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崩長樂宮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春,劉邦箭傷稍愈,忽聞盧綰謀反的消息,不禁大怒,致使舊瘡迸裂,流血不止。禦醫好不容易用藥將血止住,但疼痛難忍,劉邦輾轉榻上,不能入睡。遂微合二目,陷入沉思:東征英布,自己身體欠安,本欲令太子領兵出行,但呂後從中阻攔,使我不得不帶病出征。不料,又臨陣中箭,傷勢嚴重,如免去此行,又怎能至此?害我者,實乃呂後……

“陛下龍體可見好?”呂後攜太子進來問疾,打斷了劉邦的沉思。劉邦見是呂後母子,不由得氣往上湧,雙目圓睜,叱道:“朕至此,全是你母子所害,你們明為問疾,心盼朕死。快快退下,朕不願見到你們。”

呂後在與戚姬爭鬥之中,雖采取的是舍夫保子之策,但劉邦畢竟是自己的丈夫,見劉邦病成這樣,豈有不心疼之理,遂攜太子前來探望,不想遭到劉邦的叱罵。因而引起劉邦傷口的惡化,隻得帶著太子劉盈悄悄退出。

此景恰被一侍臣見到,因平日與樊噲不和,便想乘機加害,於是,見呂後太子退出,就趨步行到劉邦榻前,說道:“臣有一言,欲奏明陛下,不知可信否?”

劉邦此時悶氣未消,當即叱道:“有何要事,待朕傷愈後再奏不遲!”侍臣聞叱,說道:“臣所奏是關係到趙王生死之事,知陛下龍體欠安,但事情急迫,不得不奏。”

說道,佯裝退下之狀。他知道,一提趙王,劉邦必然準奏。

果然,他的話音剛落,劉邦便強忍傷疼,慢慢坐起身來,喚道:“你且回來,將你所奏之事說與朕聽。"

侍者複趨前道:“樊噲本為呂後妹夫,現已與呂後結為死黨,聞他與呂後合謀,欲待陛下萬歲之後,領兵入都,盡誅戚夫人和趙王等人,不可不防!"

劉邦聞後大吃一驚,他本擔心日後戚姬母子的安危,聞言怎能不急,遂道:“此消息你從何處得來?”

侍臣道:“為太子事,呂後已將戚夫人恨之入骨,急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且呂氏親族中,唯樊噲手握重兵,呂後不依靠樊噲還依靠誰?此事朝中不少大臣已知,唯瞞陛下矣。臣知陛下常為趙王日後憂慮,故特來相告,願陛下深思。”

劉邦聽後,揮手令侍臣退下,越想越覺得侍臣所言有理,越思越感心中難安,遂令人往召陳平、周勃。

陳平、周勃聞劉邦急召入宮,不知發生何事,趕忙謁見劉邦。劉邦道:“樊噲黨同呂後,盼我速死,實在可恨,今令你二人,乘車前往軍中,速斬樊噲,不得有誤。”

這時,樊噲正奉命領兵討盧綰,平定燕地。二人聞命,不知事起何因,麵麵相覷,不敢多語,劉邦對陳平道:“你持噲首複命,越快越好。”

說完,又吩咐周勃道:“你不必返回,可代噲為將,討平燕地。”陳平、周勃見劉邦盛怒,又重病在身,未敢問清緣由,領命退回,持節趕往燕地。

途中,二人議此事,陳平道:“樊噲,陛下故人,積功甚多,又是呂後妹呂耍之夫,是皇親貴戚,今陛下不知受何人挑唆,令我二人前往斬噲,恐陛下事後必悔,你我不可魯莽行事,最好將噲拘捕送回,令陛下親自處置,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勃聞言,讚道:“此計甚好,就如此辦理。”陳平、周勃走後,劉邦的病仍不見好轉。

三月,病情突然加重,瘡流膿血,高燒不退,臥於榻上,時昏時醒。寢宮內,戚姬守護,暗自落淚。寢宮外,禦醫會診,但苦無良方。

呂後聞劉邦病情加重,也趕來探視,見了禦醫道:“陛下病情如何?你等要說實話。”

呂後於宮中素來威嚴,眾醫見問,急忙跪倒,齊道:“臣等日夜侍於寢宮,多次會診,已將最好之藥用上,但陛下至今不見好轉,照此下去恐凶多吉少。”

要救劉邦,還要靠眾醫,所以,呂後將態度放緩,問道:“不能眼看陛下病情日益加重,不知眾位有何良策,能救陛下於垂危之際?”

