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手工藝

朝廷裏還有不少手工業,慈禧對她的手藝工人是非常自豪的。她差不多對他們工作的每個細節都感興趣,單是裁縫這一行就可以寫好幾本書。其他像繅絲,甚至為太後做鞋,要寫起來都要寫幾本書。

“跟我來,”一天早晨她對德齡說, “我要讓你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你可以看到當蠶兒走完了它的生命過程後,它們吐的絲又怎樣了。”

德齡也想知道。因為太後有非常好的口才,聽她講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享受。

“我們先到染絲工的庭院去看看。”

染絲工的庭院在萬壽山背麵。頤和園就是依著萬壽山建築的。染絲工大部分是滿洲士兵的女兒,她們中許多人已經把畢生精力都放到這一工作上了。她們可以出去結婚,但如果出去了,就不能再回宮裏來了。她們中不少人願意留在宮裏。在那裏她們的生活都有著落了,也不用擔心將來的養老問題,隻要能讓慈禧高興就行。但是要使慈禧滿意也很不容易,因為她對各行各業的工作都了解很多,不亞於手藝工人本身。

染絲工的庭院有些像慈禧的私宅,它三麵都有房子,中間是正廳,兩邊有兩個側廳。女孩子們都住在側廳,在正廳工作。絲束經過不同的染色過程後,都掛在竹竿上曬幹。每種顏色的深淺色絲都是有用的,以綠色為例,在竹竿的一端(竹竿是架在兩個直立的三角架上的),掛的絲束是深綠色的,挨著它下麵的一束是稍稍淺一些的綠色,一直排下去,到最後一束的時候,絲的顏色差不多接近白色了。先是深綠,然後淺一些,再淺一些,隨著染缸裏的顏色水越來越稀,染出的絲就越來越淡。在這一階段,染絲工的任務是保證每一束絲都能在春天的陽光下充分曝曬。這些絲就在陽光下放射出美麗的光彩。

首先,參觀這個曬場的情況。

一長排綠色的絲束掛在竹竿上。太後直接走到竹竿一端綠色最深的那束絲那兒。手藝工人們都跪著,等候她有什麽指示或對改進染色有什麽建議。她的建議當然像聖旨一樣威嚴。她雖然老了,眼力卻非常好。她招呼一個女孩子過來。

“這地方應當還有一檔顏色,”太後說, “你看這第二束絲比第一束顏色淡了許多,在這兩束之間應該還有一束。”

仔細看過後,確是少了一檔。這女孩子幹這工作已經好幾年了,這次出了錯。經慈禧一提醒,即使是最笨的女侍官也看得很清楚。少了一檔綠色慈禧就能發現。她對每件事都很細心。平時和她一起在頤和園裏散步的女侍官真感到受啟發。有什麽事情錯了她立刻就能看出來,如果不立即改正,那麽負責該工作的人就倒黴了。

多麽絢麗的曬絲場啊!那是彩虹的所有顏色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

一排一排的絲束排滿了曬絲場,排與排之間都留有相當大的空隙,為的是使每一束絲都能充分曬到太陽。這些絲束還必須經常翻轉、移動,為的是絲束的各部分都能受到適度的太陽的晾曬,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一切都要做得非常恰當。除了實地操作的染絲工以外,也隻有慈禧知道怎麽做是對的。

當各種顏色都呈現在曬場上,那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就連那曬絲的架子也被打扮得非常漂亮。手藝工人們又總是穿著節日的盛裝,所以在染絲廠工作真像是在一個喜慶的節日裏在彩色的海洋中衝浪,那裏人們衣服的豪華鮮豔真是一個賽過一個。

絲束曬幹以後,就從竹竿上拿下來繞成線軸,隨裁縫選用。

“現在,如果這些鮮豔的顏色已經使你們飽了眼福了,”太後說, “那麽我們就去替我做鞋的那個院子去看看。”

關於太後的鞋,有許多可寫的。有兩名太監專職看管太後的鞋,就像看守皇帝的珠寶庫似的。說實在的,在太後的鞋上鑲了那麽多寶石,她的鞋庫也真像珠寶庫似的。有一大房間,靠牆從地麵一直到天花板全是架子,架上放著慈禧的鞋。這些鞋都編上了號,鞋號和設計都編成文件歸檔。所以當慈禧心血**忽然想穿哪雙鞋,隻要說出號碼就行。

除了看管鞋子的兩個太監外,還有一些製鞋的婦女,她們的工作也像慈禧的其他工匠的工作一樣,有趣得使人入神。有兩位年紀大的領頭的製鞋工,她們是老處女,幹這工作已經有很多年頭了。除此之外,還有八名女孩,她們是優秀的設計師,負責在正式投入製作之前設計圖形。這項工作非常傷眼睛,因為她們用的線都是非常細的,所以製作時工件離眼睛極近,而且工作場所往往光線不足。那時候,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注意光線。

