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

多妻、多子孫,是康熙皇帝家庭的一大特點。實錄記載康熙皇帝子、孫、曾孫一百五十餘人。長期以來,中國是個體小生產占絕對優勢地位的社會,家庭不僅是生活單位,還是經濟單位。人們觀念中多子多孫是最大的幸福,平民百姓如此,帝王將相也不例外。康熙皇帝共生子三十五人,其中早殤不敘齒者十一人,敘齒者二十四人。

皇長子胤褪,康熙十一年(1672)生。母惠妃那拉氏(明珠之妹)。據傳教士白晉說,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做事最多。烏蘭布通之戰,康熙任命皇兄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十九歲的胤褪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二十六歲,被封為直郡王。後因爭儲位,欲謀害太子,被康熙皇帝革王爵、監禁,雍正十二年(1734)卒。

皇二子胤仍,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因係孝誠皇後赫舍裏氏所生,為嫡長子。康熙十四年(1675),在他僅一周歲時,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廢,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複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雍正二年卒。

皇三子胤祉,生於康熙十六年(1677)。母榮妃馬佳氏。由於博學多才,成為康熙皇帝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時,奉命領鑲紅旗大管。二十一歲被封誠郡王。次年降為貝勒。康熙三十二年晉誠親王。雍正皇帝即位後,命其守護景陵。雍正八年被奪爵、囚禁,雍正十年去世。

皇四子胤祺,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母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時,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二十歲被封為貝勒,三十一歲晉雍親王。康熙皇帝駕崩,其繼位為雍正皇帝。

皇五子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母宜妃郭絡羅氏。其心性善良,為人淳厚。康熙皇帝征噶爾丹時,奉命領正黃旗大管。十九歲被封為貝勒。三十歲晉恒親王。雍正十年卒。

皇六子胤祚,康熙十九年(1680)生。母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胤祐,康熙十九年(1680)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皇帝誇他“心好,舉止藹然可親”。征噶爾丹時,奉命領鑲黃旗大營。十八歲被封為貝勒。二十九歲晉淳郡王。後管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雍正元年封淳親王。雍正八年卒。

皇八子胤裸(侗祀),康熙二十年(1681)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允褪之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皇帝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麵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皇帝自然喜愛,十七歲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仍獲釋,複為貝勒。雍正皇帝即位,為緩和矛盾,命總理事務,晉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雍正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雍正四年,雍正皇帝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胤糖,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二十六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胤裸等人結黨營私,於雍正三年被奪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子胤械,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二十六歲被封敦郡王。康熙五十七年,奉命辦理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因黨附胤裸,雍正元年被奪爵拘禁,乾隆二年獲釋,封輔國公。乾隆六年卒。

皇十一子胤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生。母宜妃郭絡羅氏。與胤祺、胤同母。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皇十二子胤袍,康熙二十四年(1685)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皇帝禦極六十年,派其祭盛京三陵。次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即位,晉封履郡王。乾隆即位,晉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皇帝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皇帝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甚為雍正皇帝賞識,雍正三年從優議敘,複加封郡王,任其在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雍正八年卒。是雍正皇帝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胤褪,康熙二十七年(1688)生。母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與雍正、胤祚同母。善書法,有才幹,但黨附胤裸,與雍正皇帝對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康熙五十七年受封王爵,出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康熙五十九年奉命組織進兵安藏。康熙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雍正元年晉為郡王。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雍正四年被禁錮。乾隆即位命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十三年晉封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卒。

皇十五子胤禍,康熙三十二年(1693)生。母順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雍正八年封愉郡王。雍正九年卒。

皇十六子胤祿,康熙三十四年(1695)生。與胤禍同母。精數學,通樂律,曾參與修《數理精蘊》。因莊親王博果鐸(皇太極第五子碩塞之子)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乾隆三十二年卒。

皇十七子胤禮,康熙三十六年(1697)生。母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雍正六年晉親王。雍正七年奉命管工部事。雍正八年總理戶部三裏我庫。雍正十一年任宗自人府宗令,管戶部。

雍正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雍正十三年返京,辦理苗族事務。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除宗令職務,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胤價,生於康熙四十年十七皇子胤禮像(1701),與胤禍、胤祿同母。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皇十九子胤稷,康熙四十一年(1702)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亡。

皇二十子胤禕,康熙四十五年(1706)生。與胤稷同母。雍正四年封貝子,雍正八年晉貝勒;雍正十二年命其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乾隆即位,複封貝勒,守雍正的泰陵。乾隆二十年卒。

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五十年(1711)生。熙嬪陳氏生。立誌向上,頗有文才。雍王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卒。

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五十年(1711)生。母謹嬪色赫圖氏。雍正八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卒。

皇二十三子胤祁,生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靜嬪石氏所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乾隆即位,晉貝勒。乾隆四十九年加郡王銜,乾隆五十年卒。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和善,有學識。雍正十一年被封為誠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卒。

康熙皇帝諸皇子,能文能武,多為奇英之才。康熙皇帝對皇子的教育自幼年抓起,慎選教師,並親自教誨督促,嚴格要求,未明而起,親身督課,諸子以次上殿,背誦經書,至於日落,還令習字、習射、複講,直至深夜。自首春以及年末,從不間斷。教育內容很全麵,經、史、文、算術、幾何、天文、騎射、遊泳等,使用各種火器,還兼以書畫音樂。尤其注重教以治道,“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於胸中。”康熙皇帝寄希望於子孫,要把他們培養成自己事業的優秀繼承人。為了同一目的,皇子長到十幾歲就開始跟隨他外出巡視、謁陵,增長見識,了解各地風情、民間疾苦。尤其在征討噶爾丹之役,命十九歲的皇長子任副將軍,率師隨裕親王出征,是皇子領兵的開始。康熙三十五年親征噶爾丹時,命太子坐鎮京師總理朝政,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等分別管理鑲紅旗、正紅旗、正黃旗、鑲黃旗大營,從父皇出征,參與軍事議論,接受鍛煉,稱得上是一次諸子接替朝廷大業的演習,康熙皇帝無意戀權,渴望兒孫們成長起來,肩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