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藩業就

湖南叛局即定後,康熙皇帝為準備進兵川、雲、貴,重新部署了各路大軍的方位與任務:命勒爾錦回駐荊州,調度荊、嶽、彝陵(宜昌)、襄陽等處軍務,進兵湖北歸州(秭歸)、巴東等地,撲滅山賊,規取興安,以配合陝西軍隊進占四川;察尼進取辰州(湖南沅陵)、沅州(湖南芷江),調度澧州以南軍務,以打通進黔要路辰龍關;嶽樂進取寶慶府(邵陽)、武岡州等地,攻取另一進黔門戶楓木嶺;喇布與穆占合兵平永州等地,並撥精兵每佐領三四名,由希佛率赴將軍莽依圖軍前,支援廣西,以開辟新的入滇路線。嶽樂進攻武岡楓木嶺,因廣西巡撫傅宏烈由後路斷敵餉道,進展順利,八月克複。攻取辰州辰龍關之戰進行時間較長,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攻克,守賊潰遁,辰州偽知府、偽將軍等率眾歸降。這時,進軍四川、雲南、貴州條件已成熟。

這是平定三藩戰爭最後一場戰略大決戰,趙良棟等人從四川、賴塔從廣西、彰泰從貴州,齊驅雲南省城昆明,直搗吳軍老巢。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初清軍收複嶽州,湖南大局已定,康熙皇帝便計議收複陝西的漢中、興安,進取四川。以大將軍圖海為首的駐陝滿族將領,保寧之役,屯兵堅城之下,被抄後路、斷餉道,精銳滿兵傷亡殆盡的慘痛教訓,便心有餘悸。康熙皇帝見滿將怯懦,而漢將趙良棟等人主動請戰,便決定以綠營兵將為主,完成關鍵性的戰鬥任務。

同年十月初十,康熙皇帝諭令將軍張勇、王進寶、提督趙良棟,孫思克各率所屬綠營兵平定漢中、興安,恢複四川。爾部前進,滿洲官兵,也相繼進剿,為你們接運糧餉。張勇上疏反對,而王進寶、趙良棟等人則積極執行,是年十月中旬,相繼出兵。王進寶先收複陝甘交界的鳳縣、兩當縣,十月下旬,進兵武關、雞頭關,收複漢中府,直抵川陝邊界的青石關,迫使王屏藩退守保寧府。趙良棟奪密樹關,複徽縣(屬甘肅),十月二十七日,抵略陽,敗吳之茂,乘勝克複進川要道陽平關。康熙皇帝聞訊,立即部署配合趙良棟、王進寶入川事宜。是年十一月初九,令將軍吳丹,偕總督哈占,速統八旗,為進定四川綠營兵後應,運致糧餉,相繼不絕,毋使軍機有誤。同日,又令湖廣提督徐治都率兵自湖北宜都溯江而上,從側翼進軍四川。

趙良棟、王進寶在是年十一月會師寧羌州(陝西寧強)大安驛,奏請兩路進兵,康熙皇帝當即批準,於同年十二月二一日諭:提督趙良棟與將軍王進寶分兵兩路前進。趙良棟授為勇略將軍,給予敕印。陝西通省及各處官兵,凡係王進寶、趙良棟兩將軍所調,大將軍公圖海即速為遣發,至指定地點,勿至有誤。王進寶、趙良棟遵諭,各湊足萬餘人,在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同時從大安驛出發,分兩路進軍四川。趙良棟經平陽關入川,西向白水壩,於元旦黎明躍馬橫刀,浮水渡江,大敗吳軍。在追擊逃敵中,到青川石峽溝又敗吳伏兵。龍安府(四川平武)偽總兵歸降。趙良棟從龍安南下,於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一日至成都二十裏鋪,偽巡撫率眾迎降,從而順利收複成都。與此同時,王進寶經青石關入川,於正月十三日經過激戰攻克保寧府(四川閬中),王屏藩自殺,偽將軍吳之茂被擒。漢將自成一軍,僅用三個月的時間便收複四絕大部分地區。

康熙皇帝在進兵雲貴前夕,他又按“滿漢合兵”製重新部署了軍事力量。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初一,將兩路進兵合為一路,命將軍吳丹、鄂克濟哈與趙良棟等同時進取雲貴。吳丹實際上成為四川戰場上的主帥,趙良

棟退居第二位,王進寶以病為由請罷。康熙命回固原治療,標下官兵由其子王用予暫行統領,駐紮保寧。

同年三月下旬,趙良棟以雲貴總督身份提出一個四川、湖廣(經貴州)、廣西三路進兵雲貴的方案,定期八月終各路齊進,直搗雲南。對此,康熙皇帝表示讚同,並指示如有機可乘,不必等待定期,即可相機率師直進。但因三月至八月正忙於解決尚之信問題,無暇顧及進兵雲貴之事,各路行動均較遲緩。吳軍主力馬寶、胡國柱、夏國相等,乘機向清軍實力較弱的四川進犯,瀘州、永州(四川敘永)、敘州(宜賓)諸處陷落,譚弘等複叛,夔州府民變,四川戰場出現了反複。不過,吳軍向四川分兵,則削弱了其在雲貴的防守力量,造成清軍中路、南路進兵雲貴的有利時機。康熙皇帝及時把握戰機,於是年九月初八令貝子彰泰率兵速取貴陽,分兵以取遵義。