眾臣一時難以回答,沉默片刻,中有一人道:“臣等學藝不精,愧對陛下,但天下能人甚多,皇後何不下詔,召天下神醫入宮,如此,陛下之病還望有救。”

呂後見此話有理,遂下令征召天下名醫,凡能治好劉邦之病者,升爵、封官、重賞。

數日之後,呂後尋得一位良醫,帶入劉邦寢宮,恰逢劉邦清醒。此醫走到榻前,察過傷口,接著為劉邦診脈,良久,方診視完畢,退至一旁。

劉邦問:“朕病還可治否?”

來醫道:

“陛下舊傷未愈,又添新瘡。且積時已久,又因盛怒而迸裂,雖難治愈,但還可一試。”

劉邦聞言,不禁罵道:“我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得天下,不料一病如此,豈非天命?我命在天,天令我死,即使扁鵲重生,也無能為力,還談什麽‘一試’呢?”

說罷,不令醫治,傳令左右,賜來醫黃金五十斤,命其退去。呂後見此,上前相勸,劉邦隻是閉目不理,呂後無奈,也隻好作罷。

呂後走後,劉邦心知自己時日不多,該到安排後事的時候了。遂傳命左

右,召蕭何、張良、叔孫通、張倉等重臣入宮議事。劉邦強坐於榻上,麵對眾臣道:“朕已病入膏盲,恐難以治愈。眾卿隨朕經百戰而奪天下,今朕一病不起,所慮唯日後天下生變,願眾卿同力共輔太子,勿使劉氏天下易於他姓之手。”

劉邦麵色灰白,說話無力,與昔日馳騁沙場的劉邦判若兩人。眾人聞言觀貌,已感劉邦來日不多,遂齊跪地上應道:“陛下不必擔心,臣等將盡全力輔佐太子,以安劉氏天下。"

劉邦聞言,與眾臣相約:“此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違此約,天下共誅之。”

約罷,眾臣退去,劉邦又頒下諭令,派人往送陳平,令其不必回複命,速往滎陽,協灌嬰同守關中要隘,以防關東有變。

數日後,劉邦病危,心知自己將要歸天,急召後宮吩咐後事,呂後見狀,淚流滿麵,但自己又無力回天,隻好坐於劉邦身邊,俯首問道:“陛下百歲後,蕭相國若死,何人可代?”

劉邦微睜雙目,回道:“曹參可代。”呂後又問:“曹參年齡已大,他後又用何人?”

劉邦說:“王陵可用,但王陵稍稍憨直,不能獨任,可令陳平相助。陳平智慧有餘,厚重不足,可再用周勃。周勃質樸少文,但後安劉氏,必是此人,可用為太尉。”

說完,已氣喘籲籲,遂閉雙目,不再說話。呂後又問:“他們之後,又將如何?”劉邦道:“以後之事,恐非你所能知了。”

呂後知再難問出話來,待劉邦昏睡過去,方緩緩退出寢宮。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劉邦於長樂宮中,瞑目而崩。劉邦自稱漢王的改元,漢高帝五年稱帝,又經八年,總計在位十二年。

劉邦是中國曆史上一位較有作為的帝王。他出身布衣,但懷有大誌;**不羈,但頗有才幹。他自秦末起事,中經八年的浴血奮戰,滅秦廷,敗項羽,結束了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局麵,繼奏始皇之後,建立起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他稱帝後,依靠在長期征戰中形成的領導集團,借鑒秦朝經驗,建漢製,定朝儀,打擊割據勢力,興農抑商,發展經濟,使漢初政權得以鞏固,奠定了大漢數百年基業。

