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情聲色盡豪奢
開元末期,玄宗縱情聲色,極端奢侈。每餐要上幾千盤山珍海味,一餐之用,相當中等人家十戶產業。
每至春天,玄宗天天晚間在宮裏設宴,命妃子們頭上遍插鮮花。玄宗親自捉粉蝶放開,看粉蝶落在哪個妃子頭上,玄宗當天晚上就住在她房裏。直到納楊玉環為貴妃,方止此遊戲。
開元二十六年(738)以前,玄宗寵愛宮妓念奴。此女不僅長相出眾,而且唱功亦佳,天天伴玄宗左右。她每次打竹板唱歌,顧盼流情,十分嫵媚。歌喉婉轉動人,鍾、鼓、笙、竽等樂器的聲音都不能與之比擬。
玄宗專門訓練四百匹舞馬,分左右兩個大隊,大隊下又分成若幹小隊。當時西北少數民族進貢的好馬,玄宗都派人教它們跳“上杯舞”,曲盡其妙。
有一次,唐玄宗在皇宮設宴,他登上勤政樓。天未破曉,金吾和四軍的士兵都排列等候,插好各種旗幟。士兵披著金甲,穿著繡袍。太常寺陳樂,衛尉卿張幕,然後各部落首領就餐。府、縣、教坊大擺山車、旱船、尋撞、走索、九劍、角抵、戲馬、鬥雞等各種節目。
同時令數百宮女,用珠翠裝飾,穿著錦繡衣服,從帳篷走出來,奏《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又有人領著大象、犀牛入場,這些動物既拜且舞,每種動作都隨樂曲,符合節拍。
玄宗經常在勤政樓觀看雜技表演,當時教坊有個王大娘,擅長頂竹竿。她在頭上頂著百尺長的竹竿,竹竿上端放著模仿方丈、瀛州的兩座木製小山,叫一個小孩手拿紅竹節在山間來回出入,而且不停地唱歌跳舞,真是絕妙已極。
當時劉晏考中了神童科,擔任秘書正字,隻有九歲。他相貌醜陋,但聰明過人。玄宗把他叫到樓裏,楊貴妃把他抱在膝蓋上,給他塗脂抹粉、戴頭巾,把他化裝成女孩。
玄宗笑著問他:“你擔任正字,正了幾個字?”劉晏答:“天下字我都正了,隻有‘朋’字還沒有正。”楊貴妃叫他寫一首詩詠王大娘頂竹竿。劉晏少停一下,吟道:“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誰得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玄宗、貴妃聽了都歡笑起來,立即賜他牙笏和黃紋袍。
唐玄宗常觀看鬥雞賽馬,最寵愛神雞童賈昌。賈昌,長安人,開元元年(713)生。他父親是個大力士,自己能拉倒一頭牛,是除滅韋黨的功臣之一。賈昌自幼隨父習武,敏捷過人。
明皇當臨淄王時,便喜歡看鬥雞。開元以後,在兩宮間建立雞坊,並挑選五百名年輕力壯的六軍士兵做雞坊小兒,精心飼養千餘隻金毛、鐵距、高冠、翹尾的公雞,每天訓練它們相鬥。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由於皇帝喜歡鬥雞,有不少貴族、官僚、百姓也以鬥雞為樂,甚至有傾家**產買雞者。由於購雞者眾,從而使雞價暴漲。窮人買不起真雞,隻好做木雞相鬥。某日,明皇出遊,到了雲龍門,看見一個小孩在弄木雞相鬥。這兩支木雞做得惟妙惟肖,像真雞一樣,鬥得緊張激烈,比真雞相鬥還活躍。明皇看了一陣,便叫鬥木雞小兒跟他進宮,當雞坊小兒者,吃穿等都比龍武軍優厚。
