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帝位

平王李隆基通過發動政變誅滅了韋武集團,暫時保留了少帝李重茂的皇位,但很快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六月二十二日,守中書舍人,參知機務的劉幽求正在太極殿處理政事,突然有幾個宮人和宦官闖了進來,命他起草詔書,要立皇太後。劉幽求當即拒絕,並義正詞嚴地說:“國有大難,人情不安,山陵未畢,遽立太後,不可。”來的宮人和宦官被他頂回去了。

事後,劉幽求將此事告訴了平王李隆基,李隆基也感事出突然,感到事情並不簡單,於是告誡他說:“此勿輕言。”

據推測,宮人大概就是少帝重茂的生母。她見自己年少的兒子做了皇帝,韋武黨羽也已除掉,天下似已太平,現在應該由她來做皇太後,像韋後那樣臨朝攝政,號令天下了。

從這件事來看,後宮中在皇位問題上的鬥爭還沒有結束。宮人和宦官要劉幽求作製書立皇太後之事的出現,使得這一場鬥爭表麵化了。

相王李旦以前曾做過六年多的傀儡皇帝,又做了八年多的皇嗣,參加過五王政變,恢複了李唐的天下,聲望很高,這次政變又是以“共立相王”為口號的。

平王李隆基冒死發動了這次宮廷政變,粉碎了韋武集團的篡位陰謀,安定了社稷,他也絕不會再容忍類似韋後擅政事件的重演。在這種情況下,年幼無知的少帝重茂既無聲望,又沒有任何政治勢力的支持,他的帝位自然難以坐穩了。

王公百僚紛紛呈上表奏,都認為“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相王是眾望所歸,“請即尊位”的呼聲越來越高。

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向百官傳達了少帝的詔命,請讓位於相王,表麵上看,少帝傳位是姑母太平公傳達的詔命,頒下詔書的內容也都符合事實,要說少帝是出於心甘情願,似也合情合理。其實這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實際上是在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與王公大臣的逼迫下,少帝才不得不這樣做的。

少帝要把皇位讓給叔父,相王卻堅決推辭。盡管這並非真心實意,但過去曆朝禪讓帝位時,繼任者大都如此,不過是表示自己謙虛,沒有篡位的野心而已。

就在同一天,朝廷發生了大的人事變動:平王李隆基被任命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其兄宋王成器為左衛大將軍,衡陽王成義為右衛大將軍,其弟巴陵王隆範為左羽林大將軍,彭城王隆業為右羽林大將軍。黃門侍郎李日知、中書侍郎鍾紹京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將軍。

同時,中書令蕭至忠貶為許州刺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嗣立貶為宋州刺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彥昭貶為絳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混貶為華州刺史。

這一人事變動,使得李隆基兄弟、參與政變的功臣位居將相之職,進而控製了軍國大政。

劉幽求極力促使相王複位,他規勸平王李隆基、宋王李成器說:“相王疇昔已居宸極,群望所屬。今人心未安,家國事重,相王豈得尚守小節,不早即位以鎮天下乎!"平王與宋王聽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入見相王,極言其事,相王這才答應。

六月二十三日,少帝在太極殿東隅,麵向西而坐,相王佇立於梓宮旁。太平公主再次拋頭露麵,對大臣們說:“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劉幽求首先響應,他跪下說:“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愛尤厚矣。”太平公主隨即發布了少帝傳位於相王的製書。

這時,少帝還不明白是怎麽回事,仍傻嗬嗬地坐在禦座上。太平公主走近他,說:“天下之心已歸相王,此非兒座。”很不客氣地一把將他從皇帝寶座上拉下來。

就這樣,在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及朝臣的擁戴下,睿宗終於複位了。即日,他登上了太極宮的正門承天門樓,舉行了即位儀式,然後大赦天下。少帝再次被降封為溫王,幾天之後,被幽閉於內宅。

睿宗複位後,開始封賞有功之臣。太平公主是睿宗之妹,參與了誅滅韋武,又有翊戴之功,加實封五千戶,累封總數為一萬戶。立功者王承曄以下一千餘人,也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賜予爵位和加授秩祿。

