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王風範 孝子仁兄

宋太祖是將門之後,他的祖上曾任藩鎮從事、禦史中丞、刺史等職。父親趙弘殷(宣祖),年輕時驍勇無比,善長騎射。由於戰功卓著頗受後唐莊宗的青睞。唐莊宗對其信任有加,留典禁軍。後晉、後漢、後周率兵東征西討,多立有戰功。趙弘殷後唐時娶了定州安喜杜氏為妻,即後來的杜太後。她生有邕王趙光濟、宋太祖、宋太宗、秦王趙廷美、夔王趙讚、燕國長公主、陳國長公主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太祖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喜歡騎射,所以浪遊一段時間後,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宋太祖一生深受其母親的影響和教誨。後周顯德年間,宋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母親被封為南陽郡太夫人。陳橋兵變宋太祖回到京城後,人們奔走相告:“點檢已做天子。”其母喜不自禁,回答說:“我兒一向有大誌,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宋太祖即位後,母親被尊為皇太後。按照慣例,宋太祖即位之後在朝堂上叩拜老母,宮廷大臣紛紛祝賀。其母卻悶悶不樂。左右大臣不解其意,人們常說“母以子貴”,而今兒子做了天子,做母親的為何不愉快呢?大臣們哪裏知道,原來杜太後正在為兒子的政治前途和命運擔憂。她說:“我聽說當皇帝很不容易,天子位於億萬庶民之上,如果治理有道,受到百姓擁護,那麽皇位就被人尊崇;如果治理無道,不能有效地統治天下,那麽要想做一個普通百姓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的憂慮之所在。”宋太祖聽了這番話很受震撼,表示要按母親的教誨去做。其母所說的“治得其道”,一是希望太祖當了皇帝後不要貪圖安逸和享樂;二是要做到居安思危,善始善終。號稱“母範之正”的杜太後確具遠見卓識,訓誡宋太祖要以《無逸》的思想精神治理天下。《無逸》記載了

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耽於享樂的言辭。杜太後用心良苦。開國之君若很快走上享樂之道,那麽這個國家的消亡也就指日可待了。這是杜太後、宋太祖母子都不願看到的。

宋太祖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二,長兄和幼弟過早地去世了,宋太祖實際上成了老大哥。宋太祖對其母杜太後十分孝順,對自己的兩個弟弟也嗬護備至,曲盡友悌之情,甚至稱得上恩寵有加。趙匡義(趙光義,宋太宗)生於天福四年(939),比宋太祖小十二歲,參與了擁立宋太祖的陳橋兵

變。有一次,趙光義忽然生了病,病情很重,昏迷不醒。宋太祖知道後心急如焚,急忙前往探視,並親手點燃艾草,熱灸趙光義的患處。趙光義覺得疼痛,宋太祖就用燒熱的艾草在自己身上試驗,以便找到灸得不痛的辦法,直到趙光義出透了汗,蘇醒過來,病情好轉,宋太祖才離開回宮。趙光義病情稍愈,宋太祖又去探視問候,賜予他龍鳳氈褥。趙光義府第地勢較高,宋太祖考慮到用水不方便,曾步行到府第仔細察看,派人想辦法做了一個大機輪,把金水河的水抽上來,注入趙光義府第的水池中。工程進行期間,宋太祖多次親臨督察。又有一次,宮中舉行宴會,趙光義前往赴宴,一時貪杯喝多了酒,醉得不能行走,更不能騎馬。宋太祖親自攙扶弟弟出宮,一直送到宮外的石階。宋太祖所做的這一切,在普通人看來也許很平常,可對一國之主來說,確實反映了宋太祖對弟弟的關懷和愛護。在即位後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宋太祖對弟弟趙光義不僅生活上關心,政治上也予以重視,不斷地加官晉爵,每次出征,都讓趙光義留守京城。宋太祖曾對左右大臣說:“光義龍行虎步,生日有瑞兆,他日必為天平天子,福德是我所趕不上的。”如果不考慮後來爭奪皇位的政治因素的話,那麽,宋太祖趙光義兄弟之間可謂兄友弟恭,正如曆史記載所稱頌的“王(晉王趙光義)性仁孝,上(太祖)雅鍾愛,尹京十五年,庶務修舉,上數幸其府,恩禮甚厚”。

