖擁抱的人;一個能給我安全感、長久地陪我走下去的人。我幻想一段美國電影式的邂逅:她和他在飛機上偶然相遇,他們馬上就發現對方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愛侶,於是他們迎來了美妙的人生。但是,我越努力尋找,越是失落、失望。每次幻想破滅之後,隻有孤獨在家裏等著我。

我一直都不太相信“你必須學會獨處”的觀點。雖然有的人性格內向,但我們是社會動物,我們依賴人際關係而生活,正因此,孤獨也許有好處,可它的危害絕不能被忽視。它會使我們封閉自己,會激化我們憤世嫉俗和自私的一麵。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在某個時刻有所頓悟:如果我無法從孤獨中走出來,至少可以找到它存在的意義;如果它注定與我長久相伴,那麽我必須摸索出更好的共處之道,學會吸收孤獨的養分,而不是讓孤獨來毒害我。

這條路並不容易,我仍然在努力前行。這個認知讓我學會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我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減少孤獨的負擔,還學會了讓負擔為我所用:去尋找其他人,克服我內向的性格。因此我學會了很多,比如向他人敞開心扉。

孤獨使我能夠更多地享受我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也促使我去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本身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孤獨讓我感知到我身處人群中時無法感受到的情緒,探索隻有在獨處時才能接觸到的自己的另一麵。現在,如果孤獨很久都不來探望我的話,我甚至會想念它!

當然,我並不是說孤獨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它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難以估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你信任它一點,並努力克服常常隨孤獨而來的懶惰,就會發現孤獨也有珍貴的、有啟發性的一麵。如果不加以探索,那真是太可惜了,甚至可以說,不去探索它,你將會後悔,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究竟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支配。

最後,誰知道呢,也許美國電影式的愛情幻想最終會成真,那麽所有令人不舒適但著迷的孤獨感,可能會一瞬間消失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