原來這個小兒不是別人,正是賈昌。他進宮不久,管雞坊的王承恩就向明皇報告說:“賈昌這個三尺小兒,一進入雞群,就像自己進了小朋友中間,非常了解雞,哪隻雞體強體弱,哪隻膽怯,哪隻勇敢,哪個雞病了,何時喂食,怎樣喂食,賈昌都了若指掌。他隨便挑出兩隻雞來,這兩雞都怕他,十分馴服地聽他的命令,好像事先早已馴練好的一樣。”
王承恩把賈昌的馴雞本領說得神乎其神,明皇半信半疑,就把賈昌叫到宮裏試驗。果然,每個試驗項目都令玄宗滿意。非常高興,當場任命他做五百小兒長。由於賈昌為人忠厚,處事謹慎,玄宗非常喜歡他,經常賞他金帛。
開元十三年(725)冬,賈昌用籠子裝了三百隻鬥雞,跟隨封禪泰山。他父親賈忠在泰山下病死。玄宗特準賈昌盡孝,護送棺材回東都安葬。
開元十四年(726)二月,賈昌又穿上鬥雞服裝,隨玄宗到達驪山。當時人們稱他“鬥雞童”,成為遠近聞名的人物,正趕上千秋節,當時山上奏樂、唱歌、跳舞。賈昌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繡襦褲,手拿帶鈴的拂塵,帶領著雞群,整齊、端正地站在廣場上。賈昌兩眼炯炯有神,眼珠迅速來回轉動,指揮風生。
在賈昌的指揮之下,鬥雞馬上豎起羽毛,張開了翅膀,磨完的嘴巴,然後拚死拚活地搏鬥起來。鬥雞隨著賈昌鞭子的指揮,或進或退,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節奏。
賈昌看著勝敗已見分曉了,就在前麵帶路,率領雞群回雞坊。鬥勝的雞在前邊,鬥敗的雞在後邊,排成整齊的兩行隊伍。當時其他雜技演員,如角抵、萬夫跳劍、頂竹竿、蹴球的,都不敢在賈昌前邊走。開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給賈昌娶了梨園弟子潘大同的女兒為妻。
開元末年,大興土木,擴建溫泉宮,把溫泉宮改為華清宮,以華清宮為中心,在驪山建設成皇帝、貴族、大官們旅遊城。
開元二十六年(738)冬,在長安洛陽建行宮,分別建造一千餘間宮殿。
天寶元年(742)十二月,敕令馮翊、華陰兩縣民夫建會昌城,設置為驪山服務的機構。王公都在驪山會昌建立別墅,地價暴漲,畝值千金。
當時,不僅玄宗、貴妃過著驕奢**逸的生活,而且鼓勵親王、高級官員享樂。寧王李成器是明皇胞兄,有很多歌妓,歌妓寵婢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歌聲動聽,最受寧王寵愛,一般客人很少見到。
申王李成義,是唐玄宗親二哥。寧王有燈婢,申王有燭奴,他叫人用龍檀木雕刻成許多小孩,穿上綠衣,係上腰帶,手拿畫燭,每當宴會時,把燭奴排列四周。申王每逢外出酒醉時,都叫宮妓用彩錦結成大兜子,抬著送回他自己寢殿,叫作“醉輿”。年冬天降溫時,他都叫富宮團團圍坐其周圍,助其禦寒,謂之“妓圍”。
岐王李隆範,是玄宗親四弟。他荒**好色。每年冬天,手腳發涼,就把手伸到美妓衣服裏**,叫作“暖手”,天天這樣幹。岐王在自己宮中竹林裏懸掛很多碎玉片,每天晚上,聽到玉片相碰發出聲音,就知道有風,叫作“占風鐸”。
每年秋天,宮裏妃子因為無聊,都捉蟋蟀玩,把蟋蟀放在小金籠裏,放在枕頭邊,夜裏專門聽其叫聲。
平時,玄宗經常大宴,賞賜百官,他認為國庫的錢無窮無盡,怎麽也用不完。所以把金錢看成糞土,無限度地賞賜寵妃、及權貴之人。