睿宗還新擢升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任命許州刺史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拜洛州長史宋璟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崇明於吏治,富有遠見卓識;宋璟則剛正不阿,堅持原則,都是才德聲望俱全的政治家。

他們悉心輔政,革除了中宗朝的許多弊政,堅持任人唯賢,進用忠良,黜退不肖,賞罰嚴明,杜絕了私人請托的歪風邪氣,整肅了綱紀,儼然一時恢複了貞觀、永徽之風。

睿宗還進一步肅清韋武集團的殘餘勢力。越州長史宋之問先是阿附張易之,後又趨附於武三思門下,饒州刺史冉祖望也曾是韋武集團的爪牙,睿宗將他們罷去官職,流放於嶺南。

黃門侍郎、參知機務的崔日用與中書侍郎、參知機務的薛稷爭執不休,薛稷說崔日用過去依附於武三思,後又賣友邀功,非忠義之士;崔日用則說薛稷過去投靠張易之、宗楚客,也非正人君子。睿宗將他們一律罷免宰相職務,然後把崔日用貶為雍州長史,薛稷則貶為左散騎常侍。

同時,睿宗還下詔追奪了武三思、武崇訓的爵位和諡號,並剖棺暴屍,平其墳墓,還廢除了武氏崇恩廟及昊陵、順陵等武氏陵廟,追廢韋皇後為庶人,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

另外,對過去凡受韋武集團迫害致死的官員、宗族,也分別追贈官爵。贈燕欽融、郎岌為諫議大夫,韋月將為宣州刺史。追複故太子李重俊位號,並為敬暉、桓彥範,崔玄肺、張柬之、袁恕己等五王及成王李千裏、羽林將軍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並一律恢複昔日的官爵。

平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成為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睿宗在與朝臣議決軍國大政時,特別尊重他倆的意見。每次宰相上朝奏事,都要事先征求太平公主的意見,同時也必須與平王李隆基商議,然後才能向睿宗皇帝奏議。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滅了韋武勢力,擁戴父王複位,朝政剛剛納入正常軌道時,又發生了譙王李重福的兵亂。

經過密謀策劃之後,李重福以為穩操勝券,即派家奴王道先赴東都,招募勇士,暗中做好起兵的準備。接著,譙王李重福與張靈均詭稱奉詔,乘驛馬向東都進發。

王道進入東都不久,即有人走漏了風聲,洛州司馬崔日知捕獲其黨徒數十人。八月十一日,譙王李重福趕到,王道率眾隨從李重福直奔左右屯營調兵。洛陽官吏聽說譙王將興兵作亂,嚇得一時四散逃離,唯有崔日知鎮定自如,積極調兵遣將,準備討伐。

當譙王李重福一夥行至皇城南麵洛水之上的天津橋時,隨從其作亂者已達數百人,個個弄槍舞棒,前呼後擁,氣勢洶洶。正巧留台侍禦史李邕在天津橋上與譙王相遇,見他來意不善,先拍馬馳入左、右屯營,告誡守將說:“譙王得罪先帝,今無故入都,此必為亂;君等宜立功取富貴。”接著又回頭告訴皇城守衛,立即關閉諸門據守。

當譙王李重福數百人叫喊著走近左、右屯營大門時,忽然營內萬箭齊發,如雨點般射來,他進不了營門,又反身奔皇城左掖門,欲奪取留守兵馬,不料大門早已關閉,叫門又不應。李重福氣急敗壞,命隨從放火燒門。

火還沒有點著,左、右屯營的兵馬突然出現在身後,步步逼近。李重福窘迫萬狀,遂騎馬向東逃去,經過上東門進入了山穀。第二天,東都留守裴談發兵搜山。李重福走投無路,遂投漕渠自溺身死。

譙王李重福的死黨鄭愔見起兵失敗,遂男扮女裝,頭上梳了個髻子,穿上女人服裝,藏在車裏企圖溜掉。但由於他相貌醜陋,又滿臉胡須,兵士一眼識破,當場擒獲,嚇得渾身直哆嗦。張靈均也被兵士擒住,與鄭愔在東都市上斬首示眾。

其時,李隆基父子已牢牢地控製著朝政,而且經過了幾次變亂,人心思定,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