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 2 情緒小怪物和生活 小怪物和生活

精神病理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曾經寫道:“生活就像一台離心機,你自己決定你在其中是被摧毀還是被雕琢。”

我曾經堅信,人的一生必須有所成就,必須要達成宏偉的目標,完成偉大的事業,取得輝煌的成就。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認為人生不能僅僅隻是混亂、無意義的事件的集合。我應該有夢想!我確實也在某個時間節點找到了夢想,它美麗、燦爛而遠大,我相信我一定能實現它。直到有一天,關於夢想的一切都崩塌了,我因此失去了親密的愛人,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更嚴重的是,我失去了對自己和一切的信心。

在這種情形下,2015年7月的一個清晨,我走出公寓的閣樓,吃完早飯,背起背包,踏上了前往聖地亞哥之路。

有的讀者可能不了解,聖地亞哥之路是一條朝聖之路,終點位於西班牙聖地亞哥市。自從公元9世紀,這裏發現了聖雅各[1]的墓穴後,就逐漸形成了一條通向此處的朝聖之路。聖地亞哥之路有很多路線,其中最著名、旅客最多的一條路線,沿著比利牛斯山脈一直延伸到加利西亞,全程約800千米。聖地亞哥之路每年都會吸引超過20萬朝聖者前來朝拜,其中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徒步。

我很多年前就聽過這條朝聖之路,雖然神往已久,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前往那裏。我總是覺得我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動力和勇氣。

直到2015年,我終於啟程了。

我從布爾戈斯市出發,隨後的25天裏,我步行了約600千米。

出發時我獨自一人。

小怪物在內心深處陪著我,但他當時還沒有演變成現在我筆下描繪的樣子。我們還處在無法溝通的階段,我沒法理解他,他也沒法向我展示自己。

這是“抑鬱質”[2]的消極麵正在作祟,這是一個沉重的階段。

還沒有被我接受的小怪物一直折磨著我的內心。路途中我常常拷問自己:“誰讓我這樣做的?這樣做值得嗎?”

即使這樣,我也不想放棄這段旅程。不過,當時的我確實也不明白走完旅程的意義何在。在我視為精神支柱的人生規劃崩塌後,生活中的一切都變得沉重、艱難和殘酷,我不管做什麽都無法真正地感到快樂。

剛開始走聖地亞哥之路時,每天早晨醒來,我的感受都差不多:4點半左右被鬧鍾叫醒時,兩腿依舊酸痛,而起床後還將麵臨20千米到25千米甚至30千米的步行。

這種感受太糟糕了。我記得那一陣子,我每天醒來都會躺在**思考,要不要訂當天第一班機票飛離這裏,然後就這樣想上好幾分鍾。

旅程的開頭實在令人沮喪。

但是接下來,有一些美好的事發生了。

當我躺在床板上,盯著上鋪,努力打起精神,積攢起床的動力時,各種聲響組成的小型“交響樂”已經開始演奏了:鬧鈴聲、打開睡袋拉鏈的聲音、腳踩在地板上發出的咚咚聲、淋浴間傾瀉而下的嘩嘩水聲……還有大家的歡笑聲、說話聲。這邊一句西班牙語的“早上好”,那邊一句意大利語的“再見啊”,我內心的空虛被填滿了。

好像世界在用各種聲音對我說:“快起來吧,你並不孤單!”

這不是輕易能體會到的。我曾經決定孤身一人踏上旅程,當時因為想要獨處,或者說隻能獨處,我內心的小怪物還未轉變成現在我畫筆下的樣子。幸運的是,我很快就在旅程中領悟,即使我們堅信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但生活卻是由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構成的。

踏上旅程的第三天,走了28千米後,因為他人施以援手,我才能步履蹣跚地繼續前行,而不是筋疲力盡地放棄。

正是因為得到了幫助,當我患上肌腱炎時,才能得到救治,沒有因為受傷而放棄旅程。

正是因為得到了幫助,當我因食物中毒引起發燒、渾身酸痛無力而無法出門時,我才能安心休息,甚至還吃到了當地特色美食—— 檸檬飯,這一美味在之後的旅程中拯救了我的胃。

人是一切。

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就是一切。

我們以為人是可以完全獨立的,能自我滿足,對他人不屑一顧,但是終有一天,我們再也無法獨自勉力支撐這樣的生活。到了那時,能夠向我們施以援手、拯救我們的生活的,恰恰是身邊的人。也許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也許是素昧平生的人。他們就是生活為我們選擇的幫手:世界上其他的人。

