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和尚當經理

(1)

每當有月的晚上,釋懷方丈總是要到竹林精舍散步,也是一種參禪吧。

臘月十五的晚上,圓月高掛,月明如鏡,月光朗照在竹林上,疏影如畫。

我陪釋懷方丈來至竹林精舍,兩個人邊走邊談,很是愜意。

我想趁這個機會把自己的打算告訴方丈。

我說:“方丈,我想和一個老板合作,在麗江古城開餐飲店。”

方丈一聽,很是驚訝,他停下腳步問:“什麽?在城裏開餐飲店?”

我點點頭道:“是的。”

方丈說:“出家人是持金錢戒的,你開餐飲店,整天和錢打交道,這不是破戒嗎?長期以往,還談什麽修行啊?社會上人看到和尚開飯店,會有什麽評價?這些,你想過沒有?再說了,我們禪定寺向來堅守佛教正統,這是我們寺廟的信仰,也是我們寺廟不同於別的寺廟的地方,如果禪定寺的和尚都去經商了,還到哪兒去找佛教信仰呢?這樣的話,正統佛教不真的式微了?”

我說:“方丈何必如此消極地看待問題呢?同一座大廈,可以把它變成歡場,也可以把他變成道場;同一個瓶子,可以成為墨水瓶,也可以成為開水瓶,還可以成為白酒瓶、啤酒瓶、可樂瓶;同一把刀,可以是菜刀,也可以是屠刀……這說明什麽?說明事物的性質取決於使用者的指導思想。飯店也是這樣,飯店的性質取決於經營者的指導思想。俗人開飯店,飯店就是個供人啖腥食肥、飲酒作樂的場所,出家人開飯店,我可以把它變成弘經演教的道場,外殼是飯店,內核是佛教。我開的是粥道館和茶道館,粥道、茶道和佛道本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喝粥的人多了,酗酒的人就少了,喝粥可以養生,酗酒必定亂性。品茶就更不用說了,自古就有茶禪一味之說,而茶道宗師陸羽,更是達到了以茶通心、以茶開悟的禪境,粥、茶、佛自古就是一家嘛,三位一體的。”

“開飯店免不了要和錢打交道,你怎麽處理經濟問題呢?”方丈問。

我說:“我和錢不打交道!我和一個姓曹的老板合作做這件事,由他投資,由他收益,由我經營,由我管理,但我不管錢,不管賬。也就是說,他出錢,我出思想。最後的結果是他賺了錢,我弘了道,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這是雙贏的結局啊!”

方丈終於點了點頭,哦了一聲。

方丈問:“那你怎麽做到讓他賺錢,讓你弘道呢?”

“我的目標顧客是那些對佛教有興趣的人,我的經營特色是用佛教的方式開餐飲店。我要讓善男信女們不必爬山進廟,就能感受到濃鬱的佛教氛圍,就能領悟佛道,甚至得到高僧大德的開示。說具體點,我會在餐飲店裏放佛像和法器,放佛教音樂,請小和尚誦經,請大和尚說法,給顧客講佛教故事,給他們解答人生疑難。讓顧客在喝粥品茶的過程中,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受到熏陶,感悟人生,明白佛道。而且我們保證價格上比一切酒吧都便宜,我的目的就是和那些烏煙瘴氣的酒吧一比高下!我就不相信我就競爭不過那些東西死貴、隨意宰客的酒吧!我有競爭優勢,我的競爭優勢,一是佛教特色,二是價格低廉。”

方丈這下笑了起來,他拍拍我的胳臂,說:“我,聽說你以前是外企的銷售部經理,怪不得對經商這麽在行,說得頭頭是道的。你的想法不錯,我全力支持!”

