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播漠南

蒙哥即汗位伊始,忽必烈便以皇太弟身份日侍聖駕,開始涉獵汗廷決策圈。他論奏時務之急,替汗兄出謀劃策。

對皇弟忽必烈的上奏,蒙哥汗大率言聽計從,賜允施行。而這些奏言多是藩邸謀臣劉秉忠和張文謙一手策劃和擬定的。

不久,蒙哥汗降詔“凡軍民在赤老溫山南者”,聽皇弟忽必烈統轄領治;這是忽必烈總領漠南最初的管轄範圍和權限內容。

蒙哥汗如此安排,是為了讓同母弟忽必烈替他執掌漠南軍政大權,以對付窩闊台係、察合台係諸王等敵對勢力。

忽必烈及其王府官屬更是為之歡欣鼓舞,大擺宴席。唯有王府文臣姚樞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忽必烈覺得事出必定有因,宴會結束,急忙詢問:“頃者諸人皆賀,汝獨默然,豈有意耶?”姚樞回答:“今天下土地之廣,人民之殷,財賦之阜,有加漢地者乎?軍民吾盡有之,天子何為?異時庭臣間之,必悔見奪。不若唯手兵權,供億之須,取之有司,則勢順理安。”

忽必烈頓時大悟,深知慮所未及,馬上派人以姚樞的意見上奏,並獲得蒙哥汗的批準。於是,忽必烈的權限和使命,就由軍民兼領縮小為唯掌軍事了。

自請唯掌軍事,使蒙哥汗與忽必烈的權力衝突未能過早發生。給忽必烈在總領漠南期間幹一番事業帶來了寶貴的機會。

它還說明:總領漠南的忽必烈已經相當成熟幹練,他身旁的謀臣侍從也絕非等閑之輩。

在選擇駐屯地點上,忽必烈也善於聽取部下的正確意見,不拘泥於草原遊牧傳統,從而做出理智的決策。

受命總領漠南之初,忽必烈對木華黎孫霸突魯說:“今天下稍定,我欲勸主上駐蹕回鶻,以休兵息民。何如?”

霸突魯回答:“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忽必烈聽了,深有感慨地說:“非卿言,我幾失之。”

忽必烈把回鶻(畏兀兒)當作首選駐屯地,因為該地是突厥後裔居棲處,在風俗和生活方式上與蒙古人很相似。

而“幽燕之地”,遼、金兩朝一直是國都和政治中心,木華黎國王受命經營漢地和燕京行斷事官設立後,該地很快成為蒙古國在漢地的大本營。

當忽必烈聽到霸突魯陳述駐屯幽燕更有利於經營中原和江淮等廣大區域時,便不再留戀或拘泥於回鶻(畏兀兒)地和蒙古草原遊牧民的親和性,毅然改變主意,最終選定幽燕一帶為自己的駐屯地。

1256年,忽必烈命令劉秉忠占卜選擇金桓州東、灤河北之龍崗,修築開平城,作為在漠南的固定駐所。開平,北連朔漠,南控中原,地理上非常適合於忽必烈總領漠南的政治軍事需要。

忽必烈唯掌軍事以後,對漠南的民事刑法,也予以關注。

其時,蒙哥汗新任用的燕京等處斷事官牙魯瓦赤和不隻兒負責管轄漠南漢地的財賦司法。兩人就任當日便誅殺二十八人。其中一名偷盜馬匹的人犯,本來已施杖刑而釋放。恰巧有人獻上環刀,不隻兒下令追回已釋放者,親手試刀而斬之。

忽必烈聞之,嚴詞指責道:“凡死罪必詳讞而後行刑。今一日殺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複斬,此何刑也?"不隻兒聽完,驚愕而無言以對。

還有一次,王府侍臣趙璧居然敢在蒙哥汗駕前申斥燕京斷事官牙魯瓦赤以舊印妄請複用,還提議“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事後,連忽必烈也說:“秀才,汝渾身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

由此可見,那段時期總領漠南的忽必烈與燕京斷事官之間的關係已經有些緊張了。

不久,按照蒙古國慣例,藩邸近侍孟速思也代表忽必烈位下擔任了燕京行台斷事官。

忽必烈征大理途經六盤山之時,許多地方官聞訊陸續前來晉見,大多是就自己“官資之崇卑,符節之輕重”,請求忽必烈開恩庇護。

唯延安路兵馬使袁湘麵陳本路軍戶困乏之弊以及相應的革除辦法,忽必烈采納了袁湘的意見,並予極力讚揚。

對其他官吏言私不言公的做法,一概責備訓誡。鞏昌總帥汪德臣也來稟告新城益昌賦稅徭役免除事宜,得到忽必烈的批準。

這樣一來,總領漠南的忽必烈在陝甘一帶也留下了體恤百姓疾苦和秉公不徇私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