這是我在旅途中的第一個感悟。而另一個感悟,則是關於失望這種情緒的本質。

起初我懷著尋求救贖的念頭,踏上了朝聖之路。但我並不知道怎樣尋求,也不知道這一路上我會遇到什麽。也許朝聖之路會改變我對人生的看法;也許會有奇跡發生,讓我擁有嶄新的夢想和不同的命運。總之,當時我認定曾經的夢想已破滅,再也不會有機會實現了。

我試圖找尋人生的新出路,我渴望獲得指引。

最終,我什麽都沒有找到。

然而,某天早晨,朝聖之路對我“說話”了。

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在黎明時分出發。空曠的荒野上,我是那條小徑上唯一的行人。

踏上旅程以來,盡管我見到了很多美麗的事物—— 原野、花叢和天空,認識了新的朋友,擁有了很多美好的瞬間,還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身體(畢竟體力和耐力是旅途中唯一真正可以依賴的東西),但我還是能夠感覺到,內心巨大的空虛始終無法填滿。

因此,我的怒火和煩躁難以遏製。

我忍不住問自己:“我為什麽要來這裏?我根本沒找到我想要的東西!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卻什麽也沒有改變,這麽做值得嗎?”

思緒在腦海裏翻湧,我陷入恍惚,耳中隻能聽見富有節奏的腳步聲,眼中隻能看見腳下的路。然後我突然聽到心中有一個聲音說:“你無須再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因為你正在這條路上。”

在那一瞬間,我猶如醍醐灌頂,一個嶄新的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也許,之前那幾年的經曆並不意味著我是徹底的失敗者。

也就是說,我以為我搞砸了一切,但其實沒有。我不必刻意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因為我正行走在這條路上。我們從未步入歧途,因為我們腳下之路就是正確的路。

我唯一的錯誤在於,對某些事物抱有執念。我太想要得到它們了,並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以至於認定一件事之後,就認為它應該按照我設想的軌跡發展。

我花了很多年才看清這種認知的錯誤。回顧自己的人生,還能相信自己,相信所經曆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這並不容易。因為有時你看不透、理解不了自己曾經經曆的一切有什麽意義,甚至還會因為過往而倍感痛苦。

如果我們天真地以為,生活必須按照我們設定的規則運轉,那麽當人生的走向與我們的計劃、期待和夢想背道而馳時,我們會想:哪裏出錯了呢?我們試圖在他人身上、在社會中乃至在我們自身尋找錯誤的根源。

這時我們往往忘記了,也許唯一的錯誤是,我們竟然認為命運可以由我們預設。

真正的自我,永遠無法在一帆風順的生活中完全顯露。如果不經曆數次沉痛的失敗,我們永遠也看不到深藏的那部分自我。

生活的廣闊、宏大和複雜,我們憑借個人的認知難以窺其全貌。我們不能指望自己全知全能,能準確預測世事運轉的方式、預見事物發展的動向,能讓生活永遠按照我們所規劃的那樣運轉(如果能做到,這自然是最好的了)。

在失望的陰霾籠罩之下,隨之而來的痛苦把我們的心撕成兩半。但是,我們必須給生活一些時間,好讓它向我們展示,即使眼前的路很艱難,但其中蘊含著深意,我們隻能慢慢去領悟。人生的旅程中,如果我們迎麵遇上了寫著“你不行”的路牌,不要著急,在另外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寫著“你可以”的路牌,隻要我們擺脫自己為生活設下的束縛,就一定可以找到。

現在,當我覺得生活很困難時;當我在困境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時;當我遭遇危機,懷疑生活的意義時;當我感覺小怪物也無法給我啟迪時;我總會想起朝聖之路上的最後一天。清涼的海風吹拂,我沿著海岸漫步時不斷問自己:“這麽做值得嗎?”最後,我終於能夠發自內心地回答:“是的,這段旅程很值得。”

[1] 基督教聖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

[2] 抑鬱質的人一般表現為行為孤僻、不太合群、觀察細致、非常敏感、神情忸怩、多愁善感、行動遲緩、優柔寡斷,具有明顯的內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