我說:“您隻要在政策上和人力資源上支持我,我就感謝不盡了!尤其是人力資源方麵,因為,我開粥道館和茶道館,為確保佛教特色,裏麵的員工全是和尚,從迎賓先生到店小二,從廚師到大堂經理,都得是和尚。這些和尚從哪裏來?當然從禪定寺來,也就是用本土員工。”

方丈背著手,低著頭說:“行!到時候我給你。”

(2)

翌日上午,我正在自己的寮房裏看書,曹老板來了,我連忙讓座、奉茶。

曹老板說:“法師,我專程來和你商量開店的事。”

我問:“決定好了嗎?”

“決定好了,事不宜遲,馬上就幹!店麵我已租好了!”

“店麵都租好啦?太好了!你的效率真高!”我不由得對曹老板豎起了大拇指,“曹老板,你真是做事情的人!”

“我租來的這家店麵,本是家快餐店,生意不好,停業了,現在房東把它租給我。”曹老板說,“我去看了一下,裏麵的設施很不錯,古典、雅致,我相信,你要是看到了,也一定會喜歡的。”

“位置怎麽樣?”

“位置還好,不算偏,在古城西頭,旁邊有條河。”

“很好。”我說,“曹老板,近幾天我都在思考我們開店的事,我有幾個想法,想說出來,征求你的意見。”

“盡管說吧。”

“第一,我們先開粥道館,後開茶道館,粥道館我們要搶在春節前開業,開業時間定在臘月二十四,茶道館的開業時間定在明年正月十五。第二,考慮到麗江古城到處都是水,粥道館的名字就叫臨水粥道館,茶道館的名字就叫臨水茶道館。第三,不舉行開業典禮,做事張揚不符合佛道。第四,開業後,價格隻可偏低,不可偏高,薄利多銷。第五,粥是很平淡的食物,但花樣多了,就能實現平中生奇,就能吸引顧客。所以粥的品種一定要多,以確保生意紅火。第六,粥道館隻提供晚餐,營業時間從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第七,粥的口感要好,有好口感才有好口碑。第八,我們倆必須要簽訂協議,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你是投資方和收益方,賺了錢是你的,賠了本也是你的,我是且僅是經營者和管理者。經營權和所有權要嚴格分開,你隻有所有權,沒有經營權,我隻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你的目的是盈利,我的目的是弘法。我的建議就這八條,你答應不答應?”

“全部答應!就按你說的辦!”曹老板回答得非常幹脆。

曹老板是個非常爽快的人,當即就和我簽訂了協議書。

中午我留下曹老板在禪定寺吃齋飯,讓他和廟裏的和尚認識一下,我說:“這些和尚,將來都是你手下的員工,都是給你打工的。”

飯畢,曹老板帶我去看了看所租的店麵,店麵位於繁華街市的西端,總體上給我的感覺非常好,裝潢古色古香的,用具很齊全,擺設很配套,整個環境非常幽雅。

我陪曹老板到一家佛教法器專賣店選購佛像,最後曹老板用高價買下了兩尊柚木塑造的菩薩像,一尊是釋迦牟尼佛等身像,一尊是觀音菩薩等身像。

曹老板問:“除了買佛像,還需要什麽?”

“買幾件法器,比如木魚、罄、幡、幢、香爐,買幾盒佛教光盤,另外把音響調試好。”

我所說的,曹老板都一一照辦。這樣,開粥道館的硬件基本備齊了,隻等吉日開業。

(3)

禪定寺為表示對粥道館的支持,特自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專門召開全寺和尚大會。

會議在禪堂召開,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方丈、維那、首座、監院。會上,方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我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並對粥道館和茶道館寄予厚望。我在會上對粥道館項目做了詳細說明。

我說:“我們經營粥道館可以說是義務勞動,因為我們不取一分錢的工資,也不在粥道館吃一頓飯,粥道館是晚上開業,可我們禪定寺僧人正常情況下是不吃晚餐的,午餐在寺裏吃。那我們是不是一無所獲?當然不是!我們不但能做到有所獲,而且有大利益!我們以自己的勞動無償為眾生服務,這是力布施;我們在粥道館裏為眾生說法,為他們開示,這是法布施;在粥道館,可以結識大批信眾,這是結緣;喝粥的人多了,酗酒的人自然就少了,因酒傷身、因酒亂性的事也就少了,社會就會趨向安康、和諧,這是利生;把飯館變成道場,弘揚了佛法,這是功德……所有這一切,無不是在增加我們的福德,讓我們造善業,消惡業,從而提升修行果位。”

讓我欣慰的是,會後,禪定寺同修對粥道館的事兒頗感興趣,都積極報名參加,尤其讓我欣喜的是,兩個會廚藝的比丘也報名了――他們倆可會熬粥了!