如開元十八年(730)二月,玄宗規定百官春季休假十天,自己選擇名勝去玩樂、宴飲。玄宗並專門擺設十二桌酒席,招待宰相到員外郎的百官,每人賞錢五千緡。隨後,玄宗登上花萼樓,看那些官員騎馬玩樂,便叫他們停下與自己共同喝酒,並令其跳舞,盡歡而散。
開元二十年(732)四月,明皇在上陽東州宴請群臣,喝醉者玄宗賜他們床及被褥,叫人用轎抬回來,沿途不斷,醜態百出。
開元二十八年(740)元宵節,玄宗登勤政樓,招待群臣,連夜點燈,不料被大雪澆滅了。唐玄宗敕令,每年二月十五日點燈。
天寶七年(748)八月,改千秋節為天長節。
天寶八年(749)正月,賜京官絹,準備第二年遊玩。
天寶十三年(754)三月,明皇到躍龍殿設宴招待百官,賜右相楊國忠絹一千五百匹,彩羅三百匹。三品官八十匹,四品、五品官六十匹,六品、七品官四十匹,極歡而散。
玄宗與貴族、官僚的豪奢生活,消耗唐政府的大量資財,正賦收入,已經滿足不了皇家及大貴族的需求,於是想方設法搜刮民財,楊崇禮、楊慎矜、王瀚等積極為這個風流天子效力。
開元初年,楊崇禮任太府少卿,他“請嚴善勾剝,雖分寸錙銖,皆躬自省閱檢核”。後升太府卿,他為了增加太府的收入,“轉輸納欠,折沽漬損,必令征送,天下州縣征財帛,四時不止”。
崇禮當了二十年太府卿以後,使國庫財物堆積如山,每年勾剝省便出錢數百萬貫。崇禮死後,其子楊慎矜,繼承楊崇禮,為太府出納。他為了擴大收入,對全國各州交來的稅物驗核十分嚴格,常以“有水漬、傷敗及色下”為由而責成諸州折價賠償,然後轉購當地價廉物美的輕貨上交太府。
因此,各州交了正賦以後,還要補交所謂“水漬、傷敗”那部分稅物,從而大大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天寶二年(743)四月,陝郡太守韋堅,兼知勾當租庸使。他見楊慎矜父子以勾剝財物爭行進奉而致恩顧,“堅乃以轉運江淮租賦,所在置吏督察,心裨國之倉廩,歲益钜萬”。
王瀚,也專為玄宗額外聚斂財富,數年之間,從小小的縣尉升監察禦史、戶部員外郎、禦史中丞,身兼二十餘使。王瀚任戶口色役使期間,更進一步勒索百姓。按唐朝舊製,人丁戍邊者,免其租庸,一般是六年返鄉。
但開元年間,長征健兒死者很多,邊將為怙寵故意隱瞞不報,從而戍邊者人雖死亡而戶口並未注銷。王瀚明知實情,卻堅持說這些人丁籍仍存,是長期漏稅。
於是利用強權,除了減六年以外,追征征人之家三十年租庸,致使“天下之人苦而無告”。天寶四年(745),玄宗下詔免除百姓賦稅,王瀚卻奏請“征其腳錢,廣張其數,又市輕貨,刁甚於不放。輸納物者有浸漬,折估皆下本郡征納。”同時又令“高戶為租庸腳士,皆破其家產,彌年不了。恣行割剝,以媚於時,人用嗟怨”。
當時,唐玄宗“用度日侈,後宮賞賜無節”,又“不欲數於左右藏取用”。而王瀚用額外加稅的手段“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曰: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明皇以王瀚“能富國,益厚待之”,兼二十餘使。
以上幾個搜刮民脂民膏的財政官員,都是唐玄宗自己豢養的,這幾個官僚所得的祿位,大大超過一般官員。這不僅腐蝕了官員,同時也腐蝕了唐政府,加深了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