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夷建軍

外國侵略者總是貪得無厭的。他們為了控製中國的軍權,曾經不厭其煩地頻頻要求為中國訓練陸軍,同時,也極力鑽營,謀求插手中國的海軍。

早在鹹豐六年(1856),英國人李泰國就曾要求清政府購買英國炮船鎮壓太平軍。他的建議未被接受。鹹豐十一年(1861),奕訴接受了英國人赫德的條陳,奏請購買外國船炮,助攻長江流域的太平軍。同治元年(1862),總理衙門奏稱購買船炮需銀八十萬兩,請飭各海關分籌,得到了慈禧的批準,同年六月十三日(1862年7月9日),英國海軍大臣批準海軍大校阿思本在中國政府任職,統帶中國購置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此外,英國政府還授予李泰國三等男爵勳章,表彰他向中國出賣軍艦的功績。這支艦隊包括中號軍艦三隻,小號軍艦四隻,運輸船一隻。該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總稅務司李泰國擅自代表中國政府與阿思本訂立協定,規定由阿思本統領中國所置艦隊,定期四年,一切由李泰國從中負責,由阿思本全權指揮,不直接接受中國政府之命令。艦隊所用的全部舵工、炮手、水手及司火人員均由阿思本招募。

按照國際通慣例,這些軍艦要懸掛國旗。但中國自古以來,隻有屬國或自己的某方麵軍才用得上旗幟徽號,而中國本身並沒有國旗,因為它自認為“天朝大國”,沒有必要與別的什麽國家相區別。李泰國為這些軍艦設計了一種國旗,圖案是綠地上在有兩條相交叉的黃色對角線,然後提請恭親王考慮。奕訴認為有製定一麵國旗的必要,但他不同意李泰國的設計,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圖案:一麵黃色三角形的旗幟中繪著一隻龍,龍頭昂揚於旗幟的上方。奕訴把這個圖案通知各國公使及李泰國。李泰國接受了這個基本構圖,但認為作為國旗,三角形旗給人以氣魄狹小,不夠莊嚴的感覺。於是把兩個圖案糅合在一起,定為綠地的長方形旗麵上,交叉兩條黃色帶,當中是繪有藍色龍的黃三角形。

當這支艦隊行將來到中國時,慈禧命曾國藩為這支艦隊配備勇丁,曾國藩派總兵蔡國祥為管帶官,炮手、水勇由蔡國祥招募。曾國藩得慈禧允準後,派蔡國祥到湖北省境招募六百餘人。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寄諭曾國藩,附有章程五條,其中有一條寫道: “隨時挑選中國人上船學習。”曾國藩認為這“並非在船常住,已與奏準配用楚勇之案不相符合”。李鴻章寫信給曾國藩說: “此事有李泰國主持,引用英國弁兵六百餘,船炮又非我所素習,總理衙門乃欲派一總統以分其權,又奏令吾師與鴻章節製調遣,謂可隨時駕馭,不致授人以柄,豈非掩耳盜鈴。”曾國藩認為這樣一來輪船實已非中國所有,建議“將此船分賞各國,不索原價,亦足使李泰國失其所恃而折其驕氣也”。

八月,阿思本率艦隊至上海。十三日,阿思本接到由李泰國轉交的恭親王委任,任命他為副管帶。阿思本將艦隊帶到芝罘。然後親自跑到北京找李泰國,請李泰國爭取將他們以前簽訂的那份合同完全兌現。李泰國到總理衙門交涉,力圖使艦隊仍由阿思本一手控製。奕訴拋開李泰國,直接找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會商。