他們去到製鞋的那個庭院,一個太監事先去通報慈禧將駕到,以便大家做好準備。

製鞋的作坊在平台下麵,女孩子們住在兩個側廳,工作是在正廳。兩位老姑娘負責全麵照顧,她們監督每一步做法,檢查每個針法是否正確。關於這方麵,慈禧向人們介紹了很多。

“給我做一雙鞋大約需要一個月,”慈禧說, “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這些姑娘都是優秀的藝術家。她們先在白紙上設計鞋樣。設計時要仔細考慮很多問題。首先確定跟的高度……”

於是她就解釋這鞋跟——或者稱為滿洲高跟。它是在鞋底的中心,而不是在鞋跟上。這樣穿鞋的人就像踩著小高蹺走路。鞋跟的高度大約在三英寸到五英寸間,形狀也略有些變化。鞋跟上必須有裝飾品,通常是各種顏色的玻璃珠,這樣在太陽下它們就會閃光,像鑽石似的。鞋跟底下要墊好多層布,當然這些布都是用線納在一起的。這布墊的作用就和現代的膠皮跟一樣,是減少震動的。

鞋的主體部分就更講究了,鞋上繡著各種圖案,從鳳凰到花卉。鞋麵是用緞子做的,用絲線繡花。這種絲線非常細,這就可以明白製鞋工人的眼睛為什麽後來都不好了。

他們進入鞋“廠”的正廳,看了工人們用的各種工具。慈禧讓一名領班把設計好的鞋樣拿來給她看,驚歎設計者的精巧手藝。有些圖樣畫得那麽逼真,簡直能使人感到可以從紙上拿下來穿上。鞋樣上的花樣顏色和最後製成後送慈禧審視的鞋完全一樣。慈禧看過後往往叫送到鞋庫去,而且以後可能再也沒有要來穿過。但是如果某一雙鞋她特別喜歡,她就記住了,以後在某種場合下她會命令取這雙鞋來。

在正廳裏,工人們坐在像織布機一樣的繡架前麵。一間屋裏有很多台這樣的繡架,每台都有一名工人使用。架上緊緊地繃著一塊塊緞子,每塊緞子約兩英尺高,三英尺寬。從緞子的頂部到底部布滿了花卉圖案。她們站在那裏看,就可以看到鞋子在工人們靈巧的手指下漸漸成型。在慈禧麵前,繡工們不敢抬起頭,實際上為了看清那些精細的圖形,她們的頭必須低得幾乎貼近那些緞子。鞋的輪廓已經畫出,要繡什麽圖案也已經選定。比如說,要繡李花,那就要用軟白紙把李花圖案按原設計樣分毫不差地剪下來,放到鞋麵的適當位置上,再用細絲線把它固定好。這一切都做好之後,就把一盆真正的李花放在繡工身邊,讓她模仿真花的顏色進行刺繡。

不管真花的顏色深淺變化如何細微,她都要把它模擬下來。刺繡的方法是用一根極細的針配上合適的線沿著花樣的邊緣一針一針地繡,每繡一針就要抬頭看看真花,看她所用絲線顏色深淺的變化是否正好和真花完全一樣。

固定在布料上的白紙花樣必須用絲線完全包住,一點都不能露出來。繡好的花像浮雕似的凸起在緞子麵上,非常逼真,好像能從緞子上拿下來似的。

這些製鞋工差不多一輩子都是幹這同一件工作,不知道她們究竟快活不快活,她們好像挺快活。據一個領班說,她幹這工作感到很快樂,她喜歡做漂亮的東西。這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機會,這些工人們都為自己的技藝而感到非常自豪。不過這也沒有什麽關係,隻有慈禧能看到她們的工作,而且很多鞋都是送到鞋庫裏,除了那兩個管鞋的太監外誰也看不到。

這些女孩似乎對結婚和生孩子都不感興趣。那些緞子就好像是她們的丈夫,那些絲線就是她們的孩子,這兩樣她們都喜歡。但是即使是這樣,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投在一件工作上,這種生活方式也是很單調的。當她們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幹這種細工了,她們就待在宮裏,什麽也不做,一直到死。她們年輕時幹的那些工作的收入足以抵償老年的消費了。

這一點,人們都能理解,也都佩服她們年輕時能用一塊緞子和幾束絲線做出如此神奇的產品來。

一塊緞子上有好幾雙鞋樣,當第一雙繡完後,就要把緞子的位置挪一下,使第二雙鞋的位置近在手邊。或許這雙鞋設計的花卉是荷花,那麽也一樣先要用軟紙把荷花的圖案剪下來,然後把新鮮的荷花放在繡工旁邊做樣子。

