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結構

隨著努爾哈赤的勢力日益增大,在努爾哈赤舉行守稱汗大典以後,其統治者集團也擴大了許多,如果按財產的多少和社會地位來分的話,又可以分很多不同的等級。努爾哈赤的統治集團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新興軍事農奴主貴族,他們由以下幾部分人構成:

第一種人,是覺羅貴族。這些人主要為愛新覺羅宗族,特別是努爾哈赤的子侄。努爾哈赤在世時,年滿十六歲的兒子有十二人:褚英、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巴布海和阿濟格。還有他的弟侄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阿敏和濟爾哈朗等人。他們多轄有很多的牛錄。在努爾哈赤子侄中,逐漸形成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四大貝勒又稱四和碩貝勒。和碩是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或四角的意思。稍後,又逐漸形成八和碩貝勒,或稱八固山貝勒、八執政貝勒。但是,其中以四大貝勒權勢最為顯赫。

努爾哈赤的子侄們,不僅手握兵權,而且占有大量的土地、奴仆、牲畜、金銀和財物。如努爾哈赤對元妃佟佳氏所生的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各給予“部眾五千戶,牲畜八百群,銀一萬兩,敕書八十道”。以後隨著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他們占有更多的財富,形成後金汗以下最大的軍事農奴主貴族。

第二種人,是軍功貴族。這些人包括八旗的固山額真、梅勒額真、甲喇額真、牛錄額真等。

第三種人,是蒙古貴族。這部分人主要是指歸降努爾哈赤的蒙古貝勒台吉。如明安達紮,世居科爾沁,早年隨父歸努爾哈赤,授為中錄額真,後為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官至兵部尚書、議政大臣。布顏代,為蒙古兀魯特部貝勒,歸附後金,“尚主為額駙”,後為鑲紅旗蒙古固山額真。這些蒙古貝勒台吉等,投附努爾哈赤之後,不僅成為軍事貴族,而且成為大農奴主。

第四種人,是漢軍貴族。這些人主要是明朝投降後金的官將、生員、商人等,如李永芳、佟養真、佟養性、石廷柱、李思忠、金永和、王一屏、孫德功、張大猷、李國翰、範文程、寧完我、鮑承先等人。由於漢人降服口眾,後來別置漢軍,組成八旗鼎足之一的漢軍八旗,從而逐漸形成漢軍貴族。

漢軍貴族既是後金政權的重要支柱,也是後金在統治遼沈地區的社會基礎。這類人如佟養真,遼東人,原係商人,早年與其從弟養性向後金“潛輸款”,後攜家眷及族屬投歸努爾哈赤。他以從征遼陽功,被授為遊擊世職。不久在奉命駐守鎮江時,以身殉後金。努爾哈赤命其子佟圖賴襲世職,官至都統。其女為順治帝福臨妃,係康熙帝生母,後封為孝康皇後。佟圖賴被贈為一等公,其長子佟國綱於“編審冊內俱開為滿洲”,曾與索額圖同俄國訂立《尼布楚條約》,後在出擊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役中陣亡;其次於佟國維,官至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國維之女為康熙帝孝懿皇後;子隆科多宣諭傳位世宗之遺命,雍正初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

此外,還有依附和服務於後金軍事農奴主階級的文臣。他們撰製滿文,通使往來,左右讚襄,參與籌劃。對女真各部的統一,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後金政權的建設,滿族、蒙古族、漢族的文化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

除漢族儒臣外,還有蒙古族醫士。

綜上所述,由覺羅貴族、軍功貴族、蒙古貴族、漢軍貴族以及依附他們的文臣墨吏等,所組成的統治者集團,是努爾哈赤統治後金社會的政治杠杆與階級基礎。

在後金社會的被統治者中,也有不同的階級和等級,他們主要有以下幾種人組成:

第一種人是農奴。他們的來源,或由奴隸轉化,或從諸申分化,或係部民遷徙,或為遼沈農民。農奴是後金社會的一個基本階級。八旗軍進入遼沈地區後,農奴階級的隊伍空前擴大。如將官農莊多至有五十餘所,“奴婢耕作,以輸其主”。這裏的奴婢即農奴,是後金汗統治“民”的主體部分。

第二種人是牧民。後金的牧民既包括建州的,也包括蒙古的。漠南蒙古地區,在元明時期進入封建製社會。後金轄區的蒙古牧民多為牧奴,而後餘的牧民,也多為牧奴。

第三種人是工匠。農奴、牧民、工匠是後金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主要勞動者。

第四種人是阿哈。其階級地位即是奴隸。阿哈有時稱包衣阿哈,包衣阿哈是家裏之奴隸的意思。他們在後金社會中的地位如同牛馬,是正在消亡的階級。

第五種人是部民。這主要是指“野人”女真中未被遷往建州而處於氏族製的居民,他們向後金汗納貢稱臣。

此外還有諸申。它在建州女真奴隸製中,是“一任自意行止,亦且田獵資生”的平民。隨著建州社會由奴隸製向封建製過渡,諸申逐漸地發生分化:有的上升為軍事農奴主,有的降為阿哈,其中大部分轉化為“既束行止,又納所獵”的農奴。他們耕田納賦,披甲從征,出差服役,生活貧苦。但總的來說,其生活狀況還是比奴隸製下的自由民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