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同慶千秋節

在開元十三年十一月的封禪大典中,張說可謂風光無比,同時又獲得實惠。為了取寵於皇帝,他又想出新花招。開元十七年(729),他建議把玄宗生日(農曆八月五日)定為千秋節,舉國同慶。張說建議玄宗把八月五日作為全國的節日,以祈禱萬歲壽作為活動中心。

唐玄宗對此非常高興,立即敕令草擬《答百僚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手詔》,宣稱:“自我作古,舉無越禮。朝野同歡,是為美事。依卿來請,宣付所司。”從此,便決定每年八月五日,在全國舉辦千秋節。

開元十八年(730)六月,開始籌備首次千秋節。八月五日,首都第一個千秋節在花萼樓舉行慶典,樓上大宴群臣,樓下南北大街,即命內教坊、外教坊於街上演出百戲,與民同慶同樂。

從此以後,全國年年舉辦千秋節,放假三天,聚宴歡樂,虛耗民脂民膏。

開元二十三年(735)千秋節,玄宗“禦花萼樓,宴群臣,製千秋節詩序。”

開元二十四年(736)千秋節,在東都廣達樓舉辦,賜宴群臣,奏九部樂。並且下詔說:“今屬時和氣清,年穀漸熟,中外無事,朝野義安。不因此時,何久燕喜,卿等即宜坐飲,相與盡歡。”

天寶七年(748),玄宗六十四歲生日,文武百官、宗子及京兆尹建議,改千秋節為天長節。玄宗準奏,八月初一日,正式決定改千秋節為天長節。

令全國各地為皇帝舉辦千秋節,在曆史上是一次空前創舉,反映帝王驕奢的滋長,唐玄宗開始逐漸走向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