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和小怪物有何不同?

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每個人的心中都遊**著兩個可怕的存在:小怪物和黑暗。當然,也存在著其他好的或不好的事物。

我們內心的小怪物,是自我的一部分,是我們自身不被接受、不被理解和不為人知的部分。那是我們內心的陰暗麵,是我們真實人格中的無人區。它不為人所知,也無法用同樣的語言與我們交流。

雖然小怪物看起來可怕、邪惡,但他實際上會向我們發出正麵的提示,因為它是我們本質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像是未開發的礦藏,其中蘊含美和天賦,以及最重要的特質。而我們的特質想要被發掘出來,隻能依賴於自我和內心進行充分而深刻的對話。此外,我們的內心還存在著“黑暗”。我無法定義“黑暗”,心理學史上充滿了關於它本質的探索,雖然沒有定論,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的內心不僅會接收到小怪物的提示,還會被詆毀、貶低、傷害和破壞的“聲音”所侵入,這些就是黑暗的聲音。

黑暗往往是因外部貶低所導致的,諸如“你應該更努力一些”“你的能力不足以完成這項工作”“你的水平不應該隻是這樣”,這樣的話語帶有黑暗的力量。如果聽從這些“聲音”,感到愧疚並隨之改變,那麽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將會隨之降低,人也會越來越脆弱。

小怪物與黑暗的區別在於他們帶來的影響,或者說我們隨之發生的變化。與小怪物對話,他會改變。小怪物會因為受到撫慰而平靜下來,改變與我們的溝通方式,掀開誤解、自貶和各種恐懼編織成的毯子,把他為我們守護的寶物顯露出來。但是與黑暗對話,會讓我們改變,使我們慢慢變得更不自信、更脆弱、更自卑、更不敢自己做決定。

與小怪物的對話給我們帶來生命力。與黑暗的對話則侵蝕我們的生命力。有很多學術流派都在探索相關的理論,用以區分這兩者,比如一些心理治療學派、跨神學領域的靈性流派等。

事實上,兩者的邊界非常模糊。小怪物和黑暗就存在於那裏,在我們的心理世界中。這裏的“心理”可以理解為這個詞的詞源本義,即人的“靈魂”。

因此,我們要分辨在靈魂中、頭腦中和我們的心中說話的兩個聲音,從而了解哪些聲音應該被傾聽,哪些聲音可以與之對話,哪些聲音應該被忽視,以避免自我的墮落,因為正如尼采所寫的:“與怪物鬥爭的人必須防止自己成為一個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