宋太祖在世的兄弟三人中,有兩人當了皇帝,獨有廷美的境遇悲慘。廷美生於開運四年(947),在太祖朝,宋太祖先後授其為嘉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等。宋太祖對廷美也十分關心和愛護,廷美患病,太祖也是多次親臨探問。廷美的悲慘結局完全是他的二哥宋太宗造成的。趙光義即皇帝位後,對可能威脅他的皇位的人毫不留情地大開“殺戒”,造成“德昭既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廷美始不自安”的緊張氣氛,兄弟之誼、叔侄之情全部被拋到九霄雲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誣告廷美陰謀造反,太宗於是接連貶謫廷美。每貶一地,都派心腹對廷美嚴密監視。雍熙

元年(984)年初,被降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的延美到達房州,在親兄的屠刀的威逼下,憂鬱而死,年僅三十八歲。廷美死後,宋太宗假惺惺地裝出一副悲哀的模樣,說廷美“自少剛愎,長益凶惡”,貶謫他,是希望他有所悔悟,改進自新。然後又別有用心說廷美的母親不是杜太後,而是自己的乳母耿氏。這些言辭,無非是為了掩人耳目。實際上,廷美是宋太宗和趙普聯手羅織罪名,誣陷致死的。同為杜太後之子,在對待兄弟親人的情分上,宋太祖、宋太宗的表現卻有天壤之別。宋太祖是關心體貼,宋太宗則是猜忌殘殺。

太祖有兩個妹妹,即燕國長公主、陳國長公主。其中,陳國長公主尚未成年就夭亡了。太祖對妹妹也是友愛至厚。燕國大長公主成年後嫁給米福德,米氏去世後,公主寡居在家。後來,太祖親自牽線搭橋再嫁給高懷德。燕國大長公主於開寶六年(973)十月去世,太祖悲痛萬分。次年年初,他對左右大臣說“明年生日,應當罷廢宴會,禁止奏樂”,作為對妹妹的悼念。不久,中書門下省提出:“陛下雖然對妹妹友愛至厚,但屆時大臣祝壽無以為禮也不合適,希望陛下允許教坊(大常寺所屬機構,掌教習音樂,備大宴之用)奏樂。”太祖不得已,聽從了中書門下省的意見。

宋太祖先後有三個妻子,賀皇後是太祖的原配夫人,娶於後晉開運初年。賀氏是右千牛衛率府率賀景思的長女。景思為軍校時,與太祖的父親趙弘殷同居護聖營,兩家又同為軍人家庭,故有袍澤之誼。太祖娶賀氏可謂門當戶對。賀氏性溫恭順,動以禮法,可謂是賢妻良母。顯德三年(956),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賀氏封為會稽郡夫人。生有泰國公主、晉國公主二女和魏王德昭一子。賀氏因病於顯德五年(958)去世,年僅三十歲太祖對賀氏病故甚是悲痛。建隆三年(962),追冊為皇後。諡號為孝惠。太祖的第二位妻子王皇後是賀皇後去世之後太祖聘娶的繼室。據記載,太祖當時為殿前都點檢,頗有人望。聘娶王皇後,張永德關懷備至,僅出緡錢金帛就有數千,以助納采,所以太祖一直待張永德甚厚,經常召見張永德暢敘舊故,以為樂事。周世宗對愛宋代蹴鞠視,賜予王氏帽子和披肩,封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皇帝位的那年八月,冊立王氏為皇後。王皇後恭勤不懈,仁慈禦下。常服寬衣,佐禦膳,善長彈箏鼓琴。早晨起來,喜誦佛書。這一點應該算是太祖與王皇後的誌同道合之處。太祖喜歡佛教,教育公主也是佛門口吻,或許曾受到王皇後的影響。王皇後孝敬、聰明,深得杜太後的歡心。婆媳關係很融洽,生子女三人,不幸都夭折。王皇後於乾德元年(963)去世,年方二十二歲。五年之後,宋太祖納宋氏入宮為皇後。宋皇後是左衛上將軍宋堡的長女,母親乃後漢永寧公主。宋皇後小的時候隨母親入宮朝見皇帝,宋太祖曾賜予帽子和披肩。乾德五年(967),宋堡任華州節度使,宋皇後隨母歸鎮。歸鎮前,太祖予以召見,又賜予宋皇後帽子和披肩。王皇後去世後,宋氏隨母親一起來祝賀長春節,太祖遂正式納為皇後,宋氏時年十七歲。宋皇後柔順好禮,每次太祖處理完政事回宮,都要穿戴整齊,迎接太祖,並幫忙調製飲食。太祖去世後,號稱開寶皇後。由於遭到宋太宗的嫉恨,至道元年(995)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