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告捷

朱棣就藩的頭幾年,北邊的軍務一直是由徐達主持的。徐達是明王朝第一位的開國功臣,德高望重。他又是朱棣的嶽父,二人自然能很好地配合。洪武十八年(1385),徐達病死。

代替徐達主持北邊軍務的是大將軍馮勝。他也是一個很有韜略的開國名將。洪武二十年(1387),蒙元丞相納哈出率眾二十萬窺伺遼東,馮勝率領傅有德和藍玉前往征討,大獲全勝。就在班師途中,馮勝被宣布有罪,回京後喝了朱元璋賜予他的酒死去。

接替馮勝的是藍玉。他是名將常遇春的內弟,也是皇太子妃的舅父。在征納哈出回來後,他將一匹俘獲的名馬獻給燕王。他知道燕王喜歡騎馬馳騁,這樣做一定會使燕王很高興。但他萬沒有想到,燕王對他並不感興趣,不隻是沒收下這馬,說的話還頗有訓斥的意味: “名馬沒獻給朝廷,卻先讓我收下,這難道是尊重君父的道理嗎?”藍玉羞慚滿麵,心裏很不高興,但他知道燕王的分量,何況燕王說的又在理,所以他未敢發作。

朱棣這樣做,也是有意取信於他的父皇。從此以後,藍玉和朱棣便漸生嫌隙。

洪武二十三年(1390),元旦剛過,燕王朱棣就接到他父皇的命令,要他率兵征討蒙元丞相咬住和平章乃兒不花。當時有情報說,他們正準備擁眾南下。這時的燕王剛過了而立之年,正是奮發有為的時候,平常難得有這種人表現才能的機會。他接到命令後,既興奮,又緊張。雖然他已當了幾年燕王,但還沒有與這類的大股敵人交過手。打了勝仗,自然可以在他父皇麵前立功;打了敗仗呢?也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因此,打這一仗他必須竭盡全力,誌在必勝。好在這次隨同燕王出征的有大將傅友德,這是一個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的人物。另外,南雄侯趙席和懷遠侯曹興等人,也要聽燕王節製,他們也很能打仗。更重要的是,燕王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磨煉,已經成熟了。

和燕王同時受命出師的還有晉王,由定遠侯王弼跟隨著他。燕王和晉王分別由北平和太原出師,合擊蒙元勢力。

三月初二,燕王率領諸將領出古北口,浩浩****地向北挺進。從季節上看,這時已是陽春,江南早已“綠肥紅瘦”,而北國還是大風揚沙,餘寒未消,天氣瞬息萬變。大軍走出古北口以後,燕王對傅友德等將領說:“北邊土地遼闊,人煙稀少,我們千裏行軍,沒有哨兵準確地提供敵情難以成功。”於是派出數股哨兵,提前到前方偵察。經偵察得知,乃兒不花正屯駐在迤都(今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國益圖附近)。

正當燕王率大軍向迤都挺進的時候,天公不作美,竟紛紛揚揚地下起漫天大雪來,使北國的荒原很快變為一片銀白世界,天氣也頓時陡寒起來。有些將士想停下來避避風寒,但燕王認為這正是出奇製勝的好機會。

於是,燕王率大軍“冒大雪馳進”,當趕到乃兒不花駐地時,乃兒不花還毫無覺察。燕王雖已大軍壓境,但不願突然動武,而是先派觀童前往勸降。觀童原是蒙元的全國公,在上次馮勝北征時,他投降了明廷,授官指揮。

觀童與乃兒不花是舊交,兩人一見麵便相抱哭泣,他們都想不到會在此時此地相見。正當他們述說離別之情時,燕王已率軍將乃兒不花團團圍住。乃兒不花大驚,想衝出逃跑,觀童勸阻了他,向他陳說了燕王的勸降之意。

乃兒不花見大勢已去,便決定投降,隨同觀童去見燕王。燕王設酒席款待,慰勞備至。這使乃兒不花大喜過望,於是自告奮勇,表示願勸丞相咬住一起歸降。乃兒不花酒足飯飽後,將他的部眾安頓停當,便親自前往咬住營,沒幾天便偕同咬住一起到燕王處請降。這實在令燕王太高興了,

這第一次大規模出征,竟兵不血刃而大獲全勝。這一仗,燕王俘獲“乃兒不花及其名王酋長男女數萬口,羊馬無算,橐駝數千。”他的父皇應該為兒子的首戰大捷而高興了。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晉王卻表現得很差。他還沒有看到敵人的蹤影,燕王大獲全勝的捷報就已傳來,這不能不令他十分羞愧。

晉王知道,父皇本來想讓他們兄弟二人都去立功,因他是哥哥,對他尤寄予厚望,在出征前就運給他鈔一百萬錠,作為賞賜將士之用,結果卻沒有尺寸之功。燕王的軍隊等了他好久,他卻遲遲不來會師,燕王便隻好單獨進擊了。

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禁不住喜悅之情,高興地說: “掃清沙漠,就要靠燕王了。”並馬上派人送去賞鈔一百萬錠,讓燕王賞賜有功將士。這次勝利是燕王才能的初次展露,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