當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就是說鞋麵繡完了,鞋跟釘好了,鞋麵也縫到鞋底上了,最後還要對鞋進行裝飾。慈禧最喜歡各種大小不同的珍珠。幾乎每雙鞋都掛有珍珠串。珍珠串是用絲線把珍珠穿起來構成的,在末尾打上結。在宮中還沒有人看到過一次絲線斷了或珍珠掉下來的鞋。

當然,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慈禧一雙鞋最多穿一天到兩天,她又很少走路,其餘的時間裏,鞋都是靜臥在鞋庫裏。有的鞋上有五百來顆小珍珠,有的鞋不到二十顆,有的一顆也沒有。不過後麵這兩種情況是比較少的,因為慈禧非常喜愛用小粒珍珠做飾物,不知從哪裏能弄到這麽多珍珠。如果由於某一種原因,有一雙鞋必須扔掉,那就把珍珠拆下來送回給製鞋工人,以後再用。

有時候像繡花似的,把珍珠直接釘在鞋上,這樣做出來的鞋也很美麗。女官們進宮的時候,都曾公開表示很喜歡這種鞋,不過她確是曾給女侍官德齡好多鞋,有幾雙至今還保存著。

鞋和衣服一樣,也有季節性。例如冬天慈禧的鞋就比較重,繡的花也比較厚實。鞋裏墊上絲棉,鞋口滾上白貂皮和紫貂皮。

慈禧的工匠基本上都住在昆寧湖對麵的石寺山後麵。這一麵的山開成許多平台,每個平台給一個工種的工匠。養蠶工有一個平台,染絲工另有一個平台,製鞋又有另一個平台,頤和園的這一部分是一個小城市,它整年都是一個熱鬧的工業區。但是這裏的工作與中國大地別處的工作相比,盡管是同樣的工種,卻大不一樣。因為宮廷裏要求的數量和品種都很多,而且工匠的水平是最高的,每件工作都要經過好幾年的學習和訓練。製鞋工的領班是在繡花架前經過好幾年的訓練後提升的。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她們的助手就來填補她們的空缺。當她們老了,不能工作了,那麽再從她們的助手裏再選出接班人,所以製鞋這一行業有些像一個家族,隻是她們的成員之間沒有什麽血緣關係罷了。

在宮裏,似乎還沒有哪一天不給慈禧送鞋讓她檢查和評定的。宮廷裏裁縫做衣服也是這樣。不過宮廷裁縫都是太監,而且他們的工作性質稍有些不同。一切都決定了慈禧的喜愛。製鞋工做了許多新設計,製了很多鞋,但隻有極少數慈禧特別喜歡的才有機會被她穿,其餘就都浪費了,它們一排排靜臥在鞋庫的架上,都是非常美麗可愛的。

宮廷裏不像別的國家那樣穿長襪,他們穿短襪,這短襪也是由製鞋工負責製作的。慈禧穿襪子也有怪脾氣,她一天穿一雙,然後就扔掉。襪子是用白綢做的,完全按照腳的形狀大小剪裁,穿起來非常服帖。腳背和腳底各有一條拚縫,但是拚縫上都繡上特殊的花樣,所以縫就看不出來了。做拚縫時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常用的花樣是蝴蝶和蝙蝠。襪口稍稍張開,這樣穿起來就很方便。襪口的高度一般在鞋口上麵幾英寸。褲腳拉下來包住襪口,然後用一條約三英寸長的各種不同顏色的絲帶一圈圈地紮緊。這樣襪子就不會亂了,褲腿也不會從綁帶裏脫出來。

因為這些工作都是要依靠工人的雙手,所以製作鞋襪的女工就不再幹別的事了,雖然她們在宮中的地位和宮女差不多。但是她們有太監侍候,她們的夥食很好,是禦廚房做的。太監除侍候她們吃外還負責收拾她們的臥室,所以她們除了做鞋襪以外什麽事都不做。這樣才能保護好她們纖小靈巧的手指。

慈禧說,培養一個製鞋手藝工人到能夠設計,需要三年的時間,令人很奇怪,如此複雜、如此精巧的工作她們怎麽能三年就學會。她們的眼睛整天離繡物那麽近,說不定她們沒等學到精通眼睛就瞎了。

這一切是多麽煩瑣!顧和園就是由許多同樣煩瑣的工業組成的一個群體,所有一切都取決於慈禧的興致。工匠們的待遇確實不錯,但她們不能有自己的意誌,從這個角度講,她們也好像是一群囚徒。

但是,她們大多數是快樂的囚徒。不管多久,隻要有一次太後表示對她們所做的鞋襪很喜歡,她們就心滿意足了。

聽了慈禧對宮廷工業的一番敘述,真覺得她好像是現代社會一位優秀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