又於九月初十日授賴塔為征南大將軍,令其由南寧直進,速定雲南。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初一,賴塔在平定兩廣之後,從廣西最西部的西隆州(隆林各族自治縣)出發,大敗偽將軍何繼祖等,奪石門檻隘口,恢複安隆所。又在同年二月初二大敗偽將軍詹養等兩萬賊眾於貴州西南端的黃草壩(貴州共義),打開進滇門戶。同年二月十二日,兵至雲南曲靖府,十五日從曲靖府起行,相繼收複馬龍州、易龍所,十六日收複楊林城、嵩明州,進抵雲南首府昆明。康熙皇帝對賴塔謹遵諭旨,十分滿意,曾說“平定雲南,賴塔之功最大。”

與此同時,久駐雲貴邊界觀望不前的大將軍貝子彰泰,也率部向昆明進軍。兩路大軍會師於歸化寺,在是年二月十一日大敗出城列象陣拒戰的吳軍萬餘人,然後進圍昆明。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因痛恨吳三桂的暴政,感恩於清廷以往對彝、苗各族的優待,大力支援清軍,協助解決軍餉,對戰局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康熙特囑大將軍貝子彰泰,要獎勵苗彝各族。

在四川方麵,康熙皇帝重新起用王進寶,馳赴保寧,兼守漢中,以對付譚弘父子的騷擾。並調換指揮不得力的滿洲將軍吳丹和鄂克濟哈,代之以署西安將軍佛尼勒為建威將軍,調遣永寧一路;以都統覺羅紀哈裏為宣威將軍,調遣建昌一路。令其馳赴趙良棟軍前,會商剿賊,力爭就地殲滅入蜀吳軍。當康熙皇帝得知胡國柱等人逃遁消息之後,於三月二十日急令將軍佛尼勒、趙良棟等人“於文到之日,即各統官兵速行追擊,勿使其援雲南之敵。趙良棟從三月起追剿胡國柱於觀音崖,五月收複瀘州、敘州(宜賓市)、永寧(敘永),七月取建昌(西昌),乘勝渡金沙江,進入雲南武定州繼續追剿。胡國柱由鶴慶入雲龍州,因走投無路而自殺;馬寶逃到姚安,被迫投降;夏國相逃至廣南勢窮乞降。趙良棟完成追剿任務之後,於九月率寧夏兵抵昆明”。

至昆明後,趙良棟發現,先到的兩位大將軍離昆明四十餘裏安營,並未設兵斷敵水路,致使賊眾米糧照舊運行,城內並無危急。而清兵十餘萬圍城九月未下,糧餉供應已較困難。因此,他主張就近速戰,並要求擔任主攻。大將軍貝子以滿洲貴族特權為重,卻不顧大局,斷然拒絕這一正確主張。幸好趙良棟已向康熙皇帝奏請,並得到支持。

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以雲南省城圍困已久,若不從速克取,未免勞敝兵民,糜費糧餉。命大將軍貝子彰泰、賴塔等人,均派戴罪官兵及投誠綠營官兵,速行攻取雲南省城。同年十月初八日,彰泰等人遵旨攻城,因指揮失利,而無進展。同月二十日,公議令趙良棟破南壩之賊,趙良棟於二十二日夜率所部,親冒矢石,破南壩,奪玉皇閣,近逼新橋。賊據橋死戰。趙良棟伏騎兵於南壩兩岸,分步兵為三隊,在牆外營壕,持大刀督陣。同月二十五日夜攻橋,賊殊死掙紮,偽國公郭壯圖親自上陣搏戰,三進壕牆;而伏兵三起應擊,賊敗走,趙良棟奪橋追至三市街。賊兵見抵不過清兵,人心開始動搖。這時,彰泰令諸軍齊進,在桂花寺大敗吳軍。二月二十八日夜,逆首吳世璠、郭壯圖及其子郭宗汾自殺,次日偽將軍紗緘等人率眾出城投降。