但他誅殺功臣,不足稱道。他對呂後的野心認識不足;消滅了異姓王,又分封了同姓王,想依靠血緣關係,加強統治,給他之後的西漢政權埋下了隱患。

劉邦病危之時,呂後就在身側。劉邦駕崩,呂後雖然十分悲傷,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自己和太子的權勢。她沉思了片刻,忽然心生一毒計,當即下令,封鎖後宮,嚴禁劉邦駕崩之事外泄,違者盡誅三族,然後,令人往召審食其後宮議事。

審食其與劉邦同鄉,本無甚才幹,但長得眉清目秀,能言善辯。劉邦起事後,常隨左右。劉邦離鄉時,因考慮到家中無人照料,遂用其為舍人,讓他代理家務。劉邦走後,家政由呂後主持,因審食善於迎合,逐漸得到呂後的信任。及劉邦兵敗彭城,審食其和太公、呂後一起,被項羽所擄,一拘三年,因此更得呂後喜愛,親如一家。直到鴻溝足約,才得脫囚歸漢。劉邦稱帝後,分封功臣,因呂後從中斡旋,劉邦也感他保護家屬有功,於是封其為辟陽侯。

審食其聞召,急忙來到宮中,呂後視其為心腹,見其到來,便直言道:“現陛下已駕崩,你知否?”

審食其聞後大驚,遂道:“臣不知,皇後有什麽吩咐?臣將效犬馬之力!”

呂後道:“今陛下駕崩,本應頒布遺詔,舉行國喪,但朝廷眾將,均為先主舊臣,如聞陛下歸天,必各懷異誌,不肯屈事太子。為此,我已下令,秘不發喪,欲以陛下病重之名,召眾臣入殿受囑,事先在殿中伏下甲兵,將其盡數斬殺,你看此計行否?"

審食其聽後心中大吃一驚,但仔細一想,呂後行事向來毒辣、果斷,所以今出此計,也不足為怪,再說誅盡功臣,與自己也沒有壞處,當即答道:“皇後所慮極是,但此事上關天下,下關性命,千萬謹慎行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審食其退後,呂後心中難安,但此事上關天下安危,下關呂氏命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在當時眾臣中,除審食其外,得她信任者,就隻是娘家之人了,在劉邦稱帝後,呂氏被封侯者共有三人,即臨泗侯呂公,周呂侯呂釋之。其中她最賞識的是次兄呂釋之,於是又將呂釋之傳來商量此事。

呂釋之才幹平平,倚呂後之勢才得以封侯,平時無所事事,常與人鬥雞走馬,以此取樂。他雖知呂後權欲之心頗重,但聽完她的計謀後也不禁被驚得目瞪口呆,隻得說認真考慮後再答複。

一晃,劉邦駕崩已三日。其時,正值四月,天氣漸暖,再不舉喪,屍身將會腐敗。呂後決心難下,寢食不安。後宮被封鎖,眾臣隻知劉邦病重,不知現下如何?欲入宮探視,又多被衛士擋回,隻得每日圍於宮前,議論紛紛。

呂釋之返回家中,苦思難以決策,隻得借酒澆愁。這時,正在家中獨飲,忽侍者來報,說酈寄求見。

酈寄,是曲周侯酈商子,素與呂釋之相善,常在一起跑馬鬥雞,近日劉邦病危,又見宮門緊閉,群臣議論,便跑到呂釋之處探聽消息。

呂釋之聽酈寄到來,忙令傳入,酈寄邁進大廳,見呂釋之臉色困乏,坐於幾旁獨酌,不知發生什麽事,因是知己,便不拘小節,坐於呂釋之對麵,也舉杯相陪。

默飲幾杯後,酈寄忍不住問道:“有何煩事,能難住呂公?”

這時,呂釋之以喝得有些醉意,伸過頭來低聲道:“你有所不知,朝中將出大事……”

酈寄正欲聽下文,呂釋之卻不說了。酈寄遂站起身來,邊給呂釋之斟酒,邊用話引道:“公所說的大事,莫非是陛下病危?”

