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非袁不可

“辭官?”郭嘉見文若一臉憤懣,猜測道:“莫不是文若兄得罪了天子?”

“不,是我主動辭的,這一個小小的守宮令對我荀彧來說也算不了什麽。”話音剛落,荀彧拿起酒壺,斟滿了酒。

“為什麽?這好歹也是條出路啊。”

“我是看不慣那董卓的做派!”說話間,荀彧喝幹了杯中的酒:“賢弟有所不知,自我被推舉孝廉,當了這守宮令,朝中便出了大事!那董卓仗著重兵在握,另立新帝,自命為相國把持朝政。每日上朝見陛下非但不拜,竟佩劍示威,視禮法於無物。朝野上下敢有異議之人,盡被他當場斬殺。自他執政以來,可謂是朝野蒙難,民不聊生!”話音剛落,荀彧右手握拳,使勁砸向書案。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我清楚啊!文若兄。”郭嘉一口飲盡杯中的酒,長歎一聲。

“想我荀彧,本打算一展拳腳,報效朝廷,誰知這奸賊當道,欺壓百姓。隻恨我不通武藝,不然那執七星刀刺殺董卓的人,便是我荀彧了!”說罷,荀彧長歎一聲。

“那文若兄今後有何打算啊?”話音剛落,郭嘉為荀彧斟滿了酒。

“我打算離開潁川,去冀州。”

“冀州?”郭嘉聽說荀彧打算去冀州,略微吃驚:“我聽聞關東聯軍首領袁紹也在冀州,文若兄難不成想要投奔袁紹?”

“這我還沒想好,不過潁川身處中原腹地,四通八達,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天下間戰事四起,難保潁川不受荼毒。而且冀州的韓馥派人來了好幾次,想要我過去。所以我打算帶著家人去冀州。一來是保家人周全,二來是借董卓潰敗之際,尋良主而輔之,匡扶漢室。”說話間,荀彧的眼神閃爍著興奮的光亮。

“所謂一山難容二虎,韓馥為人膽小怕事,冀州日後定落於袁紹之手,以文若兄之才,怕是袁紹自會找上門來。”言語間,郭嘉斟了杯酒。

“奉孝謬讚!不論是袁紹也好,還是韓馥也罷,我得先安內才可於外大展宏圖。”荀彧回應道。

“文若兄大才!”說話間,郭嘉舉起酒杯,二人滿飲杯中好酒。

“對了,賢弟何不與我同去?”說話間,荀彧放下酒杯,興奮地拉住了郭嘉的手:“以賢弟之才佐於明主,漢室中興指日可待!再說,你我兄弟二人還可以一起共事,豈不美哉?”

郭嘉看著荀彧激動的樣子,雖然格外心動,卻依然放開了荀彧的手:“文若兄,恕郭嘉不能和你同去。”

“這是為何?”荀彧一臉疑惑地看著郭嘉,對他的想法十分不解。

“如今天下間,十八路諸侯雖明麵伐董,暗地裏卻也各懷鬼胎,必會為自己日後號令天下拉攏豪強大族,充實自身實力。而文若兄,你出身世家大族,這世家大族的身份也是你最大的本錢,所以你去冀州,既可以保全宗族,也可以一展抱負。但我,卻不一樣。”

“你有何不同?”

“我如今孤身一人,且隻是一介無名小卒,既非世家大族,也不是獻刀刺董的主。隻怕去了冀州,也不會受到重視。”說話間,郭嘉斟滿酒,歎了口氣。

“我可以引薦你啊。”荀彧仍舊不死心,想要郭嘉跟著自己一起走。

“如今戰事未明,就算得到文若兄你的一時引薦,也不知何時有我一戰成名的機會,隻怕時日一長,我早就被忘了,又何以出人頭地,一展抱負?可若是我留在潁川這兵家相爭之地,便可以及時了解戰爭的走向,也便於我伺機而動啊。”

“那賢弟是要留下了?”荀彧見郭嘉不願跟他走,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嗯,願文若兄大誌終成!”說話間,郭嘉舉起了酒杯。

“也罷!同祝奉孝賢弟!”荀彧說罷,二人對飲。

送別了荀彧,郭嘉借著醉意躺倒在床,心裏思索著他剛剛和荀彧說的話。

自弱冠之後,郭嘉便一直獨自隱居。雖說他早年靠著寒門士族的身份也在某位叔父府上讀過幾年書,但他心裏清楚自己這種無名小卒注定無緣舉孝廉。可若是投奔各路勢力,不了解情況又太冒險。所以郭嘉便四處結交豪傑,希望通過他們了解各個勢力的情況,伺機而動。