至此,為時八年的平叛戰爭勝利結束,這年康熙已二十八歲。這場大規模的戰爭,鍛煉了年輕的皇帝,最初由於經驗不足,處理“三藩”問題有些冒失,而後在指揮作戰中逐漸走向成熟穩健。他總結自己戰爭前後的變化說:“前者,凡事視之以為易;自逆賊變亂之後,覺事多難處,每遇事必慎重圖維,詳細商榷而後定。”其在戰後所采取的區別對待,分期分批隱步撤藩的辦法,就顯得很成熟。這時的康熙清楚地認識到撤藩是鞏固大清統治、實現國家統一的根本,勢在必行。此時,吳藩在戰爭中滅亡,耿精忠、尚之信兩藩也被削弱,但撤藩方式仍需謹慎。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四川、湖廣、廣西已平定,即將進兵雲貴時,康熙皇帝就暗中著手處理尚之信、耿精忠二藩問題。尚之信歸順朝廷,康熙皇帝指望他能出兵湖南,協助朝廷剿滅吳三桂,然而他卻心懷二意,不肯出力。平南王下護衛張永祥、張士進赴京告發尚之信歸正後仍懷二心、擅殺無辜諸罪狀。廣西巡撫傅宏烈也上密疏準論劾尚之信歸正後,賣官虐民,抄家充餉,重斂橫征,及不服調遣等罪。

鑒於此,康熙於三月初六,命刑部侍郎宜昌阿、郎中宋俄托等,以巡視海疆為名赴廣東,會同平南將軍賴塔密商處理此事。藩下都統王國棟領會意圖,偽造尚之信的母親舒氏、胡氏揭發其罪行的《告變疏》。尚之信之弟尚之節一怒之下殺死了王國棟,尚藩八千藩兵也於五月十三日夜從廣西循歸。將軍賴塔立即率滿兵擒拿尚之節等,經審訊,確認罪狀。康熙皇帝為了安撫尚藩軍心,穩定局勢,於同年八月十三日令尚之信來京核實情況,並非欲治以法;不想解散藩兵,尚之信來京期間,藩兵暫屬尚之孝;令諸官兵常念國恩,釋去疑慮,各保身家妻子。半月之後準備就緒,才對尚之信及有關人員作出處理。以尚之信不忠不孝,法應當斬,但因曾授親王,從寬賜死;逆黨尚之節、李天植等人按律正法。但對一向忠於清廷的尚可喜,則不因其子反叛而受株連。相反,一再表彰尚可喜忠誠勞苦、堅守臣節的美德,並以其航海歸誠,不肯從逆有功,而對其妻舒氏、胡氏從寬免死,並免沒收其家產;對其子尚之孝、尚之璋、尚之隆等人從寬,免革職枷責。由於掌握時機,注意策略,區別對待,因而未大動幹戈就順利處理了尚之信。

隨後,康熙皇帝便著手撤銷尚藩建製。於十九年閏八月十二日決定:將尚之信標下十五佐領官兵分入上乏穆汗誇駐廣東,另設將軍、副都統管轄,其三個總兵標下兵丁,裁一留二,也令新設將軍管轄。然後,批準和碩額駙尚之隆、隨內大臣班尚之孝的請求,令其前往廣東,搬取尚可喜骸骨及家口,遷往海州(今遼寧海城)。此後,又將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所有壯丁分為五佐領,隸漢軍鑲黃旗下。

康熙皇帝對耿精忠的處理更為謹慎。早在康熙六年十一月,藩下參領徐鴻弼等即遣人赴部,首告耿精忠歸順之後仍蓄謀反叛,列罪狀五款。康熙皇帝留疏不發,而策劃調虎離山之計。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初六,諭令康親王傑書設法勸耿精忠自動要求赴京,但不可輕舉。傑書遵旨開導,耿精忠於四月上疏自請陛見。康熙皇帝立即準其來京,並授耿藩所屬都統馬九玉為福建將軍,統福州府靖南藩下官兵。這實際上是削奪了耿精忠的兵權。同年八月,耿精忠到京城後,康熙皇帝將以往有關耿精忠罪狀的留疏交法司勘問,但並未按部議立即奪爵處磔刑。康熙二十年九月,平叛戰爭接近最後勝利時,將耿氏家口編為五佐領,連同耿昭忠、耿聚忠一並歸入漢軍正黃旗下。直到次年正月,才以逆黨之罪將耿精忠磔死。

至此,撤藩大業基本完成。為消除隱患,康熙皇帝於平定雲南之後,令將分布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的耿精忠、尚之信屬下旗員撤回京師,重新安置。一般均革職入旗,以原品隨旗上朝,世職不準承襲,其中個別“堪用之人”,遇到旗下有缺時酌情補用,馬九玉在耿精忠反叛時曾哭勸再三,歸正後又對清廷盡忠效力,故以原官解任來京。

平叛、撤藩後,康熙皇帝將選任官吏大權收歸中央;劃一軍隊編製,在福州、廣州、荊州等地設八旗兵駐防,派將軍、副都統駐紮,一切聽中央統一調遣;將“三逆”財產沒收歸官,充作軍餉。同時,清除滇、粵、閩等處地方積弊。

“三藩”之亂曆經八年,至此終告平定,年輕的康熙皇帝經受住了一次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