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用詭計

多年的政治實踐和政治鬥爭賦予作為皇帝的趙匡胤,為政處事,工於心計,慣用陰謀手段的特性。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控製定州藩鎮多年,宋太祖即位後,孫行友內心極其不安,多次上表請求解官歸山,都未被駁回。孫行友更加恐懼,於是繕治兵甲,準備割據山寨叛亂。孫行友的行跡被太祖知道後,宋太祖派人會同地方武力,“偽稱巡邊”出示詔書,命令孫行友舉族歸朝,孫行友毫無覺察之際,便倉皇聽命。到達朝廷後,即對他進行審訊。事情查實後,下令削奪其官爵,禁錮私第。沒用一兵一卒,即從容地實現了自己的意誌。到了開

寶五年(972),荊南、後蜀、南漢相繼平定,宋太祖把精力漸漸轉到平定南唐上來。這時南唐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繕甲募兵,陰為戰守之計。林仁肇為南唐名將,勇猛善戰,鎮守長江,宋太祖視之為心腹大患。成為平定南唐的阻力,宋太祖為了鏟除林仁肇。宋太祖用重金賄賂南唐的侍者,竊取林仁肇的畫像,將畫像掛在一個專門的屋子裏,然後引來江南使者來此屋,並故意詢問是何人,使者回答說是林仁肇。於是又乘機離間,說:“林仁肇即將來投降宋朝,先持此為信。”又指空著館舍告訴使者:“這將賜予林仁肇。”使者回國後便將這一切稟告南唐國主。南唐國主信以為真,竟將林仁肇毒死。宋太祖假他人之手,不費吹灰之力便除掉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宋朝以前,宰相麵見皇上,皇上必賜坐,還常常賜予茶喝,君臣議事非常從容,故有“坐而論道”之說。宋太祖即位後,任用周舊臣範質、王溥為宰相。二人因自己是前朝舊臣,沒有參與擁立太祖,加之大祖本人英武,兩人心存畏疑,所以每有政事就先寫好劄子進呈,太祖審閱後作出批示,然後執行。有一次,宰臣範質等人上殿奏事,依然列坐兩側。太祖說:“我兩眼昏花,看不清楚,可把奏折送將過來。”當宰臣離開座位走到皇上麵前時,太祖暗中使個眼色,讓內侍把宰臣的座位給撤走了。從此,宰臣在皇帝麵前,站著奏事,成為固定的製度。其實,太祖此時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眼花”這回事,隻是他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而耍的一個小小的陰謀詭計而已。太祖所施的最大的陰謀當是陳橋兵變。有的陰謀實際上是陽謀,如“杯酒釋兵權”。這些前文已敘述過了,在此不加多說。

宋太祖是靠兵變奪取政權的,因而他總是心存懷疑,唯恐部下,重演篡奪帝位的把戲。太祖即位後,方鎮及高級將領多專橫跋,太祖的所謂十兄弟更是傲慢專橫。有一次,太祖召來方鎮將帥,授予他們弓劍,並和眾人騎馬到市外郊遊。酒過三巡,太祖忽然對大家說:“此處僻靜無人,你們當中誰要當皇帝,可以殺了我,然後登基為帝。”諸將帥聽皇帝說出此話,深感驚疑,個個跪在地上發抖。太祖再三叫眾人起來,可無一人敢起。太祖乘機說道:“你們既然想要我當天下之主,那麽你們就應當盡一個做臣子的職責,今後不得再驕傲自大。”各位將帥叩頭拜謝,連呼萬歲。

在這種精神壓力下,宋太祖患上了多疑猜忌的心病。一聽說某地,尤其是邊境地區某人手握重兵,太祖就會派人前往監軍,或是派人暗中監視,或突然襲擊,命令歸朝。保義節度使袁彥,性情凶率,政出群小,人們心裏很恨他。袁彥聽說宋太祖即位,日益加強修補整治兵了。宋太祖命令潘美前往監軍,見機行事。潘美單騎入城,諭令袁彥朝見皇帝,袁彥果然前往朝廷。太祖事後說潘美不殺袁彥,而且能讓他來朝見,“成我誌矣”。表現出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成德節度使郭崇聽說太祖受禪當了皇帝,時常偷偷啼哭。監軍陳思誨秘密將這個信息上報了太祖,說常山靠近契丹,郭崇心懷不滿,應該盡早除掉以絕後患。太祖說:“我向來知道郭崇篤於恩義,他時常涕泣是因為感激所致。”太祖雖然這樣說,但心裏卻對郭崇放心不下,多疑猜忌的性格特征終於顯現,他決定派人暗中監視郭崇的一言一行。郭崇聽說朝廷派使者來偵探動靜十分害怕,向部下詢問對策。有人建議郭崇一切按部就班,郭崇照做了,迎來送往、處理政事如從前一樣。使者回朝麵見太祖說郭崇不會謀叛。這時太祖大悅,說:“我本來就知道郭崇不會造反。”這一番“事後諸葛亮”的表演,充分地展現了太祖多疑猜忌的心態。

太祖對楊庭璋的跟蹤監視也證實這一點。李筠反叛時,曾派遣使邀約使楊庭璋加入。楊庭璋深明大義,俘捉了李筠的使者,上報太祖並呈獻攻取李筠的策略。楊庭璋的姐姐,是後周太祖之妃。於是,宋太祖懷疑楊庭璋有異誌野心,並命令鄭州防禦使荊罕儒為晉州兵馬鈴轄,以便隨時伺察楊庭璋的動靜。揚庭璋雖知此事但還是裝做若無其事荊罕儒每次到楊庭璋府中。隨從都持刀佩劍,楊庭璋一律開懷接納,沒有一點兒提防的意象,所以荊罕儒沒有查到任何蛛絲馬跡。太祖又急命楊庭璋到朝廷,楊庭璋接到命令的當天即單車就道,獨自前往。事實上,宋太祖對楊庭璋的猜忌懷疑完全是子虛烏有。

王夫之在《宋論》中指出,宋代“其得天下也不正,而厚疑攘臂之仍;其製天下也無權,而深懷尾大之忌”。這種狀況和局麵是由宋太祖開其先河的。宋太祖處理人事關係處處設防,在猜疑心態的支配下不斷增設機構和官員,使其互相監視,牽製。宋代,君臣上下,群臣之間,事事要琢磨,處處須謹慎。整個國家以屈抑英才作為穩固統

治的上策。領兵在外的將帥,都以安身為為主名哲保身,害怕違功立業而引起禍端。這種不正常狀況的惡性發展,最終導致人心不齊、鉤心鬥角、人浮於事的嚴重後果,小人得以乘隙而入,挾勢弄權。這是宋太祖沒有料到的。隨著宋太祖創設的猜疑之法被作為“祖宗家法”一代一代地傳承,趙宋王朝所麵臨的各種社會矛盾應一,其亡國已隻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