伺機而動,可我要伺機到什麽時候啊?想到這裏,郭嘉長長歎了口氣,酣然睡去。

自荀彧前往冀州之後,郭嘉的草廬一時間冷清了些許。不光是荀彧的離開帶走了定期的宴酣之樂,時局的變化也是郭嘉獨享清閑的重要原因。一切正如郭嘉所料,自十八路諸侯聯盟之後,董卓的勢力日漸衰微,但天下各方勢力之間的爭奪卻日漸加劇。且不說袁紹正伺機而動,其弟袁術也借聯盟之機壯大自身,圖謀霸業,更別說東吳的孫氏一族以及曹操、公孫瓚之輩。

而在多方勢力角逐之中,謀士的地位水漲船高。潁川本就人才齊聚,郭嘉身邊多數朋友也都被各方勢力征召而去,以往“往來無白丁”的熱鬧局麵自然越來越少。而兩位舊友的到來,更是徹底擊碎了這樣的清閑時光,

“這天下大事,非袁公不能平!”辛評放下酒杯,臉上泛起飽沾醉意的紅暈,但目光卻格外堅定。

“沒錯!隻有袁公才能中興漢室!”一旁的郭圖見狀,也隨聲附和。

郭嘉沒有想到,當時送別文若兄時留下的疑問,竟然在三個月後,由辛評郭圖二人給出了答案。

“袁紹?”聽辛評郭圖二人一提,郭嘉嘴角一揚:“如此看來那位十八路諸侯總盟主已然奪取冀州了?”

“奉孝此言差矣!袁公以仁為政,怎會行那刀兵侵略之事?是那韓馥自知平庸,已將冀州讓給了我家主公。”辛評回應了郭嘉的話,言語間頗有些得意。

“正是!奉孝,現如今董卓潰逃,已難成氣候。試問董卓若死,這天下大勢該當如何變化?”辛評飲了口酒,索性起身坐到了郭嘉旁邊。

“勢必大亂。”郭嘉一邊斟酒,一邊回應著辛評。

“沒錯,可群雄各懷鬼胎,漢室傾頹,恐怕難以一統天下,又該當如何?”辛評接著問道。

“無非兩種結果,一是漢室衰亡,諸侯各自爭霸,勝者另起新朝;二是另有一股強大的勢力輔佐漢室,助其中興。”郭嘉一口喝幹杯中的酒,不假思索地回應。

“奉孝果然奇才!”話音未落,辛評一把握住郭嘉的手:“袁公就是這輔佐漢室中興的人物!”

“那你怎麽知道他就不是另起新朝之人?”郭嘉一把甩開辛評的手,拿酒壺斟酒。

“袁公絕非是不忠之人!”郭嘉話音未落,郭圖拍案而起:“袁氏四世為官,對漢室忠心耿耿,四世三公美名在外,可謂是朝廷肱股!而袁公更是其中代表!昔日殺宦官,今日討董賊,哪一個不是袁公牽頭?這等肱股之臣若算不上忠臣,隻怕世間再無忠臣!”

辛評接著郭圖的話說道:“更何況現在,袁公坐鎮冀州,兵甲充足,可謂實力強勁!再加上這四世三公的名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中興漢室之人。”辛評話說到這裏,郭嘉心裏明白,眼前這二人今日前來,絕非喝酒這麽簡單。不過相對於袁紹,郭嘉更想知道荀彧的消息。

“那這麽說,荀彧兄也在了?”郭嘉急切地追問道。

“當然,袁公求賢若渴,可比周公。”話音未落,辛評再次抓住了郭嘉的手:“奉孝賢弟,如今正值亂世之際,與其坐等時機,莫不如自尋一明公輔佐,以賢弟之才,定可平步青雲啊!”

“是啊!”郭圖也搭腔道:“當今天下間,還有何人可及袁公?萬望奉孝賢弟把握良機啊!”

“可我一介無名小卒,就算前去投奔,會引起他注意嗎?”

“這你不必顧慮。”說話間。辛評從懷裏掏出了一份招賢令,遞給了郭嘉:“我剛剛說了,袁公求賢若渴,這招賢令上也寫了袁公惟重其才,不重視家世門第,再說賢弟若要去,我二人可以做推薦,保證賢弟如願。”話音剛落,郭圖也頻頻點頭,表示願意引薦。

郭嘉看了看招賢令,嘴角漸漸露出笑意。之前他舉孝廉未果,正是因為這家世門第的問題,單就袁紹惟才而用這一點,就讓郭嘉開始對袁紹起了興趣。而且荀彧也在那裏,更是讓郭嘉心裏有了底。再者,郭嘉目前的生活狀況也快支撐不起他的伺機而動了。

“看來二位今天可不是單純來找我喝酒的。”說話間,郭嘉微笑地看著二人。

“那賢弟意下如何?”辛評試探著問道。

麵對辛評試探性的問話,郭嘉的耳畔,再次回想起那天山林中,與大父的那番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