呂釋之舉起杯來,一口飲盡,應道:“什麽病危,陛下已駕崩三日了?”酈寄正欲給呂釋之添酒,聞話猛然一驚,追問道:“什麽?陛下已經歸天?那為什麽還不頒布遺詔,立嗣舉喪?"

呂釋之瞪起醉眼蒙朧的雙眼,看著酈寄驚慌的神態,苦笑道:“我就全跟你說了吧,皇後欲保太子之位,找我與審食其商量,欲借陛下病危之名,盡誅朝中功臣。我就是為此事憂慮。”

說完,略停片刻,又補充道:“你我知己,我才告訴你,切不可外泄!”

說著,站起身,搖搖晃晃步入內室。酈寄聞言,如遭五雷轟頂,愣在當場,半晌才醒悟過來,忙趨步而出,徑直返回家,將此事告訴了他父親酈商。

酈商本席地而坐,聞後愕然驚起,一把揪住酈寄,叱道:“你又到哪裏胡混,聽來此等流言?"

“此事千真萬確,兒從建成侯處聽來,父親不信,可親自去問。”

酈商聞後放開酈寄,自思道從呂釋之口中說出,看來此事不假,人們常言,最毒不過婦人心!呂後出此毒計,自家安危放在其次,恐會引起天下大亂。但又如何製止呢?

他沉思了片刻,遂邁步出門,直往辟陽侯宅而去,見了審食其,令其斥去左右,方拱手一禮,說道:足下大禍將臨,如何還安居如此?

審食其心懷鬼胎,聞言大吃一驚,忙問:“君此話從何說起?”

酈商道:“陛下歸天已四日,宮門封鎖,秘不發喪,欲借名誅殺諸將。試問果能實現嗎?現灌嬰統領大軍駐守滎陽,陳平又奉令往助灌嬰,周勃又代樊噲於燕地,這些都是佐命之臣,如聞朝內誅殺諸將,必然引兵往西,來攻關中,又有誰能擋住他們?到那時,諸將外攻,朝臣內叛,皇後太子不亡何待!足下素為皇後心腹,誰人不曉,眾將必疑足下參與同謀,試問,足下家族性命還能保全嗎?"

審食其聞言,嚇出一身冷汗,忙推托道:“我實不知此事,外邊有此流言,我定當稟明皇後。"

酈商知審食其與呂後關係非同一般,必往報呂後。說完,告辭退出。

審食其細思酈商所言,確有道理,多虧此計未行,否則自家性命休矣!酈商走後不久,他便匆匆往謁呂後,將酈商所言及自己所慮向呂後具說了一遍。

呂後聞言,知計謀外泄,且如按計行事,風險過大,隻好作罷,她叮囑審食其道:“你速往曲周侯處,就說這是流言,不可輕信,切勿再傳。”

審食其奉命,往告酈商。酈商本意為安社稷,知危難已過,怎肯再說,當即令食其回報呂後,盡請放心。

至此,劉邦已駕崩四日有餘。呂後既然已消除誅殺功臣之心,遂將劉邦龍體安放殿內,頒告全國,傳令發喪,聽任群臣入宮哭靈。

五月十七日,葬劉邦於長城北,號為長陵。並於陵旁起邑,置令、丞、尉奉守。

葬畢,皇太子及群臣來到太皇廟,眾臣諫道:

“先帝起自細微,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德最高,應尊號為皇帝。”

皇太子遂依議定諡,故後世均稱劉邦為漢高祖,亦稱高祖。

五月二十日,太子劉盈即皇帝位,年十七歲,亦尊呂後為皇太後,賞功赦罪,布德行仁,後廟諡為惠,故稱惠帝。

這時,原燕王盧綰率數千人居長城之下,本欲待劉邦病愈後,親往朝中謝罪。及劉邦駕崩,惠帝即位的消息傳來,心知惠帝年少,日後必呂後專政,回朝必是死路,遂率眾往投匈奴。