阿思本在北京等了三個星期,不見清政府有批準合同的動向,自動提議解散艦隊。奕訴請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出麵翰旋,卜魯斯要將艦船撤回英國,奕訴說這是中國購買之物,自應留為我用。卜魯斯說這不是尋常商品,是英國國家軍用物品,中國拒絕使用英國官兵,英國的軍艦就不能出售給中國。奕訴說英國不肯出售,則應歸還中國的購買費,卜魯斯隻好同意。清政府決定發給遣散官兵每人九個月薪金,賞阿思本一萬兩白銀,總計為三十七萬五千萬兩。決定將李泰國免職,限他在四個月內將工作交割清楚,總稅務司一職由另一個英國人赫德接任。奕訴奏稱: “前於外洋購買輪船,李泰國原議十三條,經駁改為五條,奏定行知各省,不料李泰國竟不執行,仍照他的十三條原議辦理。曾國藩議將此船還給外國,李鴻章亦言此事之不妥。本衙門與英國公使卜魯斯商議,將此船給還該國,該公使允許承受,並允扣還原價,本衙門又許以沿途經費由中國算與,並賞阿思本銀一萬兩,該公使亦殊感激。其李泰國素性狡惡,貪利無厭,改令赫德接手。”

據說,鹹豐十年(1860)六月,太平軍進攻上海,署江蘇布政使上海道員吳煦命美國人華爾組成洋槍隊,協助防守。同治元年(1862),江蘇巡撫薛煥將這支隊伍命名為“常勝軍”。同年三月,李鴻章率淮軍到達上海。將薛煥調回北京任職,以李鴻章署理江蘇巡撫。曾國藩奏稱江蘇紳士請借英、法軍隊進攻蘇州、南京,此事斷不可行。慈禧便命令李鴻章相機對華爾的“常勝軍”加以裁製。閏八月,華爾在浙江慈溪被太平軍擊斃。英國提督何伯表示“不令該國派員會帶,即將外洋火器取回,恐此軍亦歸無用”。接著,他又推薦美國人白齊文接統常勝軍。當時,太平軍正與曾國荃部湘軍激戰於天京外圍,李鴻章即派白齊文率常勝軍馳援金陵。白齊文在英國政府的唆使下有意抗命,甚至毆傷上海糧儲道楊坊,搶去洋銀四萬餘元。李鴻章與英國新任提督士迪佛立即與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辦理交涉,解除了白齊文的職務,常勝軍暫交英軍參謀奧倫管帶,中國派員會帶,人數由四千五百人減為三千人,經費由每月七八萬兩減為四萬餘兩,淞江城內外地方事宜,外國管帶官不得幹預,懲辦違法兵勇,聽從中國會帶官主意。

白齊文於同治二年(1863)二月,進京活動,美國公使蒲安臣向總理衙門遞交照會。英國新任公使威妥瑪也麵見奕訴,為白齊文說情。不久,蒲安臣又稱白齊文自行認罪賠禮,請求恢複原官,他還表示願意為白齊文作保。三月初五日,奕訴將此事推給了李鴻章,並稱美國公使館照會,述說白齊文悔過,商令其仍帶常勝軍。李鴻章寫信給曾國藩說:“接總理衙門來函,商令白齊文複帶常勝軍,雖英、美公使代為力保,中國豈毫無法度?白齊文自京回滬,充然得意,求鴻章即委管帶,已嚴拒之,並詳複恭邸矣。朝廷紀綱須共存立,乃如此模棱畏事……"李鴻章拒絕了白齊文,乃以英國軍官戈登管帶常勝軍。同治三年(1864),戈登進攻金壇、楊庫,均為太平軍所敗,頗覺氣餒。李鴻章將攻蘇州,即調戈登部移駐昆山,不讓它參與蘇州的擄掠。戈登極為不滿,借口蘇州殺降事,揚言要與淮軍開戰。李鴻章不對戈登讓步。新任英國提督柏郎又要求李鴻章備文認錯,也被李鴻章所拒絕。直到該年四月,李鴻章派營務處補用知府丁日昌等至昆山與戈登商辦遣散該部。四月十四日,慈禧為了安慰戈登,特意賞給提督軍銜以示榮寵。不久,常勝軍已擅散完畢。其最為得力之炮隊六百人,槍隊三百人,海生號兵船數十人,則一律並入了淮軍。由此可見,慈禧等人的借夷建軍的確喪失國家的尊嚴,且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