另一件事,組織全寺和尚上街托缽行腳,做一次佛教特色的宣傳。那日,僧人頭戴鬥笠,身披衲衣,手捧黑缽,呈一字形隊列,踏著穩健而安詳的步伐,攝心斂目,口誦咒語,沿著古城的主要街道走了一圈。他們的黑缽上都寫有禪定寺字樣,每個僧人左臂上都別著一個碗口大的牌子,每張牌子都寫有一個字,從頭至尾,連起來是:臨水粥道館,首家佛教特色餐飲店,臘月二十四傍晚開業,開業當日,提供免費晚餐。托缽化緣,引起了許多人的圍觀,有抱著幼子的少婦,有滿臉稚氣的學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有少數信徒,竟在路兩旁對僧人跪拜――其虔心真令僧人們感動。

這次托缽行腳,在古城裏引起轟動。有來麗江的外地記者看到僧人托缽行腳,感到好奇,竟在報紙上報道了,還配了圖片,無意中幫我宣傳了臨水粥道館。起初曹老板想在麗江電視台做宣傳,給我否定了,我說做電視廣告,要花錢,效果未必好,動用禪定寺的和尚做宣傳,分文不花,反響巨大。

開業那晚,臨水粥道館佛香嫋嫋,佛樂飄飄。兩尊佛像肅立在大堂上方。我請來了麗江各大寺廟的住持,以及麗江市宗教部門的有關人士,慕名而來的民眾絡繹不絕。所有的和尚服務員,都穿著嶄新的僧衣,熱情地迎接每一個來客。

我本來不主張開業搞什麽儀式的,但在曹老板的一再要求下,粥道館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開業典禮,典禮就兩項:第一項,就是曹老板給我頒發經理聘任證書,並麵對全場宣布我為臨水粥道館經理;第二項,是和尚唱經。整個典禮沒有放鞭炮,沒有放煙花,沒有請領導講一大堆廢話。

粥道館的碗全是托缽僧用的黑瓷缽,和我化緣用的缽一模一樣。

我為食客提供了幾十種粥品,諸如:白米粥、綠豆粥、赤豆粥、芋頭粥、芝麻粥、八寶粥、香菇粥、銀杏粥、牛奶杏仁粥、農家炒米粥、紅薯雞蛋粥、蓮子桂圓粥、柏子仁粥、小米棗仁粥、胡蘿卜酸奶粥、番茄粥、裙帶菜紅蛤粥、老火靚粥、雜穀粥、五仁粥、黑米粥、鮮菇粥、陳皮白米粥、紅豆糙米粥、綠豆紅米粥、麥片粥、玉米粥、臘八粥、豆奶白米粥、順德無米粥、杏仁糯米粥、荷葉粥、栗子粥、梨子粥、**粥、豆腐粥、雞蛋粥、胡桃粥、幹酪粥、豌豆粥、蘋果麥片粥、土豆粥、皮蛋粥、銀花粥、桔皮粥。

顧客從沒見過有這麽多花樣的粥,恨不得把所有種類的粥全嚐一遍。我就發現有幾個顧客,他們先是在館中喝了幾碗粥,然後出了門,到廁所裏撒了幾泡尿,又跑回來接著喝――反正不要錢。

開業日,不僅顧客喝粥不要錢,而且在他們離開時,為了結緣,我給每個小孩贈送一串桃木念珠,給每個大人贈送一本佛學書。當然,這些贈品都是有錢施主捐贈給禪定寺的,我也沒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